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模式浅析
2017-02-14江苏周凤仙
⦿江苏/周凤仙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模式浅析
⦿江苏/周凤仙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利用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探究教材中的内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抓住学习的方向,深入探究和思考,促进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一、结合游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在游戏环节,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以结合游戏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学“输入文字”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文字输入法,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文字输入游戏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文字输入法的使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游戏环节,学生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会积极主动地探究教材中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入到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认真探究教材内容,掌握文字输入的指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输入速度,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操作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们通过大胆的尝试完成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软件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用“PowerPoint”制作的优秀作品。在动态的效果、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字体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被展示的内容所吸引,也想设计出如此美丽、神奇的作品,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操作中,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设计,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操作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是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认知能力,使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探究教材内容,积极、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利用学习任务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能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要目标和方向,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调动他们的活跃思维,使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获得提高,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四、合作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信息技术难点知识。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发挥自己的智慧进行思考和探究,讨论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在讨论过程中,会让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完成合作任务,使合作学习获得实效。例如,在教学“复制、剪切、粘贴文件”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并在上机实践中完成操作,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质疑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探究时要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大胆的提出来,对于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要善于提问。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绘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认真探究“绘画”软件中的各个工具,在遇到问题时,他们能大胆地提出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掌握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学生掌握了“绘画”软件的工具使用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图,图片内容自主选择。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高涨,他们运用“绘画”软件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优美图画,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上机操作练习,让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使课堂教学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