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门槛模型的中国OFDI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2017-02-15聂飞刘海云
聂飞+刘海云
摘要 由于以城镇化为重点的经济发展被视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且城镇化、跨国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在现有文献中已被证实,构建包含以上三者的一体化分析框架是本文的主要目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研究如何更好通过“走出去”来实现城镇碳减排和经济集约化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2003—2012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探讨各城镇化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碳排放发生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镇化面板门槛模型和碳排放拓展模型,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的阶段性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存在城镇化率门槛值的制约,处于中高城镇化阶段的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降低城镇碳排放水平的效果较之于处于低城镇化阶段的地区更为显著。具体看来,在中游城镇化率区段,对外直接投资能实现过剩产能输出和产业链升级,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构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的传导路径;在高度城镇化率区段,对外直接投资能实现污染密集型產业输出和技术溢出,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构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对城镇化集聚成本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别是高度城镇化人口拥挤成本、竞争加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阶段的碳排放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要想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碳减排的作用,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尤其需要“因势利导”加快传统产业资本输出,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结构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则应在工化过程中,注意避免沦为高碳产业资本的污染“避难所”。
关键词 OFDI;碳排放;城镇化;门槛回归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09-0123-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9.015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城镇工业生产规模的超前发展和人口集聚水平的不断提升,由此而带来的产能过剩和生活能耗压力加剧了当前中国城市的环境形势,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吸引了各方的重点关注。与此同时,为了兑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减排承诺和促进经济增长由重“量”向重“质”的新常态阶段过渡,中国产业结构正进入“三期叠加”的调整期,其中通过加快实施以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为主体的“走出去”战略成为中国寻求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虽然中国城镇化率、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但目前仍少有文献对三者关系进行系统论证。本文主要从城镇化集聚成本的视角揭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碳排放的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相应的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