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教学终觉浅 绝知内涵要群文
2017-02-15郑秀云
郑秀云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62)
引 言
所谓群文阅读,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集中性阅读彼此紧密相联、内涵相对统一的一组文章。这种形式的阅读是在传统单篇阅读基础上的一种拓展与延伸,在关注学生阅读数量与速度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意义,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紧扣主题选文,促进群文阅读有机聚合
《辞海》中对“群”的解释为:“因质地相同或兴趣相投聚合在一起的事或者人。”群文阅读高效实施的前提就是要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文章,围绕着相应的主题聚焦在一起。当下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教师应该紧扣教材编者的编创思路进行选择、统整文本,从而对文本的内容、表达的主题以及写作的视角等方面展开选择与拓展。
如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在深入研读本单元教材主题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主题接近的文本,为学生深刻把握主题形成有效的验证,如人教版六上第四组由《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四篇课文组成,构建成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单元主题。教师应该为学生从另外的视角补充相关的文本,构建成更为广阔的认知群文。而从文本表达的方式入手进行群文组合,更契合了当下阅读教学“语用”训练的基本理念。如五上第三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典型的文本对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笔者则拓展补充了苏教版中《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说明文,为学生深入感知说明方法表达的秘妙提供了广阔的资源,丰富了学生深入感知的资源。
二、依托结构呈现,促进群文阅读内在联结
任何一个类群的组合,都是由其内在的核心要素依据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内在要素组合编排的方式是构建这一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我们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审视文本,也不能无视文本内在客观存在的先后逻辑顺序,而是要依循一定的认知结构,顺应文本内在的认知特点,才能形成整体感知的深刻效应。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和单元设置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如在教学五下第二单元“回忆童年”这一内容时,教师紧扣单元设置的内容运用了向单元群文深入迈进的纵深式策略展开教学。先是借助《古诗词三首》《儿童诗两首》引导学生洞察古典诗歌中的儿童与现代诗歌中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异同点,再用与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互补之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共鸣。随后,教师紧扣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两位名家笔下的童年生活,体会特殊年代下童年生活的别样滋味。最后,教师运用教材中《童年的发现》以及自己拓展的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的片段,让学生尝试从相对理性的视角来感知自己的童年,从而对童年生活的特质形成深入的了解与感知,将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引向深处。
纵观这一教学,教师以教材单元文本之间的关系为蓝本,调整编者的编排顺序之后,依循着学生的认知顺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逐步迈进的过程中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结构模式,充分发挥了群文阅读的整体性效果。
三、整体设置问题,促进群文阅读横向勾连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运转离不开高效的问题。群文阅读需要以某一典型的单篇文本作为基础,通过问题的引领将学生的思维落实在多篇文章中,进行信息的高效提取和整合。因此,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将众多的类群文本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设置一些对比性、迁移性和认识冲突性的问题,从而将多篇文章在横向认知中聚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多重感知、思维重整、评价鉴赏等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一篇带动多篇阅读的模式结构中,教师引领学生将自己从某一篇具体文本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类型的文本中,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如在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中,教师可以先以教材中《刷子李》一文为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初读环节中感知作者“黑衣上无白点—黑衣上有白点—黑衣上的白点原来是小洞”的结构模式,感受文本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构思安排。在学生对这一典型文本进行了深入感知之后,教师随机为学生拓展补充《泥人张》《苏七块》《张大力》等类型相同的文本,并着力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章在哪些情节中也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设置?从而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阅读感知力的夯实上。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正是借助这一类比性、迁移性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感知文本之间在思想观点、表达特色,尤其是整体构思上的异同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契合类群文本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特点,引发学生内在的思维碰撞,从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四、强化方法引导,促进群文阅读效益提升
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收获了多少知识,而且应该聚焦于感知信息、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训练,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群文阅读中的阅读策略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根据类群文本的特点,灵活而机动地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规律性和普适性。群文阅读不仅要让学生能够从多篇文章的阅读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同时也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历练快速阅读、信息整合和质疑研讨的能力。
很多时候,类群文本在体裁方式、选材视角、语言风格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给学生的群文阅读带来了较大的认知冲击和广阔的认知空间。但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也会形成很多困惑,难以真正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这就需要教师在群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而丰富的研讨平台,并结合具体文本的内容和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内在质疑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不断发展。如在教学“创世神话”类型文本《开天辟地》时,教师除了引领学生紧扣教材课文展开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外,还为学生拓展了其他国家和民族关于“创世神话”的文本,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探寻不同民族在神话故事中的异同之处,更激发学生进行深入质疑:为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原始人类都会将世界认同是一个球形的蛋状呢?在这些“创世神话”中,为什么都会有一个超级能力的神呢?为什么要想象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必须要由神变化而来的呢?……学生一个个问题和盘托出,教师在引领他们质疑后进行深入的研讨,孩子们纷纷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有的学生认为鸡蛋里原本都是黑通通的,与一开始混沌的世界是一样的状态;有的学生认为世界上的星球都是圆形的,而蛋也是圆的,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还有的学生认为蛋呈现的是一种封闭状态,原始人那时认为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世界的。
结 语
古语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群文阅读摆脱了单篇教学空间逼仄的束缚,利用文本之间的高效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是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尴尬走向“多快好省”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茅坪.基于单元视角下,阅读教学的策略浅释[J].江苏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