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入画”的观念方式
——当代艺术中对书法的观念化解读和应用

2017-02-15杜萌

国画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当代艺术中国画

杜萌

“书法入画”的观念方式
——当代艺术中对书法的观念化解读和应用

杜萌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资源,从古至今,一直对其他的艺术门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开始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融入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书法入画”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方法也从形而下的技法语言层面转换到对书法艺术观念层面的提取和重新建构。

一、“书法入画”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趋势

书法对绘画的影响源远流长,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说法。后经过郭熙、赵孟、董其昌等历代大师的推崇与实践,“书法入画”这一创作方法和审美方式逐渐成为中国画家的共识。特别是在元代以后中国画的创作中,开始有了明确的“书法入画”的要求。其具体是指从书法美学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创作和欣赏中国画,强调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以及画面中的造型和空间处理方式都应遵循书法美学的要求。

书法美学对于中国画创作的支配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到了苏联写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冲击。这种强调以素描方法入画,同时弱化书法对中国画影响的做法,一方面使中国画适应了当时文艺路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抹杀了中国画的民族特性,丧失了作为独立画种存在的独立价值。因此,这种创作方法很快受到了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画家的反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书法艺术重新引起了当代艺术家的关注。此时的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书法入画”的理论方法,而是开始从新的方法和角度出发去把握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和当代艺术的表现方法相结合,使之呈现出新颖的艺术面貌。“书法入画”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论,其广度和深度在当代都得到了提升,并在当代艺术领域呈现出观念化的特点。

二、当代“书法入画”的具体观念形式

当代艺术家对书法艺术的运用,没有局限在画面的语言技法层面,而是重在对书法艺术进行哲学和美学分析之后的一种观念化提取。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对自然的体悟、细腻的人生体验、主观化的时空观念以及文字本身的神秘力量等,都成为当代艺术家把握书法的切入点。当代艺术家不再对书法艺术进行原封不动的全面阐释,而是基于解构主义思维,对书法进行一种当代建构,关注的是书法艺术在当下的可能性问题。同时,“书法入画”的艺术载体也发生了变化,其早已突破了原有中国画的画种范畴。以书法艺术为代表的东方美学,以更加自由和多元的姿态融入诸如油画、综合材料、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中。其具体创作思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书法造型观念的演绎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是通过对自然物象形态的主观提取、概括和强调,进而形成了汉字的形式结构。所以,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一个表意的符号,更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认识和把握的思维方法。正是有了象形文字这一符号载体,中国的书法才有了在造型上大展拳脚的舞台。书法和汉字的造型方法是一致的,其背后的造型观念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主客互渗的造型方法,二是强调和谐的造型观念,三是对造型节奏和动势的极致追求。

中国书法这种造型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中国画的造型方法,是传统“书法入画”理论的重要方面之一,这也使得传统中国画一直在意象造型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当代艺术对书法造型理念的借鉴重在从观念的角度去把握和演绎,其中徐冰的《鸟飞了》《猴子捞月》以及《读风景》系列作品最为典型。徐冰的此类作品都是从中国文字和自然物象之间的关系出发,把绘画、文字和符号结合串联起来,创造性地诠释了中国书法中所包含的造型观念。如在他的装置作品《鸟飞了》中,把有关鸟的各种书体文字和鸟的形象符号依次悬挂起来,形成一个群鸟掠起上升的场景。其中在地面上的是词典中关于“鸟”字的解释条文,最低处的“鸟”字为楷书,依次发展为隶书、小篆、大篆,而在空中最高处的是接近于鸟的自然形象的一组平面象形。徐冰的这组作品几乎就是对中国书法意象造型发展的艺术图解,使观众能直观体会到中国书法和文字的造型观念及字体演化过程。

2.对书法中神秘感的发掘

中国文字从诞生伊始,就笼罩了浓重的神秘气氛。《淮南子·本经训》记:“昔者仓颉作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东汉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生焉,形、势出矣。”中国人认为文字揭示了天地的奥秘,暗示了宇宙的秩序。文字本身不仅具有生命,而且可以成为沟通人神的媒介。这种对文字神秘感的体验,源于中国人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以及对文字结构和宇宙结构之间关联的想象。从早期使用刻在动物甲骨上的文字进行占卜,到道教中发展出的符咒文化以及佛教中大量出现的祈福或赎罪的经书,汉字起到的人神沟通中介的作用,在中华文化中延续了千年。

神秘性是中国书法文字中潜藏的因素,并不为历代文人书家所刻意彰显。但神秘性作为一个人类共通的感受类型,却有着跨越文化类型的艺术有效性,为许多当代艺术家所重视。为了凸显文字的神秘感,当代艺术家常用的艺术手段一是改变文字的材质,二是改变文字的正常形态。华裔艺术家谷文达从1992年开始系列装置作品《联合国》的创作,利用收集的各国不同人种的头发编织成尺幅巨大的文字帷幔,并悬挂成庙堂神殿的形状。头发是世界各民族在宗教仪式中都普遍使用的一种道具,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味。使用头发编成文字,改变了文字惯常的物质载体,使文字彻底成为一种巫术的道具和招魂的工具,强化了文字的神秘感。使用错体汉字也是谷文达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为了突破文字本身字义的束缚,使观众从精神感受的角度去把握文字,谷文达在作品中还大量使用错体篆字。在他的水墨系列作品《遗失的王朝》中,用分解重组的书法文字和具象的山水符号相结合,通过水墨的洇晕渲染,来营造画面的神秘感。

3.主观化的时间感受

书法是一种和时间相关的艺术,它把人对于时间的感受节奏化、音乐化了,成为可以被人视觉感知的图像。书法家运用线条依次展开,笔画的顺序书写、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用笔动作的提按绞转,使时间痕迹化,形成一种类似于五线谱的记录效果。一位有书法经验的观众在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时,可以准确地把握到作者书写时的速度感和节奏变化,体味出这幅作品背后的特有时间节奏。

当代艺术家自觉地把时间作为作品的主题,并创造性地把书法和新艺术媒体相结合,来表达艺术家对于时间的主观化感受和对人生的体悟。在邱志杰的作品《唐诗十首》中,他尝试在纸上逆向书写唐诗,并拍摄成录像反向播放。作品呈现的是随着艺术家的书写,画面中的字迹逐渐被抹去,最终留给观众的是画面的一片虚空。邱志杰通过把书法还原成单纯的痕迹过程,使隐藏在书法背后的时间感由幕后显现出来。同样的创作思路也体现在他的作品《重复书写1000遍〈兰亭序〉》中。邱志杰用五年的时间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在同一张纸上反复书写了一千遍,并通过照片把书写的过程记录下来。观众可以看到,《兰亭序》的文字内容随着书写次数的增多逐渐消隐,最后在纸上出现的是一片不可辨识的混沌墨迹。邱志杰放大了书法的过程感和时间性,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雪泥鸿爪”的人生虚幻感,通过“书写”这一过程巧妙地展现出来。通过时间过程的“有”,来展现最终存在的“无”。这种对时间和人生的理解与阐释,充满了禅宗式的反转与智慧。

三、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得益于书法自身理论体系的当代重构和当代艺术创作观念化的影响,当代艺术家把书法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相结合,使书法艺术展现出了新鲜的当代面貌。当代艺术因对书法艺术的创新运用,获得了区别于西方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核和方法论,而书法也因当代艺术的介入,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国际认知和新颖的艺术样式。“书法入画”这一传统的创作方法,其内容和形式在当下都有了新的拓展,并焕发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1.高名潞著:《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顾承峰著:《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3.刘宗超著:《中国书法现代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杜萌,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此文为201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书法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创新应用与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CWYJ20)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当代艺术中国画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中国画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所谓书法艺术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