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课改新精神 探索教学新模式

2017-02-15

名师在线 2017年5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课程标准篮球

陈 啸

(常熟市第八中学,江苏常熟 215500)

引 言

新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至六年级)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七至十二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秋季开始,已在全国26个省、市部分区、县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验。根据“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采取滚动的方式逐步加快实验区的发展。《体育教学大纲》是以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的;《课程标准》是以五个学习领域进行分类的,拓宽了体育的学习领域,有利于教师从实际出发,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调查研究

我校初中试点班级充分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努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各项体育项目都取得了良好发展。

2014年暑假结束,新学期刚开始,发现不少学生都长高了、长壮了,特别是初三(1)班的男生们。刚开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内容是短跑。短跑是重要的体育与健康科目、中考项目,学生练习得非常认真。三次课之后,本着客观、公正、及时、可靠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以50米计时测验为主。结果初三(1)班的男生比老师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多,80%的男生已经超过往年体育中考50米满分水平7.8秒。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有58.6%的男生在暑假经常打篮球或游泳,22.4%的男生在暑假偶尔打球和游泳或从事其他运动。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男生篮球运动兴趣明显提高,运动参与的目标顺利达到,身体健康目标达到并从良好的体型特征表现出来。第二,通过篮球运动在学生中的充分深入开展,不光提高了篮球水平,还大幅度提高了相应的各项运动基本素质。第三,调查结果充分展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学生要求,教师深入服务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篮球教学,在全年教学计划中适当减少枯燥的体能素质练习,增加篮球专项运动学习时间;实际提高体育课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术和体能素质双丰收。

二、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深化课程改革

两年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研究分析学生情况,同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春风”下,对该班进行试点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使初中学生掌握一项或两项球类运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这种教法遇上这些主观意识强、有个性的学生就会产生矛盾,矛盾的本质是落后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日益提高的自身能力成长之间的矛盾。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以前篮球的教学方法,就像给学生喂“药”。小学喂一“勺”,初中喂一“勺”,高中喂一“勺”,大学再喂一“勺”。几年下来,每个学生的篮球水平的实际提高,基本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近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在教改的“洗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影响下,学生越来越有个性。学校教育也不能漠视社会与家庭的重要影响,并且不断崛起的中国对未来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力”“素质”这些词已经是深入人心。再用以前的“老一套”,产生矛盾虽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教学与研究永远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只会教学而不去研究新问题新方法,那只能是“教书匠”。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这项“人类灵魂工程”岂能只看外表,这项“工程”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有人说:“看教师水平的高与低,就必须看他教出来的学生成就的高与低。”不断研究新问题新方法,并稳步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才能不误人子弟,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初三(1)班的学生,虽然初一篮球理论课上,他们画个篮球场都画不出来,但经过一年多的成长,已经初步通晓篮球各方面的知识,体能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些变化虽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有一点重要原因是不能不谈的,那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过一段冲突和化解冲突的过程。那是在初一下半学期,学生在初步掌握篮球理论、规则、技术、战术之后,主观上,深化以上各个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而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全年教学计划中,其他内容的学习安排得也很满。篮球在基本掌握一到两种技术后,就逐渐停止深化学习,改学其他项目,而这时,学生明显对其他项目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在经过反复研究,并且不断深化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精神的理解后,体育教师决定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缩短其他内容的学习时间,特别是缩短比较枯燥的体能素质练习时间,在大量练习时间内安排学生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术、战术水平,适时地给以指导与示范,并且与体育课以外的和篮球有关的各方面相结合,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篮球比赛、活动课、校外篮球赛等。

同时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多”:多观察,多关心,多指导。举个例子:多观察——发现有一位篮球技术相当出众的学生为何没来上课;多关心——及时与班主任和其他学生了解情况,发现该学生借口身体不适,在校外打球;多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要以学习为重,避免误入歧途。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的体育成绩斐然。学生专项素质的提高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搞活了教学,推进了全面素质的提高。体育与健康水平提高了,学生自信心也提高了。虽然有一些学生的文化学习还不是很好,这必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看着他们在篮球场上自信的面庞,相信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不会差。

三、探索新课程改革

学习不好并不可怕。其实一个人缺什么都不可怕,但缺少了“希望”那才是真正的可怕。文化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许家长或老师都会不经意之间说出“你没希望了”之类的话,也许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基础太差,是没希望。道理都懂,就是缺少努力的动力。体育教师如果能通过篮球运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点燃他们的希望,让他们看到自己并不是很差,想到:“我这方面行,我其他方面只要努力,也许也能行!”点燃他们的希望,让他们用激情燃烧生命!努力总有收获,只是收获有早有晚而已。

结 语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教学改革之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需要不断学习,钻研教改精神,不断探索开拓教改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和其他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急需的人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0.

[3] 查有梁.课堂模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课程标准篮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幼儿篮球运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