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教学“真”英语
2017-02-15丛磊
丛 磊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406)
引 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教师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英语核心素养是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这四者相辅相成,所以培养核心素养应从多维度着手。
一、简介背景,体悟文化差异
语言不是简单的公式、数字,而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体现。因此要学好语言,我们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思想、文化,正如谚语所说“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西方文化背景的渗入,使学生能够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
例如在学习第一模块Unit 1 School life时,课上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美国中学的照片让学生观看,并抛出问题指出学生需要观察的方向:“Tell m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s in China and in the USA?”第一张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所乡村中学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学生说:“In the picture, we can see very low houses and huge campus. However we always have large buildings and campus.”我点评说:“That’s right, the next picture will show us the reasons.”接着我展示给学生美国中学的课堂,介绍说:“We can see a large classroom with fewer students in it, but in China our classroom are always full of students. Because China's population is too large, and our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limited.”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在美国师生关系是如何的吗?”学生们说:“我们在电影中看过,他们的课堂氛围更活跃,师生更像是朋友。”我向学生展示了最后一张师生在探讨的照片,由学生总结中外差异。“Two students are discussing with the teacher, they like friend. It’s similar in China nowadays, we also make friends with you,teacher.”学生答道。
经过介绍,学生对中美学校的差异有了初步了解,从而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对比法引入教学,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学生对文化背景的存储量,并在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提升其文化品质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的兴趣。
二、结合影视,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能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解读的素材,帮助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内心感悟,并将其体验和理解外化,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实现可视化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指点,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我经常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如《Pride and Prejudice》《Titanic》《Million pounds》等,让学生了解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感。通过视频中演员的经典演绎,获得心灵上的触动,并在感悟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就经典对白进行翻译与演绎。如在观看电影Titanic时,我给学生布置任务,首先要研究人物的对话并联系剧情分析其意味,对人物语气进行细致揣摩,为观影后的对白演绎做好基础。观影之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点评,表达内心感受。
通过观看外国经典影频,学生体会到了英美的思想精髓,并尝试理解电影中描述的事件与生活。在英语氛围的感染下,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不动声色地得到了改善。
三、延伸阅读,拓展自我视野
虽说教材的编制内容日益丰富,涉及文化、体育、科学等多方面,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文章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学生迫切需要课外阅读,拓展涉猎范围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视野。
为了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阅读,我利用班费为学生订阅了《21 Century Teens》供学生免费阅读。另外我还拿出一些个人收藏放置于教室的“English corner”,并鼓励大家将自己喜欢的英文读物拿出来分享,从而形成“流动”的英文藏书阁。然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特别是阅读英文读物,文中出现的陌生词汇和复杂难懂的句子都会成为学生放弃的理由。为此,我专门每周拿出两节课时间来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自行阅读,并记录下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词语,当然也可以摘抄美言佳句;第二节课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难题了。
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强制性,但我认为习惯养成的初期离不开监督与督促,而一起阅读的形式就是一种监督。另外,学生间的英文水平差异不大,因此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老师与同学一起进行答疑解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既缓解了学生阅读的困难,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四、实践交流,提升口语水平
所谓语言能力就是指学生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基础功能就是交流。根据Stephen D.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及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老师应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同时被听和说所困扰,语言的交流是听说协同进行的,所以听不懂往往也就说不出来。因此我采用听说双管齐下的方法,根治学生交流困难的“恶疾”。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进行专项的英语听力练习,而听力材料往往是由日常交际对话组成的,这正是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所指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为了发挥材料的作用,我将听力素材附录的听力原文转化为口语训练素材。每当学生听完一节听力练习后,我都让学生按照听力原文进行对照,看自己哪里没有听懂并找出常用词组做好词汇积累,最后再进行角色阅读进行口语练习。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教材得到充分利用,还使学生在反思听力错误的同时积累了口语词汇及用法,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利用听力素材进行对话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间可以相互指正发音,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发音的准确性。
结 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听、说、读、写,以及文化和思维方面的设计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维度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1] 徐洁洁.基于英语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倾听能力[J].华夏教师,2016(6).
[2]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 李明远,彭华清.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