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富有魅力的数学课程
2017-02-15李培芳
◇李培芳
创造富有魅力的数学课程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知易行难。
从观念层面看,数学课程的创新不应当只为新异而创造,而应当为学生而创造,为学习而创造,为素养而创造。在教学实践中,不乏为创新而创新的所谓教学创新。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教学往往陷入无谓的迂回、曲折、造作甚至故弄玄虚中。只要读者留心观察,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教学案例。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简易方程时,让学生探究解方程的格式,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当同伴问他,这个内容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学时,这位老师坦言:因为让学生自学就没有创新。其实,这样的创新对学生而言是谈不上魅力的。当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发现学习所得不过如此时,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是失望而不是美妙。数学课程的创新只有服从于学习的需要、服从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需要才有意义。
另外,数学课程的创新不应当只来自于数学外部,而应当主要来自于数学学科本身,更一般且有效的创新课程应当是学习内容的创新。时下,在数学课程创新方面有两种常见的做法:一是在数学课堂中穿插绘本、视频、魔术、游戏等内容或形式。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笔者只是提醒,如果学生喜欢数学课堂只是因为数学课堂里有游戏、有绘本、有魔术,那么教师可能要警惕了。“向学生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让数学课程充满魅力的前提。二是在数学课堂之外,带领学生玩数学魔术、数学学具、数学步道等。这种跨界的课程让数学更丰富、更多元,学生确实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课程的魅力。然而,这应当只是数学课程的补充,数学课程创新的关键仍然是课内主要学习内容的创新。试想,当学生在数学魔术与数学步道中流连忘返,而后发现数学课堂依然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从操作层面看,创造富有魅力的数学课程,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二是用学习本身的乐趣吸引学生。前者通过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加工得以实现,后者通过让学习回归学习本质得以实现。
首先,应当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用数学黑洞“495”让学生进行“多位数减法的练习”;一位教师设计“寻找完美数”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找因数”;笔者曾以“靠墙围长方形篱笆,篱笆长是36米,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一题组织学生进行“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对比”……凡此种种,课程内容与以前是一样的,只是载体不同,不同的载体所彰显出的数学魅力大相径庭。
其次,应当展现学习本身的魅力。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学习反而可能是学习的结果。试想,如果学习只是机械的模仿,如果学习只是纯粹的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喜欢学习才是怪事。可见,展现学习本身的魅力其实只是让学习回归学习的本质。“教学不是一口袋子戏法”(威廉·鲍威尔语),“如果在你的工具箱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在你看来都像钉子”(亚伯拉罕·马斯洛语)。一成不变只会生出无趣来。因此,教师不断丰富、创新学习的形式,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是有必要的。在数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方面,有诸多另类的学习方式,如微课、翻转课堂、化错教学、尝试教学、预学导学、思维导图、学习共同体、小先生制等。总是那些“不同”让人们心生期待,这样的数学课程即便在内容上逊色一些,其魅力也是无法抵挡的。
创造富有魅力的数学课程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心向往之,行必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