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缺资源引导的高职任务设计法教学效果研究

2017-02-14李凯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竞争机制分组高职

李凯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稀缺资源引导的高职任务设计法教学效果研究

李凯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分组教学方式和竞争机制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为主,但是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稀缺资源竞争机制的导入,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改善课堂的沉闷现象,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能够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学改革;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专业教学;过程导向;分组教学;竞争机制;任务设计教学法;稀缺资源;视听疲劳;注意力曲线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一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注重过程导向,旨在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但是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为复杂、枯燥,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在“注意力曲线”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视听疲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进而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而实施稀缺资源引导下的任务设计教学法有助于消除上述弊端,提高教学效果。

1 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和发展方向

1.1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1.1.1 分组教学方式

为了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改革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教师对各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其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莫过于分组教学。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最先开始研究并尝试小组活动教学。分组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学生分组活动来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介于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之间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目前班级授课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常见的分组方法有学生自愿组队和教师协调组队两种。在分组过程中,可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或学习成绩等因素。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对班级学生不熟悉、不了解,通常让学生自愿组队或由班长协调组队。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出现最多的情况是以宿舍或学号为依据进行小组划分,分组的结果往往是优秀的学生同组,成绩差的同组,活跃的学生被争抢,沉闷的学生没人要。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学习任务进行协调分组,但这种方法耗时耗力,绝大多数教师不会切实采用,这就导致教学效果在一开始就打了折扣。

1.1.2 竞争机制教学方式

20世纪90年代,竞争机制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对当时教学方式改革和课堂学习氛围构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竞争机制是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通过自我激励达到某种目标的一种行为机制[2]。在教学过程中,竞争的目的不是达到目标,而是通过竞争给学生带来适当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激发他们求胜的欲望,以便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传统的课堂分组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解决问题的小组收获成果,未解决问题的小组则一无所获。久而久之,形成强组更强、弱组更弱的现象。并且,长期的优胜刺激会使强组注意力下降,屡次的战败挫折则会使弱组注意力更加不能集中,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整体不佳(如图1所示)。讲述的内容新奇、有亮点,语言幽默、诙谐,能紧追热门话题,这被多数学生认定是完美老师的形象,但是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确实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大多数教师难以摆脱这种局限。这就使得高职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愈加突出。引入竞争机制的稀缺资源任务设计法教学组织形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2 高职实践教学课堂现状

高职实践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为主。但不管是任务驱动还是项目教学,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把知识点融入课堂载体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按照流程完成操作,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印证方法的适宜性并获取知识[4]。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下列情况: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且步骤无异,解决了问题或没解决问题,先解决问题或后解决问题,结果都是一样的。例如,发动机故障的检修,由于设备资源有限,多个小组共用一个台架,每个小组轮流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前面的同学解决了问题,后面的同学就可以借鉴,这样就会出现前面所述的问题。当大家面临的问题相同时,按部就班的执行方式会使学生缺乏动力,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没有任何刺激。也就是刺激不足引起的课堂注意力降低。

1.3 高职实践教学课堂改革方向

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来施行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合适的教学方法应该与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相适应。在分组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利用学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面。高职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注重的是过程性导向,而非结果性考核[5]。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刺激,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且这种刺激要以技能训练为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看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参与的结果;我们期待的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并学会技能,而不是学生到底有没有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图1 露西·乔·帕拉迪诺博士的注意力曲线图[3]Fig.1 Concentration curve of Dr.Lucy Jo Palladino

2 稀缺资源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任务设计

2.1 稀缺资源竞争源于人之天性

幼儿园的大红花、小学生的红领巾、中学生的学区房和高中生的高考独木桥,所有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建立在稀缺资源基础上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竞争,也是人之本性,这些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资源的稀缺[6]。当我们的教学小组分配不佳、竞争奖励弱化、考核结果对大家无所谓时,我们就需要新的刺激来吸引学生参与。整体来说,教学任务的设计尤为重要,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应是稀缺的,可以借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2.2 稀缺资源任务设计需匹配教学内容

我国一些教育机构在本世纪初也相继开展了分组竞争教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竞争机制为它在教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缺陷,需要引入这种新的教学机制来弥补。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看竞争任务的稀缺资源与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否匹配,只有二者相互匹配,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课程内容中有关于问卷调查表设计的章节。教师规定,在一张A4纸版面上,设置10个封闭式调查问题,内容为汽车系男生如何看待经贸系女生。首先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提供3个问题,然后全体学生依次上台投票,从30个问题中选出10个最终的调查问题。这个任务设计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将他们特别喜欢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进行了翻版。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小组的每个成员来说,首先要在内部所提供的3个有创意的问题中竞争获胜,然后才能去争夺最终的10个有效名额。就这个教学任务而言,可能小组的成员分配是不公平的,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不愿接受的(有些小组可能一个问题也未被选中),但是教学的任务是公平的,教学的过程是公平的。对学生来说,这个学习任务具有吸引力,学习的过程具有竞争性,在争抢稀缺的版面资源过程中学习了设计调查表的技能。

3 稀缺资源引导的教学任务设计法的优势

教学任务设计中引入稀缺资源的竞争机制,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匹配教学内容的稀缺资源任务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竞争机制下稀缺资源的任务设计对传统小组教学会产生改革推进作用。

3.1 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学改革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组织者,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细化设计。稀缺资源教学任务设计的引入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寻找良好的教学资源辅助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会有很大的提升,师资队伍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3.2 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物竞天择,利用人的竞争天性,辅以一定的奖惩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气氛,通过合理的学习任务设计,辅以激励奖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温习巩固所学知识,更可以锻炼自学能力。

3.3 增强团队意识,培养综合素质

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小组成员间要不断地相互协调、相互退让、相互弥补,以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在无形中增强了成员的团队意识[7]。若教学环节设计得当,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则能培养团队成员的组织、分工、协调、管理、交际、沟通等综合素质。

4 结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生源、实训设备、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单纯依赖教师的授课技巧来提高教学效果,将愈发乏力。竞争乃人之天性,团队竞争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带来高效的课堂参与。当然,有效的竞争必须依赖稀缺资源教学任务的合理设计,这也将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2-07-22(2).

[2]叶春梅,陈小民.高职实践教学引入课堂竞争机制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9):154-156.

[3]露西·乔·帕拉迪诺.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7.

[4]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3):79-82.

[5]屈玉霞,张曙光.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过程性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3):107-110.

[6]王飞.对稀缺概念的哲学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3):126-127.

[7]徐秀丽.引入竞争机制 营造高效课堂[J].职业,2013(3):83-83.

[责任编辑 冯 峰]

Research on Teaching Effec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Task Designing Method Guided by Scarce Resources

LI Kai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Hubei,China)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is mainly in skill training,which puts an emphasis on the process rather than result.The aim of teaching is to make student learn and master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rather than the problem solved or not.This requires the learning task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e attractive to ensure the teaching effect.The leading of scarce resources competition mechanism will greatly mobilize students’independent participation,improve the depressing phenomenon in class and make the learning more interesting.

Higher v ocational specialty teaching; process oriented; group teach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mission-designed teaching;a udio and visual fatigued;concentration curve;scarce resources

G642.1

A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7.01.017

2016-10-10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基金项目:竞争机制下分组教学法效果研究(2016JY07)。

李凯(1984-),男,湖北襄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竞争机制分组高职
分组搭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怎么分组
分组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