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2017-02-15王学文
王学文
(江西省婺源县清华中心小学,江西上饶 333202)
引 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文化发展的结晶,同时也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渗透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提高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做好分析与融合工作,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一、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演化与汇集,是我国的民族特点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世世代代所传承与发展,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作为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了儒家文化,同时也包含了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等。
小学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好语文知识。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过多地涉及传统语文知识,这样使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不足,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也较为浅显。因此,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民族文化上的有效传承。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其中所选择的古诗词内容往往是比较经典的作品,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好传统文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意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古诗词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学生在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出发,通过帮助学生理解与赏析这一诗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再比如,学生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出江南的风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诗歌所涉及的意境,从而感受到诗文中的美感及蕴意。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鼓励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好传统文化。反复诵读,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诵读的方法来掌握好语文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节奏与韵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学生在学习《游子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诵读来找出其中的节奏,并结合这一韵律来进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
四、借助传统美德来渗透好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可以从全面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继承与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精心设计与编制的,所选文章也存在丰富的内涵,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知识等方面,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训练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学生在学习《孔融让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比较经典的谦让的故事或是实例等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长远的发展。
结 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分析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渗透方法,帮助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1] 杨艳丽.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学刊,2009(16):21-22.
[2] 葛文豪.传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