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探讨及对策建议
2017-02-15谢婷
谢婷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切实”的重要要求,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南平是福建省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10个县(市、区)中有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开发一直是南平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拟从精准扶贫模式进行探讨,通过选取部分贫困县部分贫困村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进行访问,了解其对精准扶贫的期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对策建议;南平市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67
南平地处福建北部,境内农业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是农业大市,同时也是福建重点林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南平占5個。为保证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贫困村、贫困县摘除“贫困”帽子,南平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实施了大量扶贫项目。近年来,南平市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勇于创新,通过省市县的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
南平市通过组织实施扶贫工程,探索不同的扶贫方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1.1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10年末,全市贫困村总数达到351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乡村贫困人口为23.59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开发对象17.47万人。“十二五”期间,通过“造血”与“输血”相结合、直接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外部帮扶相结合等措施,全市累计脱贫17.46万人。
1.2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
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39亿元,实施504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其中省级82个村、市级29个村(与省级村重复1个)、县级394个村,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从426个增加到831个。
1.3重点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除松溪外,其他4个县2015年公共财政总收入超过5亿元,分别是浦城838亿元、顺昌5.71亿元、政和5.45亿元、光泽5.23亿元。政和县在全省2014年度“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评价中,第一次进入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跃居第5。重点县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1.4民生持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资21.44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公路安保工程、撤渡建桥工程、村村通客车工程等方面建设,推进10个县(市、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解决了农村13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参合农民238.53万人,参合率达到99.8%,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扩大到21类病种。
2精准扶贫的措施及创新模式
2.1总体概况
近年来,南平市为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逐步形成具有南平特色的扶贫体系。
2.1.1整村推进扶贫模式
向贫困重点村下派党支书、科特派,整村推进各项扶贫事业。“十二五”期间,全市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落实833项帮扶项目,到位帮扶资金45.96亿元。对省级重点村,两轮共安排了省上62个省直单位结对帮扶,下派了82位干部驻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重点村筹措各类资金4.98亿元,实施项目1532项。
2.1.2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挖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并形成集“产、加、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扶贫体系。每个扶贫重点县应突出自身优势,结合实际重点发展一项产业,每个村打造特色产品,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2.1.3金融信贷扶贫模式
扶贫小额贴息信贷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着力解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十二五”期间,市农信社累计支持扶贫小额贷款24190笔、资金7.14亿元;争取省、市财政巾帼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和计生贫困户贴息资金1452.92万元。推进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已在建阳和顺昌建立了11个村级互助组织。
2.1.4科技文化扶贫模式
举办各类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向农村劳动力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农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努力培养农业示范带头人、种养能手、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培育贫困地区增收产业。
2.2具体案例
为了解南平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情况,3月中下旬对浦城县九牧镇黄毕村、官路乡花园村,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东平镇西表村等4个贫困村的40户贫困户进行了调查。
2.2.1金融扶贫模式
政和镇前镇下园村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共600户、2589人,其中贫困户57户、特困户10户。该村通过发展小规模养殖业,鼓励贫困户养牛、鸭、鹅等畜禽,并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2015年,该村帮助两户贫困户担保贷款20万元,一户依靠贷款和村里3000元的资助,养了100多只羊,预计出栏后产值将达到10万元。另一户依靠贷款养殖22头黄牛,并得到省上技术员的指导,预计出栏后产值将达到30多万元。通过金融扶贫和技术帮扶,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获得收入,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2.2.2整村扶贫模式
政和东平镇西表村为县级贫困村,全村人口1706人,其中贫困户13户、45人。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扶持与对接,推进西表村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开通了毛竹林机耕道。开通了20多公里毛竹林机耕道,使毛竹林机械化耕作水平大幅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从肩挑背扛转变为用运输车运料上山,运笋、毛竹下山。平均一个劳动力从一天挖100公斤笋增加到挖300公斤,从砍20根毛竹增加到砍100根。二是水利部门投入资金建成灌溉水坝3座,水渠1100米,使农田旱涝保收。三是国土部门对村里490亩农田进行土地整改,新建防洪沟、排洪沟、农田机耕道,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耕作水平,有效遏制了农村抛荒现象。四是92名村民参加了政和县2015年“雨露计划”培训班,学习茶叶种植与生态管理。通过技能培训,该村茶叶生态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茶叶品质提高的同时带动了价格上涨。
2.2.3产业扶贫模式
依靠产业带动,实施“产业扶贫”机制。浦城九牧镇黄毕村引进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福建圣农发展(浦城)有限公司建设4个种鸡场,该项目平均每年可为村民增收500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20人。该村还引进浦城县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建立高山生态薏米种植基地,通过企业在村里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扶贫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促进农民收入增加。2015年一连姓贫困户种植高山薏米6亩,收成约1500公斤,由公司统一收购,按8元/公斤收购价计算,收入约为1.2万元。
3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南平市虽然通过多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仍不在少数。2013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94万人,2014年实现脱贫3.34万人,脱贫率为25.8%。贫困村共有351个,占全市行政村的21.5%;10个县(市、区)中有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存在以下难点:
3.1整体脱贫难度较大
扶贫对象分布在各县(市、区),点多面广、居住分散;貧困村大多较为偏远,立地条件较差,扶贫难度大。
3.2致贫因素多,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现有贫困户中,影响致贫因素较多,尤为突出的是因病致贫。此外,还包括因生产要素不足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等。受上述因素影响,返贫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政和下园村和西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还未有人完全实现脱贫,西表村朱地自然村一贫困户因儿子考上本三,每年学费支出高达1.9万元,加上生活费,孩子一年上学支出近3万元,高额费用致使家庭贫困;下园村一贫困户全家6人,年收入约3万多元,因家中一小孩身患绝症,医疗花费40多万元,导致家庭因病致贫。浦城黄毕村和花园村调查的20户贫困户中,有15户是因病致贫,高昂的医疗费用使这些家庭不堪重负。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也很突出,如浦城黄毕村一徐姓贫困户2015年种植烟叶25亩,受全年雨水天气较多影响,烟叶受损严重,劳动一年仅能保本。
3.3转型发展相对困难
5个扶贫重点县产业基础薄弱,财力不足,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2016年1-2月,5个扶贫重点县中,有3个县公共财政总收入负增长(全市10县(市、区)中4个县(区)公共财政总收入负增长)。调查中,浦城花园村目前尚无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4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期盼
4.1期盼生产帮扶、大病救助
调查4个贫困村40户贫困户中,分别有20户贫困户期盼得到生产帮扶或大病救助。选择前者的贫困户主要是缺少生产技能,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选择后者主要是因病、因残疾致贫,花费高昂医疗费用或欠债,有的丧失劳动能力,期盼得到大病救助。
4.2期盼资金扶持
18户贫困户期盼得到资金扶持,这类贫困家庭有的想自己创业但缺乏资金,有的因家中有患病人口,有的希望改善家庭住宅环境,有的家中仅1个劳动力却有多个子女就学。
4.3期盼上学资助
12户贫困户期盼获得上学资助,这类贫困户家庭的子女大多为大学、中学在读生,有的家庭要负担几个孩子就学,学费、生活费压力较大。
4.4期盼就业帮助、危房改造
分别有9户贫困户期盼得到就业帮助或危房改造。选择前者主要是部分贫困户因缺乏就业技能或自身体弱多病,希望能得到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选择后者主要是目前住房条件差,希望改善家庭住宅环境。
4.5期盼得到技术指导
有6户希望得到技术指导,他们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强,如浦城黄毕村的4户贫困户希望发展水稻、薏米种植,期盼相关部门在生产技术上给予帮扶。
5做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5.1用好政策,实现精准扶贫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中央、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如2015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明确福建省有关县(市、区)执行西部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问题的复函》,明确了省内原中央苏区和闽东苏区共52个县(市、区)执行西部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根据文件内容,南平市10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资金时,将按照西部地区政策执行。此外,“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扶贫投入资金将由原来的400多亿元增加到1000多亿元。2016年1月23日,南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措施》,旨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要用好用足各项利好政策,找准途径、精准扶贫,让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5.2精确识别,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要通过走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全面摸查,每一户都要清楚地了解其基本情况,做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分类,宏观掌握贫困人口分布地区、范围、家庭状况、收入来源和构成、致贫原因、增收阻碍等,为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对策打好基础。
5.3因户施策,明确帮扶手段
在摸清贫困底数的基础上,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低保政策兜底扶贫,逐渐扩大低保范围、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水平;对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摸底资料,认真分析其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根据致贫原因分类指导,要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使扶贫工作更有实效性。如对盼望获得生产帮扶的贫困户,除加大对劳动力进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外,还要努力改善外部条件,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农业机具,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盼望得到资金扶持的贫困户,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金融和信贷支持,并给予创业方面的政策解读和培训指导,帮助贫困户通过创业增收实现脱贫。
5.4产业引导,坚持特色发展
各贫困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当地的发展方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继续突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引入龙头、流转土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如在传统的第一产业基础上发展特色种养业,并拓展到林业、牧业、渔业,还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如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带动交通、商贸、物流业的链式发展。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发展线上线下交易,用电商推动扶贫脱贫。
5.5挂钩帮扶,以部门优势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
近几年,南平市通过开展挂钩帮扶、互动联动活动,带动了挂钩帮扶村绿色发展、农民增收。要进一步完善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整村扶贫机制,重点帮扶贫困村。部门在挂钩帮扶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加快农村绿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对挂钩村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绿色和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在发展产业、引进项目上给予支持。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中,重点了解致贫原因,对症下药,真正帮助其实现脱贫。
参考文献
[1]葛晓华.走闽北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南平市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和思考[N].闽北日报,20160121.
[2]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对宁夏西吉县贫困村农民脱贫问题的思考[EB/OL].http://10.6.25.206/tjyw/fx/dffxbg/201603/t20160323_1334821.html,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