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阅读
——让初中语文课堂更高效

2017-02-15周金红

名师在线 2017年5期
关键词:手法文本结构

周金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引 言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斥着太多说教,更甚者替代了学生的思考,遏制了学生的创新。为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批注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在文本的题目、开篇、中间、结尾等地方留下“痕迹”,写下“只言片语”,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可以续写或改写某个片段,做到不拘一格,高效而高质。

一、推敲精美词句,批注语言

品文先从语言开始。品味文本语言的精美,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如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进行分析,能够对特殊句式做出判断进而展开模仿、应用,全面汲取作品在遣词造句上的营养。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主动深入文本,去品析独到而精美的文辞,去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挖掘词句的深层内涵,并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积累形成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在《春》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的语言,认为是一颗珍珠,需要慢慢品鉴。第一小组在第一段批注为“两个‘盼望着’反复使用,盼春之心如此急切,一大亮点”。第二小组则找出了“欣欣然、嫩嫩的、绿绿的、悄悄的、软绵绵的、嗡嗡的、微微、密密、慢慢、稀稀疏疏、渐渐”等叠音词,批注为“语言大师,从来都会关心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第三小组则对结尾的三个比喻句做出了重点批注——“从娃娃、小姑娘到青年,依次递进,写出了春天的崭新、美丽、希望和力量,形象而生动”。他们自己也做出了尝试,“夏天像暖和的被子,从里到外都是温暖的,它发展着。夏天像蒸笼,纹丝不动的,闷着,等着。夏天像熊熊的炉火,有吞噬一切的决心和信念,让我们挥汗如雨”,加入了自己的创作。

二、准确把握形象,批注疑问

在批注阅读中,学生更容易从细节处、空白处等发现人物被忽略的特质,会更全面把握人物的特点,推敲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在《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的爱,从文中的深情回忆中来把握母亲的形象。”有的同学在第一个片段处用着重号点出了“活泼、欢悦、柔和、青春”等词语,加了旁注“年轻而可爱的母亲形象”;有的同学在第二个片段处用曲线勾出“热泪盈眶、尽往、涌流着”等词语,旁注为“细节动人,一个感性而善良的女性”;有的同学在第四处细节批注为“母子情深,母子连心”,真是疼在子女身上,痛在母亲心上;还有的同学对第四处细节做了如下的批注:“从外貌、动作到环境描写,一个劳苦而慈祥的母亲形象就浮现在面前。”如此至爱亲情,令人感叹。学生们对于母亲形象的把握全面而准确,甚至主动思考母亲命运的深层原因。

母爱都是一样的吗?批注阅读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质疑问难,从而更加深入文本,发现人物的特性,做出富有特色的解读。

三、体会匠心独运,批注结构

章法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是整个文本的框架。把握了结构,就能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在初中语文批注阅读中,教师让学生把握不同体裁的结构特点,如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平行、对比、倒叙结构,再如说明文的总分式、递进式、连贯式结构,还有议论文的纵横结构等,不一而足。在做结构批注时,教师多会要求学生画出结构图示,清晰明了,高效简洁。这时,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之处一目了然,学生在感叹之余,会自动将其吸纳到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中。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对本文的结构做出了多种批注,有的用“盼于勒—等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来结构全文,指出其“结构严谨,行文自如”;有的则用曲线图画出了“我”的心情变化,从“想象、期许”到“吃惊、失落、同情”,关注了“我”的视线;还有的则使用了“滚动式结构”一词,认为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即“我”的见闻是明线,而于勒的遭遇则是暗线,两条线索交相呼应,让全文层次分明,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教师乘机和学生分享了《项链》《麦琪的礼物》等文章。

四、领悟作品巧思,批注手法

艺术手法亦是体现作者文学功底的重要部分。在做批注阅读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如悬念设置、埋设伏笔、虚实结合、前后呼应、借古讽今、卒章显志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对比、衬托等)和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在批注这些手法时,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亦会自觉吸收这些手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在《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重点批注了这篇文章的手法。作为咏物抒怀的佳作,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投注了很多心血,而学生们也抽茧剥丝,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鉴赏。有的学生在看到“直抒胸臆手法”(我赞美白杨树!)的同时,也看到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那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有的学生看到了衬托的描写方式,即先展示西北高原的单调景色,而后突出白杨树主体的写法;有的学生将全文多处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段找出来,分别做了批注。如在第七段四个反问句处,指出“增强了语势的同时,让内容层层递进,富有张力”……

五、体悟作品意蕴,批注思想

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丰厚的内涵和意蕴,教师会在专题批注阅读中,重点训练学生批注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在静心品读后,在文章的结尾处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悟,窥见作者的主旨思想,记录自己的联想和感悟,捕捉作者流淌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厚意,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赏析文本,拓展自己的视野,体会阅读之趣。

在《马说》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其真不知马也”一句旁批注为“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果断指出人才埋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人才”。还有的则批注为“天下果真无马?有才之士,怀才不遇,有志难申。‘识马者’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的遭遇”。个性化的批注语、富有见解性的表达,无不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

结 语

批注阅读打开了一扇门,连接了学生和文本世界,让学生把书读成了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与文本、作者、同学、老师展开多重对话,在文本多处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锤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走向主动,甚至可以做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这样的初中语文课堂注定是深沉而活泼、多彩而丰富的。

[1] 韦鹏.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4(09).

[2] 邱晓红.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讨[J].语文天地,2015(20).

[3] 张传荣.倾听文本与心灵的对话——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13(18).

猜你喜欢

手法文本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论结构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论《日出》的结构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