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研究

2017-02-14史克红

兰台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史克红

(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 郑州 450064)

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研究

史克红

(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 郑州 450064)

随着学科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科馆员的核心价值愈发凸显,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力军,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践行者。通过对学科馆员1.0和学科馆员2.0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学科馆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质区别,学科服务也随之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洗礼和蜕变。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学科服务已发展成高校图书馆全新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 对比研究

一、学科服务的内涵及特点

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概念众说纷纭,相关学者对此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李春旺教授曾将其定义为:在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的同时,注重以科学研究为主线,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学科化,不再简单地将文献实现检索和传递,更是使服务内容知识化,从而使图书馆所提供的的信息服务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1]。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孙丽娟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受用户需求所驱动,面向科研实施过程和用户决策过程,从而帮助用户挖掘解决信息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信息服务。初景利教授在《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一文中也对新时期的学科服务的内涵进行阐述,他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是基于用户的层面所开展的,从用户的权益出发,顺应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行为,将用户物理或虚拟社区融入进去,调动全馆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一个既能满足用户针对性需要、又有利于保障学术科研的信息服务环境[2]5。

随着学科服务的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不断在被注入新的内涵,通过上述学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学科服务与传统学科服务的本质区别:服务面向学科建设,按照学科发展需求设计服务任务和流程;服务延伸用户,贯穿高校教学和科研过程;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注重服务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信息服务转化为知识服务,升级为更具知识含量的专业化服务。

因此,笔者分析学者们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相关研究,通过对传统学科服务的对比研究,初步形成了对新时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概念的概述:学科服务是顺应新的信息环境而生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它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互联网的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以知识服务为主体,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搭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不仅能提供全面的信息给用户的教学科研以及满足其个性化的需要,也能保障技术上的支持。不同于以往仅由图书馆学科馆员提供的传统服务,新时期的学科服务则是以满足用户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基础,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化为科研工作的参与者,把用户作为提供服务的中心,建设以图书馆为主、其他部门为辅资源重组的全新运行机制,以此来提升图书馆在学术科研领域中的影响力,为高校学科建设贡献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是学科服务的目标。

2.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1)学科服务是一种主动式的服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基于和用户保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为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顺畅的供应途径,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的加强提供助力,供给用户以迫切需要和较为感兴趣的信息。(2)学科服务是一种动态式的服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紧密围绕用户需求而进行开展的交互式服务,整合不同的分布式动态资源,将学科服务渗透到用户解决信息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而并不是基于固定资源或者固有系统去照本宣科。(3)学科服务是一种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学科服务重视满足用户的需要,是一种针对在校教师、在读学生、科研人员等不同用户所提供的不同层次,立体式信息服务。(4)学科服务是一种增值型服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含量的信息服务,蕴含学科馆员的创造性智慧及拓展能力,也充分整合了图书馆及相关部门能够运用到学科服务中的一切资源,从而开发出具有独特价值的新型服务,为用户解决信息问题提供助力。

二、学科馆员的内涵及职责

1.学科馆员的内涵。我国正式引用“学科馆员”的概念源于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对于学科服务的引导,在规程的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鼓励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以及一门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并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这里所指的“学科专家”正是开辟了如今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发展路线。而随着学科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在学科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学科馆员处于核心位置。学科馆员就是以学科用户为对象,凭借其自身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经过专门训练而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图书情报知识开展的专业文献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积极的、个性的、动态的高级学科知识服务,是承担图书馆与学科、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不仅是从事学科服务的高级技术专业人才,也是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专家。

2.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图书馆学科馆员基于对一门或几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和相关工作能力,为相关学科和用户提供更深层次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曾用“CRIO”对学科馆员的职责作出较为明确详尽的概括,即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教育培训、院系联络。

馆藏建设(Col l ect i on):学科馆藏建设全程由学科馆员负责。学科馆员对本馆相应学科信息资料完全掌握,要根据馆藏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来购买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因此,学科馆员不仅要把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具体分布,而且要全面掌握学科用户的文献动态需要和有关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学科馆员保持与该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要与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及时沟通馆藏资源建设的动态情况。

参考咨询(Ref erence):学科馆员参与参考咨询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更加强调要对相应学科专业提供相关的、深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针对用户提交的专业性较强的咨询问题,应当移交给专业的学科馆员负责。

教育培训(Int roct i on):学科馆员应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和培训。学科馆员不仅要承担信息检索课程,还要积极配合并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同时根据本馆信息资源检索的实际需要拟定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引导用户掌握准确获取并高效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

院系联络(Out reach):建立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对接模式。学科馆员通过与用户的沟通联络。把服务和资源推送出去,使用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学科馆员要及时反馈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提高图书馆的馆藏水平和服务质量。

可以看出,在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承担着资源中介、教学助手、科研助手三个重要角色。

三、学科服务的发展

随着相关学者对图书馆2.0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科服务中也出现了学科馆员2.0的概念。在国内,学科馆员2.0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初景利教授的相关研究,他指出了学科馆员2.0即是第二代学科馆员,是相对于传统学科馆员定位的一代学科馆员而提出的,是对第一代学科服务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随后图书馆界对学科馆员2.0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总结出学科馆员1.0与学科馆员2.0几个主要的本质区别。

角色定位身份责任服务出发点服务空间服务深度服务内容服务平台学科馆员1.0面向用户,基于信息需求,以信息为中心的咨询馆员完成图书馆对用户开展信息服务的一部分从图书馆现有资源出发,原则上不超出馆藏限制物理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文献服务或信息服务负责院系联络和用户沟通;用户的参考咨询服务依赖学科馆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科馆员2.0用户基于信息环境需求的整体战略顾问[3]21完成图书馆的各个方面的学科服务;同时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的相关工作基于用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不设限制,服务追求与用户同步深入用户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深入用户的知识需求的解决过程中;引导或协助用户进行知识的获取、整理、组织及应用引导和协助用户在学术交流过程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将学科服务与学术科研紧密结合注重借助高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渠道,充分整合馆藏资源和外部资源[4]21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领军者,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践行者,通过对学科馆员1.0和学科馆员2.0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科馆员在两个发展阶段的本质区别。学科馆员的发展也带动学科服务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知识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而获得信息资源的渠道也非常多,但用户会经常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用户的需求也由原来的信息层面提升到基于知识层面的庞大需求。在第一阶段的学科服务的基础之上,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要灵活而又敏锐的挖掘用户需求,不断发展变革,第二阶段的学科服务应运而生。以下为第一阶段学科服务与第二阶段学科服务比较表。

服务起点第一阶段学科服务着重对本馆服务以及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服务定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图书馆为中心,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改善馆藏建设重点开展学科资源建设、咨询、用户培训以及联络等基本的学科服务工作被动服务,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第二阶段学科服务更加重视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本馆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利用,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让学科馆员充分融入教学科研中去,共担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在原来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了嵌入式专业知识服务,融入教学科研过程,为用户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主动服务,通过用户教学科研过程的参与或引导,来对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进行预判,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

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支持制度,院系缺乏对接制度,图书馆内部制度体系尚未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个涉及学校、图书馆、院系三个主体的系统工程,三者精诚合作需要有合理完备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这不仅需要图书馆牵头建设和制定,还需要学校和院系的配合和支持。特别针对一些与学科服务相适应的关联性制度,既包括图书馆内部相关配套的制度规程,也包括学校层面所给予的支持统筹政策以及各院系对口专业的学科服务对接制度。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性所在,在各个层面为学科服务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也是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必须不断完善,否则学科服务的效果会被严重影响,而且对于制度体系尚未建设起来的院校来说,学科服务一直会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

对于很多高校图书馆自身来说,对于学科服务的制度体系还处于亟待完善的状态,不仅导致管理机制频频出现漏洞,同时经费机制、学科服务工作制度也尚未完善,即使有些高校图书馆对此有所行动,但也只是沿袭学校对于所有部门的统一管理制度,缺乏基于学科服务特质的针对性,使学科服务始终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独特价值。尤其是缺乏最重要的评价制度,直接影响激励效果以及服务水平。而对于学科服务,学科馆员需要从事专业性较强并且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工作,即便有些高校图书馆明确了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以及责任,但缺乏对学科服务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以及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致使学科馆员的价值不能完全发挥。此外,学科馆员的工资体系并没有做到按劳分配,工资待遇也没有合理的标准,致使该岗位的吸引力没有发挥出来,工作激情和主观能动性也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科馆员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会阻碍学科服务的深入开展,使学科馆员提供的学科服务流于形式。

2.学科馆员人数不足,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配置不尽合理,即使代表着国家顶尖高校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科服务已经开展多年,但他们对于学科服务所配置的学科馆员占据图书馆正式职工的比例仍不足一成。而对于其他学科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校,学科馆员人数和理想配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学科馆员配备不足,学科馆员与服务学科的关系基本上只能为一对多的模式(即一个学科馆员同时对应服务多个院系),而长期在这种超负荷情况下开展学科服务,学科馆员的精力过于分散,也不能更有针对性的为对应学科提供相匹配的深层次服务,这势必会给学科服务的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

学科馆员的学历、职称、学科背景结构不规范、不合理,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专职与兼职比例失衡,学科馆员多数系兼职人员,缺少专门的学科服务从业人员,还缺乏专业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本身专业化能力普遍不足,也没有得到相关的提升和完善,难以承担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3.学科服务模式。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已经开展十余年,逐渐形成了“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但是,随着用户对于学科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

(1)人才配备不足。“学科馆员——图情教授”运行模式不仅需要解决“学科馆员”的配置问题,更棘手的是将“图情教授”落实到位。学科馆员岗位任职要求颇高,不但要有较高层次的学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仅要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背景,而且要有对应学科的知识储备;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而且也要有外语技能,这样的学科馆员实在难以选聘到位。大多数对于本学科资历较深的教师都已承担了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自身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能接手这项任务的却很少,有时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标人选勉强放宽至资历略低一些,而实际工作效果又会大打折扣,反而违背了这一模式的定位以及岗位设置的初衷。

(2)协作关系不对等。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中,学科馆员重点是要撰写和及时补充最新的学科所需参考资料,甄选并整合所需学科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学科馆员和教学科研人员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开展学科服务中只能依据自己仅有的认识来实践,所以难以把握学科真正的前沿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从而导致整合出来的信息良莠不齐,滋生出大量垃圾信息,使学科导航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与图情教授对接的时候往往无法得到图情教授的认同;同样,图情教授和学科馆员身份有差距,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存在表达不通和滞后的缺陷,造成双方信息在交互时不对等,并且由于两者工作地点也存在距离,往往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交流沟通。通过调查,很多分管学科服务的负责人表示,很多高校在刚开始实行该模式时,学科馆员和图情教授沟通起来还比较积极顺利,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固有联络关系都被上述因素削弱了。

4.学科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针对学科服务已开展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表明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加深。但对于学科服务内容所覆盖的群体仍不够全面。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的学科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学科服务依据用户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将目标客户划分为以高校本科生为主的学习型用户、以授课教师为主的教学型用户、以教授、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用户。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这7所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覆盖范围较广,服务范围覆盖到了师生和科研人员[5]124。多数学校学科服务的群体还仅停留在针对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所以学科服务的发展始终止步不前,学校师生对于学科服务的了解也不够广泛,难以保障学科服务为学校的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目标是根据高校自身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一些较具特色的学科服务项目。目前,高校图书馆所进行的学科服务内容层次不够深入,大多数高校都具备了基础层面的信息服务,像“原文传递”“查收查引”等。而对于“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学科博客”“学科及个人学术评价”“定题服务”“学科动态跟踪”等比较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开展的还不够充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仍然只是基于信息咨询服务。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范围较窄、层次较浅”,这就导致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图书馆的境遇较为尴尬,影响和传播力也远不及预期,因此高校图书馆针对于学科服务的内容必须进一步拓展范围、充实内容、深化层次,全面提升学科服务的综合水平。新时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必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可以将学科服务充分与时代接轨,更好地满足高校老师和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

[1]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

[2]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

[3][4]冯坤.高校图书馆学科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5]徐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和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S1).

★作者史克红为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化,学科服务、数字图书馆。

G 251.6

A

2016-09-08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