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演唱差异性研究

2017-02-15黄春媛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演唱艺术青衣

黄春媛

摘要: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作为艺术领域两个不同的演唱风格,二者在呼吸、发生、共鸣和语言这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有许多异同之处,也成为音乐界热衷的话题。为此,笔者经过分析比较,提出了本次论述,也为艺术界日后作为—个简单的参考。

关键词:青衣 美声女高音 演唱艺术

最近几年以来,不断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比较京剧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不同的文章,本人是花腔抒情女高音,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得会接触到类似于京剧的“脑后音”的借鉴方法,所以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笔者通过京剧唱法中的青衣行当与歌剧唱法中的女高音声部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析比较之后得出粗浅的结论。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对两种唱法的演唱机理和规范以及唱法中的某些概念的了解更加深远明了,从而让京剧和美声两方面的工作者均得到启发。

一、呼吸

在欧洲和我国古代都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声乐呼吸的论述,从各个方面重点强调出歌唱呼吸在歌唱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气息与声音的内在联系等。无论是中国古代关于声乐呼吸的看法还是西方歌唱呼吸都一直的认定正确的运用和有效的控制气息都可以产生优美的音质效果。青衣唱法属于中国京剧艺术,而花腔女高音唱法则归属于欧洲歌剧艺术,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声乐文化领域,在具体的歌唱中有着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不管是欧洲歌剧艺术亦或是京剧艺术,它们都非常注重在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在人的唱歌时与平日生活中的呼吸截然不同,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是歌唱中的主要呼吸类别。

在美声女高音唱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歌唱呼吸方式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而“胸腹式联合呼吸”就是指通过胸腔和腹腔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呼吸和控制气息的一种呼吸方式。女高音们在悠久的美声唱法发展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演唱或是教学实践来找寻出最理想的呼吸方式。

用上胸来呼吸是青衣唱法和女高音唱法现在都不被允许的一种呼吸方式,二者对歌唱呼吸都要求必须要采取深呼吸的方式。在青衣演唱的气息运行过程中,通过深吸气发出的声音可以上下贯穿,不会发生呼吸不畅或是吸进来的气浮在胸腔内。综上所述,在原则上青衣演唱和女高音在呼吸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歌唱呼吸时都注重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来训练呼吸。

京剧的表演艺术分为“唱念做打”,其中唱指的是行腔,表演者在锣鼓、唢呐、京胡、铙钹等乐器伴奏之下进行演唱,并通过身段、姿势及面部表情等展示表演动作。青衣是京剧里正旦的俗称,其表演方面的艺术手段主要有“眼手身步法”,借助眼神表情、手势动作、身段工架、台布和表演技术上的法则和规程进行人物动作和形象塑造。虽然同属女声,青衣与女高音又各有不同,女高音讲究声音的连贯性,青衣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女高音比青衣多有旋律感,而青衣比女高音更注重身体的紧张度,青衣强调的是整身的“精气神”。在换气上,青衣讲究有感情地换气,会根据人物心境进行差异性地换气,激动时急促,闲适时平缓,换气时候保持胸部的动作的自然,女高音的换气比较深,胸部动作起伏比较大。

二、发声

真嗓假嗓在京剧里也叫大嗓小嗓,放眼全球,好的唱法都是真假嗓混用的,只是混的比例不同。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真声假声掺和着用,发音从低声区往高声区提的时候,假声掺和的成分也逐渐增多,相反,从高声区往低声区降低时候,假声的成分也慢慢减少,真声部分慢慢增多,花腔女高音的混合声以假声为主,音域在C1到C3区间。京剧真假声唱法表现最多的在青衣这个角色之中,过去男旦偏多,青衣唱法是纯假声,后来女旦人数逐渐增加,开始在假声中掺和真声,形成真假混合的唱法,但在比例上仍以假声为主这一点与花腔女高音也是“殊途同归”。与女高音相比,青衣的真声成分偏多,因没有明显的换声,故音色清丽甜润、柔和婉转,体现了抑扬顿挫的特点。

花腔女高音在发声上讲究通常连贯,跳音像珠子一样一串串优美而又弹性,而青衣在发声上则追求抑扬顿挫,因此两者在音色力道和喉部的力量运用上也是不同的。因为共鸣腔不同,唱低、中、高音会分别用到胸、口咽、额腔等部位,好的唱腔在运用共鸣腔的运用上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交杂着使用,单纯的声带发出的声音很轻,为了扩大美化声音,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打开喉咙,建立共鸣腔的通道,通道越通畅,发出的声音才能越圆润自然。而京剧在演唱时注重咬字和吐词,强调抑扬顿挫,需要经常控制喉部的紧松和收缩的动作,因此在喉部的运用力量上比女高音要大。与女高音相比,青衣用嗓子多,用共鸣腔少,声音偏窄,力度偏大,声音密度也要比女高音大。

三、共鸣

众所周知,声音微小而且很单薄是人类声带本身具备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不能当作歌唱的声音,这就必须借助我们的共鸣将声音扩大后并且美化处理,方可成为歌唱中美妙的声音。为此,无论是青衣还是女高音,如果打算发出一种响亮又悦耳的美妙声音,必须借助共鸣的力量加以辅助处理。其实,作为发声最重要的因素的共鸣,为美妙声音在音量和音质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在歌唱音色的变化与音色的好坏方面,几乎起决定性极其重要作用的因素,还是我们的共鸣。对于歌唱艺术而言,共鸣的充分利用有积极意义。业内人士称,一切的共鸣腔体都会起无可替代的作用,这贯穿于歌唱发声的始终。与此同时,还要把全身的腔体尽量都要全部调动起来从而发挥共鸣作用。在共鸣的范围内。美声唱法的共鸣概念与技艺,和女高音的总体规范方面会保持一致的,也就是歌唱中的所有音高,都会得到身体中一切腔体的混合共鸣。在不同音高和力度中,头腔、口腔、胸腔又能呈动态的自动调整各腔共鸣的组成比例。

在共鸣这个范畴方面上。青衣也不例外。因为他们运用口腔、胸腔、头腔三者共鸣体相结合的方式来混合共鸣,因而他们的音色會呈现甜、脆、亮、水的特点。如音响效果圆润流畅而又音色甜美而脆亮又柔和的“梅派”的演唱,发声就很自然。采用了借助头腔为主体,口腔为辅助,胸腔偶有的混合共鸣的“梅派”的演唱,显得异常丰满统一。花腔女高音的声音清脆而又丰满,在高音的时候还要借助拉紧后咽壁,舌尖抵住下牙齿来拉紧最高音,使用面罩的感觉把声音唱响唱亮,可见,由于流派的不同,京剧青衣跟美声女高音在共鸣中的具体运用方面的侧重点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四、语言的咬字、吐字

语言,作为歌唱中的极其重要组成内容,对表达歌声的内容和发声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歌唱过程中只有清晰准确地将语言演唱出来,方可表现出语言中的核心部分。为此,则要求无论是歌者还是戏者,不仅要表达清楚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而且要唱准确艺术作品中的声音准确度、力的强弱度、音的长短度以及旋律等诸多因素的内容,这就一定要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在声乐训练中,中外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咬字吐字等方面的技法训练,以期表现娴熟的艺术功底。古书有记载:歌曲有“字清为一绝,板正二绝。腔纯三绝”这三绝。其实,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基本功底,就会觉得自己缺乏活动的技巧,而且不会永远达到理想中完美的境地。相反,许许多多歌唱家经常由于漂亮的咬字,所以自然而然地取得了高超卓绝的艺术成就。要想使声音更集中、更完善、更柔和,那一定得学会清晰的咬字。

大家都知道,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分别属于两种不同文化种类的唱法,因为她们所运用的语种不同。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上,歌唱语言上一定隶属于她们各自唱法的使用规范,而且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咬字吐字习惯规范。演唱中要求元音和辅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我们来分析美声学派的现状:如果一味追求的是嗓音效果,而不顾吐字会不会清晰,这就绝算不上美歌传统,首当其冲是字,接着是节奏,结尾才是声音。非常注意学生的吐字也是闻名遐迩的皮斯托基在教唱的时候提出的,他对学生要求自非常严格,将字能否完美无瑕地吐出是关键。虽然没有出现含字义的所有的元音本身,但也不会出现因升降调而改变词义的每个单词。为了追求吐字的清晰度,兰佩尔蒂也反复曾经多次强调:唱歌要像讲话那样去唱。所以,在所有讲话中找到一些歌唱,必须要在所有歌唱中找到一些讲话。因此,艺术家在歌唱时抵制“真说话”一样地歌唱,要做到“像说话”一样,在此项原则的影响下。女高音在唱法上也务必统一在这个规范的范畴之内。对于的咬字规则,歌唱时除了所包含的语言还有俄、英、德、法等多种语言之外,首当其冲的是意大利语,女高音就是来源于其中的美声唱法的语言范畴。歌唱中,元音和辅音之间能够保证声音的发生及延长连贯的基础并且能延长的音基本都是元音是人声发出来的是元音,相反隔断声音这种连贯性的却是辅音。

在京剧的所有行当中,青衣在中国戏曲的演唱中,都能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把字与声以及字与腔(旋律)处理。因此,他们安装自己的一套法度,积累总结了在咬字和吐字方面的经验。从属于京剧及中国戏曲演唱的通用规范的是京剧青衣的咬字、吐字规范,此规范极其严格细致。为了能够表现高超的艺术需要。在青衣的演唱中,演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情和韵味的体现,因此经常在咬字吐字上勤下功夫者居多,故而在青衣的演唱中,势必要具备诸如“徐吐”,“嘴皮子劲”,“喷口”等咬字吐字这些相关联的特殊技巧。据调查,此类技巧绝并非是所有的唱段、所有的字都会使用,只有在用来表现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并且恰逢特定的场合才会运用京剧这种韵味。京剧青衣艺术家在唱念在声母除m、n有声以外,其余的均不振动声带,这样方可达到吐字清楚又适于行腔的技术要求。所有的汉字一定要注意掌握特定的、正确的口腔形态,在实际演唱表演中,运用严格的法度来规范四声的运用,在阳平字中一定低出,在阴平字一定高唱,而不必像女高音那般在渐强、渐弱方面下功夫,青衣演员不仅要将语言的音素咬吐清楚。同时还得时时将字的“调值”唱准。直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演唱让“劲头”表现得游刃有余。

五、总结

我们对美声女高音与京剧青衣与演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探析,作为目前一个十分新颖而又十分重要的艺术课题,是极具认真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的。本论文从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的异同来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对于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的相同点、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的不同点这三个方面,来深度进行推理分析研究。京劇青衣演唱艺术与美声女高音的演唱艺术,不只是代表着东西方各自的声乐艺术,具有不一样的声乐特征与审美特征,同时代表着东西方分别不同的美学精神与音乐文化。只有把这两方面合并起来进行推理并且比较研究,就会收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又对二者的优势互补、互促双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演唱艺术青衣
勇毅执着的追求 坚实丰厚的建树
——郭克俭《中国豫剧演唱艺术》评介
青衣覆雪
崔父三迁:向南,向南,一袭青衣惊鸿初见
青衣
民族音乐演唱艺术的历史变迁探究
青衣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楚剧名家张巧珍及其演唱艺术
渡娘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