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民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02-14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民主管理”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管理才能。
一、小学不同年级班级指导——民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指导——民主管理模式构建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班组长轮值制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强化。
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可将班务工作进行分解,每个同学承包一项或两项,以培养责任心,并逐步发现培养一批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到一年级下学期可尝试班长、班委竞选制,然后对工作有困难的班干部进行帮助。二年级开始学会制定简单的班级管理公约,实行主要班干部竞选制,明确职责,渗透民主评议思想。
2.重视日常管理,教师指导与学生管理相辅相成
学生民主管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班主任要在品德、学习、安全与法规、健康与卫生、学生操行评定等方面予以指导。
在评价中,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满足,获得自信;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3.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民主管理班集体的能力
活动中要有严密的活动计划,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机会。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是班级小主人”等观念,并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民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借助校内外教育力量管理班级
课外,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课内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赏激励等手段,把民主管理渗透到各科教学和班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多层次、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动机,使学生置身于民主管理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参与管理的内在需要。
(二)小学中年级班级指导——民主管理模式构建
1.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生在低年级学习阶段的进步和表现加以肯定。其次,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袋,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在校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等,班主任尽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2.策划班级民主管理
从中年级开始,学生能够自主管理班集体,班主任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成绩、自身优势等对其合理分配工作,让集体中的大多数同学,乃至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集体管理,在每次管理中得到锻炼。
3.班主任设计管理手段
班主任一方面要能熟练地驾驭“赏、严、爱、导”等各种教育手段,另一方面要让做得优秀的班干部将其管理办法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到其他同学。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事先做预判分析,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准备、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4.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
在培养和选拔不同岗位上的班干部时,班主任要下大力气、做足功夫。逐步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照章办事,责任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三)小学高年级班级指导——民主管理模式构建
1.改变班级的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科学设置班级管理层
用“班主任—值周小组—全体学生”的轮流执政模式,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展示才华、提高能力的机会。值周小组负责检查当天的考勤、卫生、纪律等,督促每一位学生高效学习、快乐生活。
2.商定班级民主管理公约,以制度维护民主管理机制
在设置值周小组以及分管内容后,师生需共同商讨,制定出民主管理班级公约等制度。
各项制度的出台、班级目标的制定、计划的产生、先进的评选、值周小组的职责分工等都要召开班会讨论、投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制定班规班纪,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级健康和谐地发展。
3.对值周小组定期评价及表彰
在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每一次体验之后,班级每月举行一次“月优秀值周小组”的评选活动,学期末再评选出本学期的“优秀值周小组”,把这作为以后评模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产生危机感。可以在同一事件上安排两个值周小组,迫使他们积极工作,提高能力,从而促进班集体形成奋发向上的风气。
4.增设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轮换
增设管理岗位如“值日班长”“多媒体管理员”等,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做班级的主人。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其能力也得以有效提高和发挥。
5.建立总结评价机制,完善自我管理
通过建立定期的、全员参与的总结评价机制,能使每位同学深切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为班级工作尽心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管理,进而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二、构建指导——民主班级管理模式产生的效果
通过班级管理实践,构建指导——民主班级管理模式在促进班级管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提升
在民主管理模式下,全体学生既自我约束又互相监督,既积极竞争又团结协作,培养了他们的非智力素质,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
通过担任多种班级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并很快转化成对班级的热爱,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民主班级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民主管理全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显著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班级各项活动能自主开展。
(四)构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班级文化
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教室环境,最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改变习惯,最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
(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班级民主管理还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民主管理能力,促进自身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六)民主管理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使他们更加民主、团结,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七)民主管理解放了教师
推进班级民主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上,放到如何培育人的工作上,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力争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实践探索研究后的思考
经过扎实务实的行动研究,我们在收获颇丰的同时,也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民主管理的基础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民主精神,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班主任应该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使其有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员。
(二)管理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局限,这一过程中,犯错误、走弯路是难免的。班主任关键是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并给予学生纠错的机会及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使学生在民主管理中,观念不断更新,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建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协同合作机制
班级的民主管理亦离不开科任教师的协同管理,应考虑让科任教师参与班级民主管理。
(四)对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可以从“管理小组”或“值周小组”的书面总结材料、被管理学生的体会、家长的反映等方面入手,也要考虑事务处理的难度系数,对学生的管理行为做出相对公正的评价。因为每个学生参与管理时的具体事务是有所差异的,我们在公正评价的同时要注意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唤醒学生尤其特殊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习困难生、道德问题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这类学生往往由于学习困难,或者思想上有抵触等种种原因,根本无暇顾及班级事务,因此,唤醒这些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实现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六)分段制订民主管理的操作策略,同时要重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
1.低年级:班主任老师可以借鉴“物事承包”的策略,把工作化整为零、责任到人,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实践中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工作能力。
2.中年级:逐步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3.高年级:采用模块管理。综合管理模块、专项管理模块、应急管理模块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设计班务管理,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
(七)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
一是重视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二是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科研平台,建立激励科研的机制。
在实践中,班主任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管理好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