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玛雅“黄金飞机”说起

2017-02-14

奇闻怪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尾翼古埃及飞行器

古代埃及:法老的直升机与木鸟

“法老的直升机”

1848年,一名考古探险家在古埃及阿比杜斯城塞蒂神庙入口横梁上发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图像。当时,人们脑海中还没有飞机的概念,自然也没人知道那些飞机状象形图描绘的是什么。于是,这些古怪的图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世人遗忘。直到20世纪末,现代考古学家才惊讶地发现,那些3000年前的古埃及雕刻图像竟然是现代直升机的模型。神庙墙壁上雕刻的武装直升机图像拥有明显的螺旋叶片和垂直尾翼,另外几个航空器图像也极像现代的超音速战斗机和轰炸机。

据史料记载,3000多年前,统治古埃及的是著名的法老塞蒂一世,他统领的军队所向披靡,大大扩张了古埃及领土。这些石刻中的图案被史学家称为古埃及“法老的直升机”。

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怎么可能会画出直升机和飞机图像呢?关于这一问题,在考古学界曾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埃及考古学家艾尔福德在研究了塞蒂神庙上的象形文字后认为,古埃及艺术家描绘的“直升机”或“飞机”都是真实存在的。他表示,古埃及人描绘的是一个真实的直升机模型,就像他们经常用图画描述日常生活一样。反对者则认为,塞蒂一世法老有个绰号叫“蜜蜂”,古埃及神庙墙壁上描绘的不过是一只蜜蜂的图形而已,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竟然看到过20世纪才发明的直升机。

时至今日,有关“法老的直升机”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些研究人员始终坚信,古埃及人是通晓航空学知识的,并且学会了飞行,但后来这一知识不知为何失传了。还有历史学家宣称,古埃及神庙上描述的奇怪飞行器事实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他们甚至根据这些图案制造了静态模型,并发现许多模型都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能够在风洞中“飞翔”。

木鸟模型

1898年,在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坟墓里,人们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物品——木鸟模型。其材质为古埃及盛产的无花果树,重量很轻,只有30克左右。该模型除头部似鸟外,其他部分与现在的单翼飞机极为相近:有一对平展的机翼,修长的机身,尾部设置有垂直尾翼,垂直尾翼上方还有平直尾翼脱落的痕迹。由于当时人们脑海中尚无飞机这一概念,便把它命名为“木鸟模型”。古埃及木鸟模型目前存放在开罗古物博物馆第22室,物品登记编号为6347。

1969年,考古学家米沙博士在博物馆的古代遗物仓库里发现了更多的木鸟模型。为了弄清木鸟模型的庐山真面目,米沙博士建议埃及文化部组成特别委员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1971年12月,一支由考古学家、航空史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和飞行员组成的委员会开始对这架木鸟模型进行研究。经鉴定,大多数专家认为,该木鸟模型在外形上具有现代飞机的基本特征:流线型机身、上单翼、近似锥形的鸟头状机头、垂直尾翼;各部件比例协调,再加上脱落的平直尾翼,完全符合现代飞机的基本构造。在气动性能方面,主机翼提供升力,尾翼和机翼分别提供飞机俯仰、横滚及航向上的稳定性,符合空气动力要求。随后的风洞与飞行模拟实验还表明,该木鸟具有良好的滑翔飞行性能。

古玛雅:千年前的超音速飞机

玛雅人的“黄金飞机”

玛雅文明是1500年前分布于南美洲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然而,在900年前,玛雅文明突然神秘消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18世纪,人们在哥伦比亚玛雅文明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极像现代飞机的黄金制品。当时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以鸟或鱼为原型制作的饰物,并没有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到了20世纪末,人们在厄瓜多尔南部一座教堂和地下隧道中,又先后发现了两个用黄金制成的类似物品。航空专家认真辨认和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结论。他们认为,那是一种飞机模型,与现代飞机模型极为相似。

这种“飞机”的“机头”有些笨拙,后面是“驾驶舱”,由一个防风墙保护着,推进系统装在“机身”里,两个对称的水平机翼呈三角形,再加上两个水平安定面尾翼和一个垂直尾翼,就构成了一架完全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飞机模型。根据这些模型画出的三视图,看上去同现代飞机确实非常相似。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南美另一处约238米深的地下,人们也挖出了一个用黄金铸造的古玛雅“黄金飞机”模型,它与现代的B-52轰炸机十分相像。这个物件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具有飞行性能。

超音速的鼻祖

1956年,美国纽约首都艺术博物馆曾举办了一场前哥伦布时期的黄金展,展品中就有一个拥有三角翼和垂直尾翼的黄金飞机模型。美国纽约研究所的专家在对这架古代飞机模型进行风洞实验后,绘制了一张技术图纸,把古代飞机模型的概貌描绘了出来。

接着,科学家在实验室对同样的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这种模型竟然能够以超音速速度飞行。据说,正是对这架黄金飞机的研究,才使得洛克希德公司的航空设计师们发明出了当时最好的超音速飞机。

然而,飞机是1905年才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这些黄金模型的制作者却是不知道飞机为何物的古玛雅人。制作模型当然不同于制作飞机,但模型不会是凭空想象的产物,它必定要以某些实有之物作为依据。那么,在古代的南美洲,谁为制作这些飞机模型的古玛雅人提供了飞机的实物呢?这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古代印度:神秘的维曼拿斯

维曼拿斯,又叫维曼拿,指的是一类古代印度飞行器。在古印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典籍中,维曼拿斯被描述成能够在地球大气层、太空和水底航行,具有军事方面用途的多栖飞行器。维曼拿斯的英文名为Vimanas,意思是“神话般的飞行器”。在现代印度语里,“维曼拿斯”一词泛指普通的飞行器。

史诗中的飞船

大多数飞碟研究者认为,维曼拿斯可能来自于外太空,或者可能源自于政府的某种军用设备;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们源自于古印度。他们的依据是,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梵语史诗中记载有这种飞行器。这些文献还被翻译成英文甚至中文,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近年来,我国拉萨等地发现了一些珍贵的梵语资料。它们被交给印度一位梵文专家鲁思罗拿博士翻译。鲁思罗拿博士拿到资料后惊讶地发现,这些文献不仅描述了维曼拿斯的构造,甚至还描述了维曼拿斯的推进方式:用一种所谓的“反重力”来抵消地球引力,很像中国的轻功。

“维曼拿斯有很多窗户、两层结构,飞走时发出的强烈光芒,就像太阳,其声音似炸雷……喷着红色火花,升到高空,看起来就像彗星,直达太阳和星空。”这是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记载的内容。《摩诃婆罗多》描写的是古印度婆罗多族两个分支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浩大,许多国王和神灵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斗。根据史学家考证,这场大战有一定的事实背景。近年来,有些学者重新审视并研读这部史诗,发现其中竟描述了许多高科技武器和飞行器,包括维曼拿斯。这些维曼拿斯的出现时间和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古诗产生的时代,甚至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先进。这不能不令人称奇。

《罗摩衍那》是和《摩诃婆罗多》齐名的另一部古印度史诗,它记载的罗摩帝国相传建立于大约1.5万年前,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由“文明的祭司——国王”统治。罗摩帝国有7个大城市,古典印度文献将它们称为“七圣城”。在《罗摩衍那》中,至少记载了4种维曼拿斯。作为飞行器,维曼拿斯被描述成圆形,拥有舷窗和圆屋顶,有点像我们想象中的飞碟,它以“像风一样的速度”飞行,发出声响;也有一些维曼拿斯为长圆筒状。

神庙中的惊人发现

甘吉布勒姆是位于印度南部的一座古城,有400余座神庙。在这些神庙中,除了湿婆、黑天、罗摩等众多古印度神灵的雕像外,还有大量被称为“战神之车”的维曼拿斯雕塑。

人们一般认为,这种维曼拿斯就是神话中人物的坐骑,是被杜撰出来的物品。然而,1943年,在印度南部的迈索尔市梵语图书馆一座倒塌庙宇的地下室中,人们发现了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古代文献——一份题为“Vymaanila-Shaastra”的古代梵文本简稿件。

在这份“科技论文”中,以6000行的篇幅详细记载了维曼拿斯的构造、驱动方式、制造、保管、原料乃至飞行员训练与服装等诸多细节。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份文献中还记载了维曼拿斯的驾驶方法,也就是说,早在史前时代,印度就有了维曼拿斯和维曼拿斯驾驶员。根据记载,维曼拿斯的飞行速度,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约为5700千米/小时——近似于5倍的音速。5倍的音速!这已属于现代意义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范畴。

研究者们还注意到,这些维曼拿斯多被描述为多层结构,绝缘装置、电子装置、抽气装置、螺旋翼、避雷针以及喷焰式发动机都安装在飞船上。文献中还多次指明,维曼拿斯呈金字塔形,顶端覆盖着透明的盖子。有趣的是,以4个不同种类的维曼拿斯的内容介绍为基础,1923年,专家们还绘制了4张不同维曼拿斯的结构图。

很显然,建造这样的维曼拿斯,需要借助多种现代高科技设备,更需要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在人们的印象中,高速飞行器械肯定是现代人的发明。但是,考古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们自称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古印度人不但能够造飞行器械,还能造宇宙飞船。也就是说,当人类发明了火车、飞机、飞船,并为自己的发明所陶醉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看起来非常现代化的工具,在几千年前可能就已经存在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尾翼古埃及飞行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古埃及艺术
“翼”起飞翔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福特:GT专利尾翼
神秘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