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上的斑斓色彩

2017-02-15冯源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冯源

摘要:钢琴演奏中表现的是声音,传递的却是感情,准确的技巧是钢琴演奏的重要手段,真切的情感是钢琴演奏的灵魂所在。钢琴作品内涵的演绎需要熟练的技巧作为支持,同时更需要丰富饱满的情感作为支撑,二者缺一不可。演奏钢琴不仅要用手来弹,更是要用心来弹,这两者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以“琴”抒“情”的境界。

关键词:情感表达 演奏技巧 平衡统一

音乐作为一门表现情感的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深刻、细腻与生动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用情感所铸就的,表现了其最真挚的感情。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前年,《乐记》就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详细描写了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是怎样通过音乐来表述的。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将人的情感生活与音乐联系起来,他认为音乐能反映出喜悦与悲伤、活泼与严肃等众多相互对立的性格和情感。黑格尔在《美学》中也曾经说过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强调只有情感的表达才是音乐本质。

可以说,钢琴演奏的基础和手段是演奏的技术与技巧,最终目的和灵魂所在则是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演奏者不但要把作者本身的乐思真实的表现出来,融合自己的情感更为重要。演奏者首先要感动自己,才有可能去感动听众。

一、准确的技巧是钢琴演奏的重要手段

钢琴的表现力非常强,演奏技巧也非常多,它既能展现出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又能刻画出委婉细腻的柔情画面。作曲家所创作作品的思想内涵,需要通过演奏者才能演绎出来。钢琴演奏的是否优美,对作品诠释的是否深刻,是演奏者肢体运动和思维能力共同配合的结果,它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完成。

钢琴演奏的情感表达不同于言语表达,他要通过琴声来进行,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技巧来说话。自1709年钢琴诞生开始,从最初只能发出声音的键盘乐器,到后来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的乐器之王,钢琴的制造技术在不断改进,听众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绎技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与宗教联系紧密,讲究协调明朗的音乐风格。当时的古钢琴音量很小,并且音色的变化是靠音栓来控制的,所以在演奏时要求手指触键灵敏、清晰。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已经能表现出渐强和减弱,古典乐派的音乐大师注重简洁平衡的结构。此时的钢琴练习曲也编写了适应各种不同技术的作品。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将踏板的运用加入进来,音乐风格更为强烈和自由,强调主观性和民族性,也有很多新颖的体裁出现。当代钢琴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汲取了各个时期的精髓,风格和流派上趋于多元化发展,在技法上也更加成熟,注重手指和手臂力量,乃至全身力量加以共同使用演奏,从而演奏出更加饱满有力量的音色。

每个人的条件与天赋都不一样,有的人手小,有的人手指机能差,所以演奏钢琴所运用到的触键、指法、踏板、力度等众多基本的演奏技巧一定要坚持不屑的练习,一些高难的演奏技巧也都源于基本技巧,只有通過大量准确的练习才能克服。例如在李斯特的作品当中,八度是一个很主要的技术难点,对于手比较小的演奏者来说,更是相当困难的。针对这一难点,就可以把力度弱一些,速度稍慢一些,先考虑演奏作品的准确性,随后逐渐递增,在之后的片段,再把速度、音响的逐步加快、加重,直到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在李斯特钢琴作品《钟》中的结尾部分,要尽可能地使手靠近键盘,但同时要注意声音的均匀准确。

又如,演奏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时,半音阶的快速进行是作品的一大特点,只有掌握好作品的节奏和速度才能表现出野蜂漫天飞舞的情景。演奏者手指的灵活度直接影响着作品情感的转变,如果演奏者达不到作品所要求的最低速度就很难作品的意境。要想演奏好这类作品,首先就是要手指的速度练习,增强手指的独立性,使每一个音符都能清晰圆润。在演奏跳进音这一难点时,首先应保证演奏的准确度,集中注意力机智的反映出作品下一个要出现的音符。无论作品跳进的动作有多急,在最后手指一定要垂直的落在琴键上,并且一定注意不能碰到相邻的琴键上而产生杂音。

钢琴的演奏技巧千变万化,并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应,这些技巧单独使用或是联合起来使用,都是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后,根据不同的情感进行设计与运用,演奏者必须娴熟的掌握这些演奏技巧才能更准确的演绎出作品所要展现的画面。

二、真切的情感是钢琴演奏的灵魂所在

艺术创造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音乐与语言不同,它不能直接展现出想要表达的情感,人们在听到音乐时的内心情感是捉摸不定的。因此,情感体验是艺术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如果说演奏技术是钢琴演奏的手段,那么情感传递则是钢琴演奏的“最高境界”。只有在钢琴演奏中生动地传达出作品中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才能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

演奏者首先要准确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演绎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可以说演奏者起到的是一个桥梁的重要作用。只有当演奏者真正理解作品所赋予的感情寄托时,才能演奏出作品的魅力,从而才能使听众更好的聆听和感受作品含义。

为了能更好的表现音乐内涵并感染听众,演奏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不仅包括钢琴演奏技巧,同时还包括音乐发展史、音乐理论等理论知识。演奏者对钢琴作品演绎的是否准确深刻,往往要取决于这些素质的高低。所以说,对于音乐的学习并不单是练习演奏技巧,还有乐理、和声、作曲技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这样在演奏中才会分析出作品的音乐织体和旋律节奏以及乐曲的格调,从而演绎出准确的钢琴作品。很多人都会因为地域、语言、文化等众多差异而觉得国外的作品很难理解,但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人类的情感也是相通的。为了更好的表达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就要对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解读,首先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创作时的心态,并让自己融合进去,再运用熟练的技巧,就会把作品完整的展现出来。

比如钢琴曲《嘉陵江上》,单看题目会以为是描写嘉陵江波澜壮阔景象的作品,但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之后,就会了解到作者是寄情于景,表达祖国的大好江山被侵略的悲愤之情。如果不深人理解,必然会导致演奏的失误。又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作品诞生于华沙革命失败后,整首作品悲愤激昂,散发着百折不挠的信念,给人以气势恢宏的振奋感。在技巧上并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手法相对一致,演奏起来并不复杂,但要表现出整部作品波澜起伏的情绪也非常不易,这就需要演奏者准确把握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心中华沙沦陷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对革命的斗志和激情,将作品所表达的悲伤与刚毅一并展现出来。当代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改变成钢琴独奏曲,用热烈激昂的情感将作品中对抗命运的顽强演绎成了乐观的现代主题,充满了现代的豪情。

我们在演奏钢琴作品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注重技巧,不注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理解,这样的演奏更像是在炫技,也会使听众听起来索然无味。演奏者要真正担当起桥梁的重任,就必须要真正的进人角色,用心感受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将真实深切的情感体验带给听众。

三、技巧与情感的融会贯通

钢琴艺术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俨然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虽然钢琴演奏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演奏者的水平,但只有高超的技巧却远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正如现在所说的能够弹钢琴的人很多,能成为钢琴家的人却很少,所以只有当演奏者将演奏技巧服务于表达乐曲情感时,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钢琴演奏是对原作品的二次创作,是对作曲家所创作作品的诠释和解读。乐谱就像是无声的语言,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将乐谱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的世界挖掘出来,用心去感受,用情去演绎。比如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一定要注重他歌唱性的旋律,演奏贝多芬的作品要了解他这一时期的精神状态,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则是要注重他的个人主观色彩。只有理性的分析和感悟作曲家的意图,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才能深入了解作品潛在的情感。

当一部作品被演奏者重新演绎的时候,演奏者的内心情感也就同时被表达出来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告别》,是献给他晚年孤苦寂寞时结识的朋友,同时也是他最困难时候给予精神和物质上巨大支持的人。是作曲家唯一一首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充满了温暖的情感,但也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其中第三乐章重逢充分体现了全曲的情感主题,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快速流动,演奏时运用断奏、左右手相互呼应的演奏技巧,连奏与断奏相互配合,清晰明朗,能够充分体现作者与友人重逢时的愉悦心情。

中国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将西洋的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相结合,通过两个牧童的形象展现爱家乡的感情。演奏时模仿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竹笛,一只高音声部,一只低音声部,相互交替进行,形成非常自由二声部曲式。右手的演奏模仿竹笛中双倚音的演奏技巧,左手则运用断奏的技巧,实现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全曲贯穿了竹笛独有的加花变奏特点,非常具有歌唱性和舞蹈性,将两个牧童放牧时的悠然自在表现的淋漓尽致,乐曲情感也更加真挚。

钢琴演奏中表现的是声音,传递的却是感情,这种声音被听众所认可才能称之为好听的曲子,这种情感能使听众引起共鸣才可能成为好的演奏。演奏者对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细致把握,发自内心的情感进发往往能够引起听众更为热烈和美妙的共鸣。

一首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世界的再现,演奏者只有将情感与技巧完美融合才能铸就醉人心弦的钢琴作品,才能赋予作品感染力。所以说未经过演奏的作品是不具有生命的,就像卡拉扬说的:“指挥家不只是总谱的执行者。他是赋予总谱以生命的人。”钢琴作品内涵的演绎需要熟练的技巧作为支持,同时更需要丰富饱满的情感作为支撑,二者缺一不可。演奏钢琴不仅要用手来弹,更是要用心来弹,这两者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以“琴”抒“情”的境界。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