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现行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对比

2017-02-15王畅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考级教材

王畅

摘要:学习音乐对人格修养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音乐素养作为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基本素养”考级制度的确立以及考级教材的发展沿革,通过对国内两部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的分析比较。窥视我国音乐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音乐基本素养 考级 教材

我国的乐器演奏(业余)考级活动开始于19世纪末,其内容主要是对考生钢琴、电子琴、二胡、琵琶等乐器演奏水平的考察。为了达到“122素质教育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目标,1998年在乐器考级中加入了音乐基本素养(下文简称音基)的考核内容,并创编了配套教材,使学生较系统、全面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素养。音乐基本素养的学习,对于乐器演奏大有裨益,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中了解更多,更牢固的掌握乐器演奏技能。

一、关于“音乐基本素养”的简述

1.“音乐基本素养”考级的确立

近年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音乐学习认识的逐步提高。“学音乐”不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和训练,而是将其作为丰富艺术审美体验,提升文化素质修养的敲门砖。更多人意识到了音乐对人的思想启蒙和教化作用,将音乐教育融入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课程中,让孩子从咿呀学语之初就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和美妙之处。学音乐的热潮也使全国乐器演奏(业余)考级等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在越来越频繁的音乐考级活动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演奏考级曲目时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创作背景,甚至不知道乐曲是什么调式、什么曲式结构。认为高级别就是音乐水平高的表现,忽略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乐器的学习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违背了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初衷。

为了使音乐考级活动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将音乐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中国音乐家协会设立了“音乐基本素养”考级,通过学习“音乐基本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及音乐素质。

自1997年暑假开始,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委托中国音协视唱练耳乐理专业委员会举行专门会议。同年10月,由北京几所重点音乐院校的专家和教师集体编写教材;1998年2月出版了考级教材《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新华出版社),同年暑假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自此,社会音乐教育的音乐考级正式加入了“音乐基本素养”考级系列并建立了“综合音乐水平”考级制度,这两项考试的施行,是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的变化与更新

目前,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和文化部门都设置了乐器演奏(业余)考级,相应的,也都编写了合乎自己考级大纲所要求的配套“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其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运用较多的有: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主编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乐科考级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周温玉、蒋维民编写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乐理视唱练耳考级教程》;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协):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主编,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教材已于2011年开始,替换由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教授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音乐听力教程》);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基础知识(业余)测试题集》(此教材已于2008年开始,替换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主编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分册、音乐常识分册)。

二、对现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两部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的对比分析

1.两部音基考级教材的共性之处

在中国音协《全国音乐听力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两部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中,虽然课程设置形式、教学方式、内容顺序不同,但是同样的围绕着视唱练耳、音乐基本理论、和声、乐曲结构、音乐风格、音乐常识等内容方面的学习。

2.两部音基考级教材的不同之处

(1)考级要求及考试形式

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听力考级教程》教材共五册,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共分为五个级别一每一级(每一册)对应器乐考级的两个级别,如:第一级(第一册教程)对应器乐考级的一、二级;第二级(第二册教程)对应器乐考级的三、四级,以此类推,直至器乐考级十级。

中央音乐学院的《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教材共三套,分为三个级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分为两个分册,乐理·视唱练耳分册和音乐常识分册。与各级专项音乐表演技能考级相应配套,即:“初级”与器乐考级等级的一、二、三、四级相对应、“中级”与五、六、七级相对应、“高级”与八、九级的考级对应。

两部教材在内容设置、进度安排上充分考虑业余学习器乐演奏学生的实际需求,循序渐进的与音乐表演技能考级结合在一起。在考级考试形式上,两部教材的考试内容都围绕着聆听乐曲辨别曲目名称,聆听乐器音响辨别乐器种类;视唱指定的旋律;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笔试)等内容展开。

(2)教材结构与内容

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听力考级教程》教材中,每一册共包含二十节课,每一课分为上下半节,每一节课以一首音乐作品为题,围绕该作品设计七个训练模块与考试形式:聆听感觉、诵读乐谱、乐理要点、节奏练习、视唱练习、全曲欣赏、书写(听写)练习。这部教材将“熟知”、“熟记”、“熟用”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教学主题,反复贯穿于五册之中。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是把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常识”两大部分分开。在“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中,每一节课分为四个训练模块:音高、节奏、其他知识、视唱曲目。在“音乐常识”分册中,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分析讲解音乐的组成、声乐分类、乐器分类、不同器乐类别体裁等音乐常识知识。

(3)教材的侧重点与特点

a.《全国听力考级教程》是以听力训练为重点。本套教材从钢琴、小提琴、电子琴考级教材曲目中遴选了二百多首具有代表性、旋律动听且含视唱练耳技术重点和乐理知识要点的经典曲目。每一节课都是围绕一个音乐作品设计出七个具有教学系统特征的训练模块,凸显了练习曲目的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有效的将乐器考级曲目和音基考级结合起来,让音乐学习者对考级教材不再陌生,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积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套教材中,高科技多媒体技术一“点读笔”首次出现。在学习教材时,随时随地用“点读笔”点在乐谱上,即可听到音乐的音频。“点读笔”的运用,体现了传统知识点与高科技教学工具相结合的积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b.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中“学音基是快乐”的思想主题贯穿全套教材。此教材的编写加强了“音乐性”、赋予了“趣味性”、突出了“合作性”、开启了“创作型”,通过丰富的音响、每节课指定动画“形象大使”。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游戏等环节,感受到学“音基”是快乐的,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对于我国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发展的一些思考建议

相较于之前的考级教材,我国现行的音基考级教材在内容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全面的填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音基学习的趣味性。尤其在谱例的运用上,增编了更多中国的传统乐曲、外国的民歌、新型乐曲等内容,让欣赏内容更丰富。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够更深入的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体会到不同的音乐感觉、音乐思维。

针对音乐基本素养考级,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于1920年将听音考试引入到了英国的演奏考试中。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考级听觉测试教学考核的重心在于音乐的艺术性。在廖郑真《中英音乐考级视唱练耳的比较研究—从英皇考级教材与我国业余考级教材的比较分析入手》一文中提到: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听觉测试内容要求、教学考试的重点难点在于音乐的艺术性,通过听觉的训练,对音乐特征的把握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而我国音乐考级对于音乐文化知识的认知不足,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

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考试模式、考试内容以及评估方式,不断丰富、提高我国的“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器乐演奏技巧的同时,加强音乐素质的提高,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音乐文化。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琴童家长往往注重考级级数,用等级的高低来衡量孩子在音乐知识掌握的程度,这种理念导致了許多琴童和家长进入了“为了考级而学习音乐”的怪圈,忽视了音乐素养的培养。所以,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着重宣传音乐基本素养的重要性,因为音基考级为音乐的普及以及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部分地区,音乐基本素养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没有经过教学考试资格认证。这就要求有更多的音乐教师能够重视音乐素养课程的学习、研究,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严谨、系统、专业的将音乐素养课程的精髓传达给学生,从而培养国家未来更多的优秀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考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音乐听力》考级(三级)教学分析与思考
《音乐听力》考级(二级)教学分析与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