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审美表现中的舞动情感
2017-02-15段妃
段妃
摘要:在舞蹈表演领域中,动作与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舞动情感就是在舞蹈动作中传情,在情感传递中起舞。以情带舞,以舞怡情,演员在表演的审美表现中通过舞动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美的、深刻的、感人的艺术形象,使演员与观众产生审美共鸣,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动作是演员传情的手段,情为经、舞为纬,为情而造舞,是舞蹈表演审美表现的高级阶段。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动情感 审美表现
任何舞台表演艺术必伴以情感的体验与传递,从而产生艺术的审美,实现情与知的交融。舞蹈表演艺术正是通过动作中传递的情感来表达作品,与观众建立深刻的感情联系。这种通过舞蹈艺术化了的情感以舞蹈演员的身体为媒介,以特殊的艺术手段——动作语言,对客观现实做出艺术化反应。这种反应是个体主观与观众之间以艺术体验的方式,以艺术化的情感,以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身体外部的表情运动来反映对象的过程。舞动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特有方式,折射出演员与客观世界的多层面多角度,或简或繁的辩证关系。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坚信:“艺术即情感。”舞动的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真谛,没有情感,舞蹈艺术将失去生命。
一、舞蹈表演中的舞动情感
舞蹈作为形体表演艺术与情感活动密切联系。在舞蹈表演中,舞动不是原始人本能冲动,而是具有艺术创造性的舞蹈动作。创造性的舞蹈动作经情感润色、提炼、组织、美化,动作的形式与节奏的变化形成情的波动;全身的动态造型和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是情的流露。情感虽来自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个人观念、立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而情感却是一切艺术形式之根本,之源泉。融入情感的艺术作品才能震撼人心。舞蹈的情感属于高级情感活动,涉及演员的道德感、审美感、社会文化感等等复杂情感。这种在舞动运动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来自内心深处真实的高级情感活动,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表演中,舞动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传达感情,体现人的喜怒哀乐,演绎着大自然中万千生物的生命体征。舞动情感充分把握情感与舞动的分寸,充分了解情感现象,把握情感规律,发展情感线路,只有这样舞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真实的舞动情感在舞台艺术表现上有积极促发作用。动作有机组合依靠真情实感引领,情感在舞动中必对舞蹈演员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对表演实践活动具有影响。表演中真实情感来自舞者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体验、感受,也来自编者的启发和引导,一旦把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演员会表演的越来越投入、放松。情感内容展现必与动作动律、舞蹈表情建立艺术联系。舞动中的真实情感对演员造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影响,影响表现力,影响积极性,也影响着与观众的交流发生与沟通发展。随着表演实践的深入,演员艺术心理生活不断丰富,真实情感推动着舞动,舞者的身体在表演境界中依一定时间、空间有序运动,全部的外在表现都为角色复杂的情感凸现而服务。真实动人的情感是舞动的内在动力。
其次,舞动情感区别于生活的情感是一种表演情感。舞动情感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感动方式,是舞蹈演员在以动作诠释作品中,根据人物、作品、情节的需要,而进行特殊的心理设计,并在演员自身消化反刍后,身心合一,进而达到真实的情感流露,这是舞动表现的需要。舞动艺术的情感世界是深层的内心表露,是内心深处的感受。细腻而真实的情感态度在舞动中表现出舞者个人的审美个性和表现需求,它揭示内容本质,调动出创新意识,连接着情绪的线索。舞者运用情绪的喜爱与痛恨、愉悦与悲伤、高兴与愤怒、表现与张扬,表明艺术情境、气氛、氛围的性质。舞动的表演情感引发观众内心世界深层思考,为作品提供浓情深爱的味道。
舞动与情感相互促动,情感的强烈与否,影响演员的动作质感与表演行为。舞蹈情感由心理体验带动情感动作,动作表现反应心理的变化,促进作品情感表现的深化,体验和感受状态加深,情感进人认识与理性的高级阶段。舞动情感是舞台活动的动力,是演员内心的真实反映,是舞蹈、舞剧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1.舞动本质与情感机制的关系
舞动的本质是以自由地表现人体动律美去表现人的思想与精神。舞蹈表演以人体舞动来塑造舞蹈形象,舞动能力是达到舞蹈审美标准的前提。舞蹈演员的身体表现力通过动作加工、线条改造、形态美化来完成身体语言意识表达。演员良好的肢体素质能统领动作节奏,调节动作力度,形成舞感和乐感的合一,技巧与韵律的统一,完成静态舞姿造型与动态技巧腾跃,使呼吸律动带动身体的韵律,富含可感的审美基质。除了舞动能力外,对情感机制的把控能力是完成艺术作品的关键。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既要完成动作的表现,又要完成情感的表达,从而使作品创作满足社会需求与艺术欣赏的需求。以情带舞可激烈昂扬,也可以舞宣情絮语轻轻,内心思想感情在动作的舞动中张弛有度而自如流畅。观众接受舞动的冲击,感受舞蹈本体的生命力量。
第一,自由的形体是全力表达内心情感的保证。演员身体机能发达,形成动作之道。遵循舞蹈审美原则,使每一運动神经,每一肌肉线条,围绕头、躯干、腰背、胯、腿、手、臂、足等形成舞姿、韵律、造型、技巧,以圆为主的美学运动规律,以中国舞形态特点的拧、倾、圆、曲、俯、仰、翻、卷,加上手、眼、身、法、步整体配合的协调一致,和各舞种的风格变化,在整体力度,速度、幅度,产生舞动情感的语言功能。
第二,只有适合情感的动作语言才能刻画人物的灵魂。演员之所以打动观众靠的是传递精神内核的动作语言。角色动作和内心情感的追求,以人物情感为主导进入忘我情怀投入,依靠文本信息与排练处理,体现在动作起承转合与气息节奏的运用;动作迅速有力与技术技巧高难度连接;表演重点与主题动作对接;角色形态与神态的表现;动作语言推敲与角色内心情感连接;人物情感线与情节发展线对应;人物情感线索与人体动作运动曲线交织;人体与群体、背景、画面协调……凡此种种在发生发展中形成的动作语言和情感才能勾勒出人物的深层灵魂。
第三,忘我的情感推动舞动的创新意识。情感使表演者具有能动性,对体现作品有决定影响。主观的投人、尽情,忘我,使表演者在舞中抒发自己对表演内容的独特情感味道,决定了表演创作不可重复的个性特征。如安徽著名民间艺术家冯国佩,陕北民间舞蹈艺术家李增恒,他们在每场表演中总有新的创作性的东西出现。“风摆柳”动作,旋而急刹的节律,快速运动中的突然停顿,说明舞蹈情感的价值对现场表演行为的激发生动有力。再由忘我的情感推动动作即兴而外化,这种创新时有发生,精彩至极,有实践动力性的能量,有不可重复的新态势,更有鲜活的表现力。
第四,独特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舞蹈创作活动而出现。舞蹈演员比一般常人更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敏感性,这种敏感是演员对外界事物刺激性的反应,这使演员获得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在特定的作品范围内,舞蹈演员结合自身特点将这种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和心理感受在表演中进行高水平多角度的整合,对表现舞台角色的情感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依作品情节的变化或轻松愉快、或痛苦悲伤、或激动愤怒、或镇静恐惧、或爱慕、或憎恶……都是艺术创造中独特的色彩感受。如舞蹈作品《黄河》中,演员平时学习与教育的积累,电影与电视的革命题材的影片,必然在演员心中燃起爱国主义情怀。在舞蹈表现中,心中的爱国热情以鲜明、爆发的动作情感表现出具有深刻内含的情绪色彩,情绪激烈地舞出黄河的气势和中华民族的气质,表现中华民族一往无前、气吞山河、团结奋进、前赴后继的氛围及内在高尚情操。此外,特定情感体验形成也是艺术表演创新中的态度反映。演员主观上主动进行艺术创造,是多种努力与愿望,表演诉求与创作意向所决定的。从艺术总体需要出发,舞蹈演员的态度反应为完成艺术作品,延续艺术生命的发展,创造出必需的客观需求。艺术态度虽取决于作品规定的艺术需要,更是自我表现的需要,艺术创造的需要,形象创造的需要,艺术欣赏的需要。因此,舞蹈演员的情感体验在作品生产、艺术交流中,必根据不同的文化条件与欣赏习惯,产生多种艺术表达。
艺术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舞蹈情感更因本体艺术的特性,显得更为复杂。无限纷繁而复杂的情绪与情感又构成舞蹈感情复杂的内部联系。只有将舞动的本质属性与情感机制科学对接,表演任务才与形象创造和谐配套。
2.舞动感知与情感机制的有机结合
舞蹈动作经过舞蹈演员艺术意识的支配,在理解作品所强调艺术行为的必然依据后,进行分析人物,理解人物,在总体把握作品的前提下展开动作的再创作。演员受社会生活,地域文化习俗,文化艺术教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特定情境特定情感色彩的作品中,进行舞动感知,并与情感机制有机结合完成创造。
第一,在作品主旨与表现意图的制约下感知动作。在抓住作品主旨和表现意图的前提下首先理解动作,也就是动作的语言表现什么,动作的性格与创造角色性格是否合适,领会意图和身体表现是否对应。接着,在动作的感知中要熟能生巧、巧能生华,抓住性格特征的细节表现,体悟动作的情感意蕴,细节处理往往是舞种特殊的形态味道,也最能表现内在蕴含的情感。情感性格的细节描画突破动作本身的局限,动作本意与形象真实对应,突出作品主旨与意图。如此,动作感知自动与情感联系接轨,排练才可顺畅进行。
第二,在规定情境的思想情感中感知动作。就是指演员在角色的思想情感中,自身对动作情感的处理和把握上的再创造能力。这一点演员的感觉和辨析力非常重要。通常说:“这个演员感觉到位!”有表演经验的演员根据作品文本的提示,先摸准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气质风貌,明白其品质情操,然后进入音乐分析,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分布点,找准动作风格、力度、把动作线与音乐情感线联系起来。当表演展开时,形象的思想情感与演员的感知产生共鸣进入角色,体悟界限打开,进入豁然开朗的表演状态,这时,感有所感,动有所动,舞有所舞。演员参与创编,是感知动作内意的主体。优秀的演员在编导编排的动作基础上,通过走路线化出节奏理解,气韵理解,调度理解,找到了动作灵魂。
例如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演员在规定的思想情感中,面对危机环境中敌人的逼近,处于生死关头,一是动作感知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动作情绪色彩,二是在紧张心理状态下平静地完成技巧的表现。情节急迫而强烈,主题重要而感人。最后战士在国际歌般音乐中振臂高呼,在笑容中从容就义纵身跳崖,心理状态展示了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动作感知在规定情境中把激动变为平静,平静中又有更为深沉的激动。又如作品《小溪、江河、大海》由平静山泉流淌开始,静中平缓前进,演化为江河汹涌,直至涌人大海,万顷波涛直连天际。演员在舞蹈表现中心情、心态、体态、步伐,跟随情景与音乐在激动与平静互为变化,由跑圆场的平静演化为舞纱裙时的激动状态。感中有感,不断深化,与情感进行多维联系的同时把握动作在规定环境下的处理运用。
第三,在作品情感中进行舞蹈动作的感知细化。演员进入角色之前,对作品的内涵,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必有清晰的分析定位。要依作品安排的情感,本文线索,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有效勾勒出符合规定的情境的情感画面。动情的细微之处,做情感化的回放,反复找到有创造性的行为线索,然后辅助性地铺出一个表演层面,在细节安排上下功夫。动作细化过程,既有形象塑造上的动作依据,又有相关资料辅助动作的感知过程,既有对于人物的动作表现手法和情绪分寸,又包括呼吸、节奏、面部表情、眼神等等表演部位的精心設计,随着动作的熟练、人物境遇的分析、人物情感历程的加深逐渐入境。身临其境则触景生情,将真实的心灵感受与舞动反映一体化,使动作质量与艺术表现得到最佳融合。每次表演中,只有演员自己可以体会不同的控制处理和分寸把握,细微的变化和不同的表演经验又使演员产生不同的兴奋点和最佳表现点。在复杂的联系中,演员以细腻的表演设计找到最佳的情感和动作表演方式,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体内容,以情带动,以动带生命,表现人类感情和美学意向,将情感舞动与审美表现建立沟通,感动观众。
第四,动作感知与情感深刻成为内在的动力机制。在作品中,演员激动心情的产生来自内心情感的涌动。在舞台的特殊背景下,深层情感化作激动的情绪,促使动作感知更加忘我、投入、深刻。动情的表演有时超乎自我的想象,更有生命力和质感,更细腻入微,在舞台中生活的更加自在,这就是情感在舞蹈表演艺术中重要地位。如作品《梁祝》,最终将爱情的悲剧转向爱情的幻境。演员在表演“化蝶”时,情感处处产生强烈的动力作用。因爱而不得所爱,痛不欲生的动作情感,动化变幻化,幻化出爱的成功而得到幸福满足,在兴奋的状态下产生幸福的情景动作表现。舞蹈演员在“演”中“化出”情绪表现形式的不同侧面,越细化,越能掌握度量情绪的尺度,越能体现深刻情感。如此,表演创造机制开始生发,唤情,处处唤起可动之情;传情,时时可能如理达意,达到表演的活灵活现。以动作唤情——传情——表达深刻的思考。
在舞动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中,演员主观经验与主观情感的发展使动作呈现出“舞中有舞,心在舞,情浸透于形”的状态。演员在排练中要从不同角度用动作感知一一标示出舞蹈感情引发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使演员的情感性动机激发舞动的表现能力,使整个创作活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使命。一旦打通心路,表演豁然开朗,表演动力加深情感潮涌的状态,冲向山顶,呼喊奔跑、激动跳跃……文字内涵、音乐内涵、情景内涵,三合一的表演气氛,传达出作品主旨,旋律中有思想震撼,节奏中有情感激励,这是演员在表演中的重要任务。
二、舞蹈表演审美的身体表情与情感外化
人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生发表情,显现内心情感和情绪的繁复变化。面部作为传达人类感情的第一信息发布渠道,面部五官有比口头语言更为生动、更具魅力的真实表现,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动作表情也以无声的方式反映人类精神生活,联系社会环境状况,实现情感外化。
舞蹈表情,从面部和动作表情表现出演员要外化的情感内容。舞蹈表情在作品要求的情感中对感知、想象、思维,进行表演认识的深化,并在审美活动、欣赏活动中吸引一切参与者介入感情。舞者主观感情有效介入形成情感动力,传达和渗透得法,表演创作才有内驱力,欣赏活动才有活力。表演者的面部及动作的激情充分地表现出心灵感受与感动,可以看出内心的活动状况。在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动作表情形成面部表现力与肢体表现力的配合,表达出舞蹈表演的情感灵性。
第一,舞蹈表演的动作表情依靠于舞动中的情感进行外化。舞蹈艺术以特有人体动作表现方式实现情感传递,向欣赏者输送审美情感信息。肢体是显性交流,肢体表情脱离口头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人类感情的一种高水平表现。这种表现,体现人类对自身内心生活的认识,丰富的情感表达带有发现、整理、组织、探索人类感情实秘的性质。
舞动的情感外化过程要处理好身体技术性与感知、想象、思维、情感传达的关系,最终达到动作表情的目的。在排练设想阶段,演员可以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具体情景、时间、地点、环境、描摹肖像,身姿样态、穿着打扮,并回忆环境中的心理波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跟随人物的思维,畅想人、事、物三者联系而后产生的外部与内心情感,找到契合之点。通过编导在排练中的引导进行遐想、移植、转化,深化认识加强理解,让观众从演员自身表现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猜到主旨,体验到美的遐思之境,感受到打动心灵的“情”。观众一旦融汇在演员的“美景浓情”中,就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从编导那里传递来的想象之因与演员逼真的想象之缘,而得到最佳想象之果。果,就是观众的动心、动容、动情。
第二,舞蹈表演的情感外化重视以面部表情塑造艺术形象。面部表情作为器官的有机统一,自然而然是相互协调的过程。脸上自然显现的安详、喜悦、痛苦、恐惧、希望、以及多种机动变化,由内心到外化过程的生动的效果,以及激越的表演效应。眼,直接反映人内心复杂的心理状态。面部的自然态势中眼语最传神。舞蹈表演必调动双眼的表现力来为内心情感的外化服务。眼神的练习系统地从各个角度、各种心理、各种情感地进行展、摆、转、斜、羞、惧、傲、探、蔑和虚实收放、喜怒哀乐、爱恨傲探……眼神放收自如,灵活机敏,则易于表达人的各种情态。用心提炼与音乐、动作配合展开表现。外化、内心激情善从眼睛通道传达出最为准确的表演信息。表演者表演深度与精度有时与眼睛官能表现力有关。优秀的演员能从内心准确体验,深刻准备,使用眼神辅助身语诉说内在感情世界。
第三,舞蹈表演的动作表情从感官上实现情感外化。情感外化手段丰富,可以反映宽阔而广泛的题材,并反映复杂和重大的思想矛盾冲突。舞蹈中,情感描绘,是情感外化的主要手段。通过舞蹈动作的语言,用多种节奏对比,造型发展变化,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和能量大小,进行情感描绘。描绘手法分出浓、淡、深、浅的层次。快速的旋转,表现人物的激动情感;连续的翻转,可能表现狂喜、盛怒、悲痛;速度与力度放缓、则趋向平静。放大与扩展,与人物开阔、粗犷的性格,奔放的情绪相连。心力缩小,则反映人物拘束、谨慎的性格和压抑的情绪。描绘得法合理,就有无比丰富的表情能力,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情结和情感,也丰富了身体表现力,展现剧中人物的思想和观念。
第四,舞蹈表演的情感外化直接作用表演者与欣赏者的密切联系。情感外化由外物刺激而产生,使舞者内心情感向客体对象转化,并由面部和动作表情完成情感外化过程。舞者的舞动将情感转化为意象,借助肢体特有的抒情方法使情感得以外化,形象显现美的特征,引发观众鉴賞,并激起情感活动。情感外化的目的一是将感情融铸在表演者的形象描绘中,二是引发观众对情感的体验和共鸣,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情感交流过程。舞者主观情感与欣赏者共同进入作品,双方把情感化在艺术中,情感与艺术形象融合为一,寄托精神。共鸣与移情则是舞蹈情感表现与观众心灵合一的现象。与此同时,外化倾向与外化方式因人因时因地而有选择性。演员在深刻地情感表达过程中,舞者作为创作的主体会将感情投射表演创作全程,并自觉或不自觉进行情感渗透,引导观众。他会吸引欣赏者的情感,会影响欣赏者的情境趣味、态度方式、人物品评,观众会跟着舞者的表演分析、理解、体验进入审美境界,直至通过肢体表情的外化对作品做出正确评价。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的舞动与情感相互促动不可分离。在舞蹈表演的研究领域,非常重视情感的表现,也更加重视在审美表现层面上的舞动情感。舞蹈情感,经舞蹈演员的艺术化加工与艺术化整合,生成人物的情感色彩、思想情结、记忆意象与情感选择,放大艺术主体的创作因素和创新因素,构成独具表演意义的情感意象。上升到审美层面而具有选择性审美表现的舞动情感将身体表情和情感外化与表演创造、编导创作动机统一起来,经过动作感知达到细化,使舞蹈情感色彩与内在动机有机结合推动舞蹈形象的发展,推动作品主旨的深化及创造思维的展开,在表演者的艺术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情为经、舞为纬,为情而造舞,进入舞蹈表演审美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