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你准备好了吗?

2017-02-14王芳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家长学校

王芳

随着电视剧《小别离》的播放,低龄学生出国读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最近,总有家长、朋友向我咨询要不要出国。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我会劝那些一心往外奔的孩子和家长们要谨慎,首先要想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国外的教育方式,再做决定。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呢?这也是一位名校校长抛给我的问题。他观察下来,国内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出国以后似乎过得并不容易;而有些成绩平平的孩子,出国读高中以后毕业时申请的大学甚至要比学霸高出很多档次。

媒体中也不乏有家长,分享孩子出国后从“学渣”变成优秀生的经历,导致大众对出国抱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甚至把出国当成一把改变孩子前途的金钥匙。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出国留学之所以会让学生有许多变化,很大原因是由于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以美国私立高中为例,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习成绩,更要讲究学生的全面发展。

先说学校内部的学业评估。以我女儿曾就读的高中为例,要求学生课内必须达到三个A级优秀。这三个A是指学术、艺术和体育。

在学术方面,特别讲究学业成绩积点排名。等到毕业的时候,全校排名第一的学生将成为毕业演讲的人,这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要载入校史。常青藤大学基本都在全校排前5%的学生里挑人。所以不要相信国外不重视学习成绩的传言。

在艺术方面,要求学生必修一门艺术类的课程,比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这些课不是随便上上的,读音乐的要开演唱会,学美术的要开画展,跳舞的要表演舞剧。要想拿到艺术的A,需要天天排练。而且似乎光凭努力也不够,还得有些天分。

至于对体育课的要求更是严格。学校运动项目安排一般分为春、秋、冬三季,学生在每一季必须至少参加一项运动;如果能入选运动队,还要正儿八经的去打比赛。

女儿参加的游泳队,秋季训练从每年9月份开始,每天训练两小时,至少游五公里。到11月份进入冬季赛季,除了每日训练,每周末都有赛事。打主场还好,要是去客场,就得在寒风里起早贪黑地驱车去外地。比赛一直持续到来年2月冬季赛季结束。然后在3月份开始春季运动,周而复始。当然,体育成绩好,教练会有推荐信,供大学招生参考。

这三个A,只是衡量学生课内的发展成果。至于学生的课外成果,主要通过学生每年的社会公益服务时间,校内外的社团活动,研究型工作等来展现。这些都可以作为衡量学生成长发展的标尺。

女儿学校每年都会选出一位最代表学校形象的学生。最近选出的是一个曾经用一年时间从事户外运动志愿服务的女孩子,因为她的行动体现了领导力、勇气、智慧以及服务他人等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她的功课通过自学一点也没落下。这样的学生当然很受大学青睐。

国外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

除了学校的评价标准相比国内更加多元,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发展期待也很不一样。他们特别重视青少年社交能力的发展。比如,学校会经常举办各种舞会,男孩要主动邀请心仪的女孩共同前往,这被认为是具备个人魅力的表现。所以,那里没有早恋一说。

而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孩子的选择空间不一样。在国外,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的科目、自己的课外活动,以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极大的选择自由,其实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考验,只有自律的孩子才更加适应自由的环境。

国内的家长,若是对这些评价标准没有充分的认知,孩子出国后难免有些眼花缭乱,无所用力。所以,国内学霸若只会死读书,没有兴趣爱好,体育活动也不擅长,很容易被当成书呆子而被同学孤立。再加上有些国内的好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家长和学校的安排,往往缺乏决断能力,无法平衡好自己的生活。相反,若是孩子兴趣爱好广泛,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生活独立,就会赢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所以,是否适合出国,主要看孩子的个性。我观察下来,那些活泼、独立、自律的孩子,出国以后往往如鱼得水。而那些依赖性强、内向寡言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也不一定能适应国外的教育模式。

在这里还要提醒家长,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小学甚至初中,学习生活相当愉快轻松。但从高中开始,学业负担开始加重。所以那里高中的流行说法是“四小时四分”,意思是要想拿A(满分等于4分)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

亲爱的家长,希望你已经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博士)

编辑 朱璐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