APP下载

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品格

2017-02-16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22期
关键词:品格语文课堂语文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芹

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品格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芹

当下的语文课堂,一方面过多地关注“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技能;另一方面过多地关注“情感体验”,熏陶学生的思想。对语文教学所蕴涵的文化品格、对作为“人”的学生的关注甚少。本文从“文化基因、文化视野、文化资源”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品性,理应在教学实践中焕发鲜活的生命活力和文化张力。但现实中,语文教学与文化品性间存在诸多悖论以及单向度的、褊狭的运作逻辑与机制。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必要立足文化品格的视角,重新厘清身份、担负使命、走向变革。

一、吸纳文化基因:构建有厚度的语文课堂

文化基因记录着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语言、艺术、思想、文化、历史。语文教学中被人为地隔断了传统文化滋养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文化无所依附,失去滋养,则必有文化自卑与惶惑。

1.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在教学中,通过揭示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触摸传统文化,了解先民生活,提高识字兴趣和审美能力。比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中的“册”字,出示古文字并指出它的本义为“用绳子或牛皮编串好的竹简、木简”,由几根竖线和横向曲线构成,就是把写有文字的竹简用皮绳编串起来,在古代称之为“简册”。“册”,在古代也特指皇帝的诏书。再结合成语“韦编三绝”,即“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连竹简的牛皮带子”,帮助学生了解书籍的发展史。

2.文化意象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揭示某些文化意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洞开学生的文化之门,在学生的血脉里植入文化基因。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中的“杨柳依依”,绝不仅仅是写眼前之景,“柳树”是一个意象,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3.佳节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传统节日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教学中,我借助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巧妙融合。引领学生浸润于丰盛的传统文化——春节,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的习俗;清明节,品读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节,热议屈原和他的“楚辞”……学生在丰富的内容和情感中感受汉语言的意趣、节奏、意境之美,感受佳节的文化氛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文化视野:构建有广度的语文课堂

文化视野,指人们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考察、分析和总结现实中的各类问题所涉及的认知范围,文中主要指看待文化的广度。

1.了解诗人风格:纵向品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发现,几乎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一两座文化丰碑耸立在世人心目之中。以李清照为例,她就是一座文化丰碑,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建立于一种文化信仰之上。《如梦令》就是她少女时的词作,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语言浅淡自然,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此外,我还补充了李清照的“少妇情态”,《声声慢》乃是宋词的巅峰之作,也是李清照“夫亡忧愁”的词作。

2.提炼主题文化:横向比较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

在古诗词中,同一主题的篇目有许多。诗人往往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或层面言说志向、诉说情怀、表达理趣。我以“送别文化”为例简述,《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荆轲刺秦王》中的“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分别代表了这三种送别形式。

3.辨析体裁文化: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呈现的文化不一样。如果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比较不同体裁文本的相同和不同,相机总结出共性的规律,学生对体裁的了解和认识便会逐步深刻。如在阅读灰姑娘先后三次参加王子的宴会,主人公要回答三个问题、农夫要生三个儿子这些故事后,让学生比较童话故事的结构:带有数字“三”的反复结构。接着了解“民间童话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从前……”,这是我们熟悉的民间童话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开头能够使读者在如此遥远、充满距离感的叙述基调中找到一种神秘的认同感。

三、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有跨度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不仅要强化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横向贯通,同时要加强语文与生活的交叉融合。面对繁杂的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寻求一条清晰的路径,使其得以呈现语文文化并反映文化传递功能?以融通生活为旨趣、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够反映语文人文性的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反映语文工具性的价值。

1.关切学生生活

将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语文课堂,学生不仅耳熟能详、颇感兴趣,还能轻易理解、学以致用。将如下内容运用到教学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语料的积累,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蕴含深刻道理的谚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包含有趣小故事的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姓氏歌(查任盛单、华乐仇燕、和强盖解、於宁应干……)。

2.制定学科课程

在大力倡导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学科承载学生“文化基础”和“文化底蕴”的任务不言自明。针对学生年段特点、课程性质开发并编写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正月,央视热播的《中华诗词大会》备受欢迎。复旦附中的武亦姝获得总冠军之后,频频被刷屏。黄荣华老师介绍,该校历经十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化、课程化的语文教育方略。其教学成果《中国人》以选修方式进入课堂,《中华古诗文阅读》以必修方式进入课堂,《中华根文化,中学生读本》以推荐阅读的方式进入课堂,《诗经》、《庄子》等整本书研修作为文理学院部分学生的荣誉课程。

猜你喜欢

品格语文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