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绘画中的居住景观文化探究

2017-02-15钱丰张春彦

国画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风水人居景观

钱丰 张春彦

宋代绘画中的居住景观文化探究

钱丰 张春彦

一、引言

我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丰富的居住文化以及居住景观形式。虽然宋代是我国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古代绘画中的居住景观文化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山水画和风俗画众多,在这些绘画中描绘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作品数不胜数。受到宋代重视绘画写实性的影响,有很多山水画中都真实地描绘了人居建筑。同时,宋代社会风俗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很多绘画直观地描绘了宋代市井人居生活的原貌,因此,宋代绘画作品成为探究宋代居住景观史料的重要参考。

二、“居住景观文化”概念界定

居住文化是人类在庞大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系统中的关键构成方面。本文中的居住景观文化就是指居住地作为一个场所所表现的综合特征,即人们在与居住景观长久的沟通和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具备和上述景观相符合的文化理念。在本文分析中,把居住景观文化的内容划分成下面几个方面:人居建筑景观、人居环境景观、人居氛围景观。

三、宋代绘画作品中表现的居住景观

1.宋代人居建筑景观

宋代的人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发展的重要改革阶段。与唐朝相比,其建筑规模通常并不大,但建筑装饰则更绮丽且变化繁多。宋代人居建筑在建材上虽存在一些共通性,但是其大小形制却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在宋代宫廷建筑部分,宋朝山水建筑画和实际建筑行为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继而出现众多深受赞誉的画家,其中郭忠恕就是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明皇避暑宫图》以十分新奇的手法描绘楼阁。全面表现出建筑楼阁、平台、长廊、屋顶等细微之处,其中建筑形态外部雄浑绮丽,创造出轴线上的空间排列,此外在细节部分又非常繁杂,表现出皇权的现实地位。如果说《明皇避暑宫图》从宏观上展现了宫殿建造形态,那么宋徽宗的《瑞鹤图》则是从细节上描绘了宋代的宫殿建筑,画中的正楼为单檐庑殿顶,楼顶为绿色的琉璃瓦,檐下斗拱在宋代多了装饰美的功能,宋代宫殿建筑的斗拱在结构美上开始弱化,而装饰外观的美开始彰显。

在宋代都市建筑部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具备明显的典型性,复原了当时的都市生活,此处在一定层面上展现出该时期都市民居建筑的特征。当时官员的住宅展现出大门屋檐下设计斗拱,门板上有辅首。前厅增加竹帘,屋内准备一扇屏风,在前面放置大围椅,这与普通百姓的住宅呈现很大的区别。普通城市居民的房屋通常非常简单,由梁、柱、枋、桁等加工简单的构件构成,屋顶大部分使用悬山顶,去除草葺和瓦葺之外,山面两厦以及正面的庇檐(引檐)大部分使用竹篷或者在房屋上开设窗户,此处转角屋顶一般会延伸正脊,创建相交的气窗。

在宋代乡村建筑部分,宋代乡村人居建筑在山水画中也有详细的表现,王希孟使用半年时间创作规模庞大的《千里江山图》,其全面描绘出众多农村野市、居民住宅、桥梁房屋。住宅类型相对繁杂,大致可以整理出北宋一般住宅的建造规律,是掌握当时山野民居的关键素材。作品里面的住宅包含面积不大的单条形、曲尺、丁字形房屋,也包含由前厅、穿廊以及后寝构成的工字屋。利用下图中描述的乡村景象可寻找到宋代乡村住宅工字型平面使用非常宽泛。此处的工字型房屋,前厅开敞,两边是茅屋,前院四周全部是竹篱,首先是附属房屋,正门后面也出现影壁。这也反映出了宋代四合院住宅形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以院落为基本单位,院落的尺度随着正房、厢房的间数多少而改变,从间数的屋顶形式上也可以分出主次和尊卑。

2.宋代人居环境景观

宋代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关于太极阴阳协调的宇宙观成就了自宋朝以后东方人的集体潜意识,从而体现在山水互补、城池形态构成和园林营造美学等的空间逻辑上。此外,在理学发展繁荣的宋代,“中隐”思想受到大量文人的追寻,上述观点在庭院式园林中得以展现1,在山水作品中也有一定的展现,利用借景、补景等手段凸显人与外界的融合。宋代《水阁纳凉图》《高阁观荷图》《荔院闲眠图》等描述的全部是园林式住宅建筑,画面中远处重山叠叠,静谧悠远,楼台亭阁绿意环绕,展现了宋代园林细腻温婉,与自然相统一的极致追求。

3.宋代人居氛围景观

宋代,是“风水的繁荣期”2,在我国风水史上具备非常关键的影响,从皇家到普通人家,从阳宅到阴宅,风水都有涉及,乃至达到普及化的层面,当时大众在挑选居住地点的时候,非常重视风水。风水术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部分都有紧密的关系,绘画作品的山水布局也在一定层面上表现出那个时期大众所寻求的完美建筑基址模式。在《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秋山行旅图》《明皇避暑宫图》《四景山水图》《秋山问道图》等传统宋代绘画作品中都可以清楚看到。《晴峦萧寺图》相传是北宋早期李成创作的。3绘画核心是寺院,地处地势比较平坦的山丘上,后面是高峰,也就是风水中的“大山”,大山堂堂,是群山之主。主山以后是危峰,就是风水中的“少祖山”,两山之后,可以看到祖山,龙脉就在其中。萧寺右边是沟壑,出现溪瀑;右边是山谷,是进入山内的必由之路。两旁溪谷之外就是相对低的山峰,围绕萧寺,就好似风水的“青龙山”“白虎山”,其中左边的山脚出现小涧,其水和右边的大涧在萧寺所处冈阜的前端融合,上述左右对应的山涧在萧寺呈现出“二龙戏珠”的风水类型。很明显的是,根据风水的观点,寺院地处方位是“察砂、观水”之后的龙穴,就是风水宝地。另外,在山脚下的脚店前面,寺庙右边的溪水流淌、水面闭阖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水口”,创建木桥,是风水术中非常普遍的“水口桥”,对龙穴的生气具备“藏风纳气”的功能。此图包含非常清楚的风水格局,令人新奇。

四、宋代居住景观文化的特点

传统居住景观不仅是古代物质空间形态要素的延续,更在于其深层内涵、人文环境的优秀传承,最终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宋代绘画作品是当时时代山水文化、社会风俗的高度凝练,其绘画内容所展现的建筑形态以及人文内涵展现了当时建造者和使用者的思想观念、文化品位、审美倾向等。那么,在对宋代绘画作品中展现的居住景观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宋代居住景观文化的特征就显得至关重要。

1.道法自然的生态观

宋代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繁荣阶段,当时绘画中大部分描绘人居环境,根据这些绘画的描述可以发现,他们的宅邸雅集中表现的环境艺术特点都是尽可能地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建筑基址全面符合地形地貌的特征,或根据山地的形式创建房屋,或创建走廊,所创造出来的人工宅邸环境,和自然完美融合,好似居住在自然中,甚至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层面,建筑和外界环境全面地结合起来。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描绘一年不同时节,居住在山湖楼阁中的文人雅士们悠闲惬意的场景。其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人居环境景观的“道法自然”。

2.等级分明的秩序观

宋代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就是等级分明,这在宋代绘画作品中的人居建筑中得到体现。宋代绘画中既有作品展现皇家宫殿、园林建筑,也有作品展现乡村民居。上述建筑规模、色彩等都展现出级别性,其名字各不相同。

3.因地制宜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建筑在特定外部环境中具备的显著特征。不一样的居住社区都展现出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宋代各个地区融合本身独有的环境和气候,创建了具备地区特点的房屋。在当时的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其对江南住宅局的建筑情况已经有了详细描绘。伴随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根据地区环境特点,江南民居在建筑上产生前街后河、四水归堂的独有特色。上述具备特点的居室形式和本地独有的外部环境相适符合,彰显传统社会因地制宜的文化理念。

五、小结

本文基于对我国宋代时期绘画作品的考察与分析,对宋代居住景观文化的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宋代在国内发展历史中具备重要的桥梁功能,传承汉唐体制且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后代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呈现出许多历史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宋代绘画作品中展现的人居景观上呈现出了“道法自然的生态观”“等级分明的秩序观”“因地制宜的地域性”这样的显著特点,研究宋代绘画作品中的居住景观文化既是对古代传统居住文化的深入探讨,同时也为现代人居景观环境研究提供了借鉴。

注释:

1.徐敏.宋代广州城市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6.

2.何晓昕、罗隽.风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页。

3.[清]董浩等编纂.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1] 徐敏.宋代广州城市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6.

[2] 何晓昕、罗隽.风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页。

[3] [清]董浩等编纂.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4] 徐桂香.“可居的山水”——从两宋山水画看当时的建筑特征[C].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2010.

[5] 刘国胜.宋画中的建筑与环境研究[D].河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风水人居景观
景观别墅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