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
2017-02-14王思源
王思源
自从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辅导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跟上时代的步伐,辅导员的教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囊括了凡是促进学生发展所展现的各种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成败,提升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其实这也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遵循,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1]教育能力是作为一名教育者在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复合能力。教师拥有较强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否则将会减缓或阻碍学生的发展。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一支独特的教师队伍,与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不同,他们在教育能力方面也有所差异。辅导员的教育能力更加倾向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与管理、人生发展、心理疏导及危机事件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涉及面广且要求较高。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就是辅导员以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处理学生事务所表现出来的,能够胜任辅导员岗位要求并对教育活动起关键促进作用的工作能力。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是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本质的彰显,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除了通过专门教育所获取之外,最重要的是在本职工作中不断地实践与学习积累教育经验以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作能力。
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特征包括:
1.务实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直接开放的面对活生生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活力与激情,思想活跃,个性奔放。虽说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与学习相对单纯,但所发生的事情却是复杂多样,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而且处理起来颇具挑战性。这就需要辅导员的教育能力不能是“花架子”,必须讲究务实性,能够“接地气”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其需求或问题。辅导员要设身处地地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信任自己的辅导员,有问题愿意找辅导员吐露心声,这将大大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因此,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必然具备务实性,切忌务虚,才能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派上实实在在的用场。
2.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不同时代造就不同时代的人。新时期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然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更加凸显、更加注重自我实现、敢于创新,思想方面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日益增强,不能再用以往的认识看待学生,必须根据时代的特征,培养和发展辅导员鲜明的时代特色教育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切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保障。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时代性就是辅导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着眼社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认清当代大学生的显著时代特征,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以适应时代和学生时代特征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思想引领者的巨大作用。
3.引导性。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理念及方式其实就是“引导”,引导已深入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为学生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具备引导性。引导大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足实际,不断拼搏的良好品格;引导大学生不怕吃苦、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的能力等。
4.发展性。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离开自身的努力和学生的影响。从辅导员自身发展而言,教育能力是具有发展性的,从刚入职的青年辅导员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增长、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其教育能力一般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发展,辅导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教育能力的提升,不能固守已有的教育能力而不能有所发展,否则迟早会被淘汰掉。从教育对象而言,大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成长是大学生内在的本质与诉求,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来不断提升教育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然将无法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5.综合性。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范围广、深度要求高,所以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得以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高校辅导员承担了沟通学生、学校及家庭的重要职责,承担了学生生活和学习多方面的教育引导责任,承担了组织、管理、服务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承担了上为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人生的指导,下为学生处理大小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些都要求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必须具备综合性,有了各方面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基本构成
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总体,缺少任何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将直接影响教师能力的质量、水平及其发挥。”[2]从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学生的角度出发,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能力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任务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大学生以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以教育和引导,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让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都需要高校辅导员较高的思想教育与政治引导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离不开一定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加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首先必须进行活动设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明确的主题。其次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注重导入的方式方法,从最近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切入,多让学生发表看法和见解,从而引发大家的共鸣,从而真正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二)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能力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学生的人生发展关乎其一生之事业,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是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其思想观念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些思想观念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负责人,不仅要管理好他们,维护学校的稳定,保证他们能够顺利毕业,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短短四五年时间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努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辅导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成长、长期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辅导;立足学生一生发展,而不仅限大学几年;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成绩的进步、社团活动的增多等。[3]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能力是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中最为核心并且要求极高的能力,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培训或带一两届学生就能够马上获取的,而是辅导员各方面教育能力综合提升并沉淀的过程,是对人生智慧有全面思考和认识并能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对大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学业及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能力。
(三)危机事件应对处理能力
高等学校内部由于多种关系的交织构成了一个“微型社会”,校园内难免会发生危机事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对发生的危机事件要有预防、识别与及时应对处理的能力,尽可能地减轻危机事件对学生的当场伤害程度及后期的学生心理治愈。辅导员要熟悉掌握高校学生可能发生危机事件的案例,要有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预防意识,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提前打好“预防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常排查可能的危机隐患,这将大大降低一些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为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定做好预防工作,这都需要辅导员具备危机事件的预防能力。当学生危机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有处乱不惊的心理状态,第一时间赶赴危机事件发生现场,确认危机事件,对危机事件进行识别,联合协调其他部门,采取合理而又高效的措施第一时间处理危机事件,防止危机事件态势的恶化。辅导员还要特别注意危机事件处理完之后学生心理的疏导与安抚,以稳妥可行为上,切忌由于学生、家长等其他人员情绪的干扰而降低或丧失对危机事件应对处理的能力。
(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
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是作为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最为基础的能力,它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可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提出:“要求掌握倾听、共情、尊重等沟通技能,能够与大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以良好的沟通为起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良好开端,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辅导员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思想状况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与学生沟通。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有沟通情境的掌控力,包括对沟通进程、沟通领会意图及沟通方向等的掌控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难以避免,辅导员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协调处理矛盾冲突,而不是回避或逃避。并且能够通过解决矛盾冲突让学生敞开心扉,袒露心声,倾听学生的诉说,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五)领导能力
领导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处组织内部其制度所赋予的职位、地位及权力对成员的控制和影响力;二是领导者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性格、品质、能力及情感等方面综合所产生的个人魅力对成员的影响力。因此,高校辅导员的领导力就是指“通过自身的教师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学生人格、心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4]辅导员职位所赋予辅导员的权力是其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辅导员只是依靠职位权力控制和影响学生是远远达不到教育引导效果,更多的是依靠辅导员自身非职位权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为一个辅导员的个人修养、学识、品德、素质、眼界、言语谈吐等及辅导员的“个人魅力”更能够让学生产生仰慕、心悦诚服、自觉自愿,更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和“威望”。学生对待辅导员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辅导员的领导力如何,而辅导员的领导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其教育能力如何。
(六)工作研究与创新能力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辅导员不光要埋头苦干,还要抬起头纵观全局,将日常的学生工作提高到理论认识和研究的层次,才能更加科学的开展学生工作,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辅导员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留心观察,多看多记,多反思,将日常的琐碎经验提炼为教育学生的理论体系,这样对日后教育学生更能应对自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敢于打破常规,拓展思路,创新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如果一味的运用老套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将会使得自己的努力吃力而不讨好,创新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成为开展学生工作的不竭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严把辅导员选聘质量关
严把辅导员选聘质量关,就是从辅导员的用人第一关严要求、高标准。学校高层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得轻视,也不能因为填补辅导员岗位空缺而草率行事。辅导员选聘需要完善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和程序。一是从辅导员选聘的硬件要求而言,选聘辅导员岗位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学历方面至少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而且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科学研究水平较高;2.能力方面要求在校期间曾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且表现突出,获得过校级以上学生干部的奖项等;3.具有应聘学校单位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且在学校兼修过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者优先考虑;4.应聘者的党派身份必须为中共正式党员;5.选聘小组要对拟进入面试的应聘者的所在学校或单位的直接负责人打电话咨询其表现情况,充分了解应聘者的综合表现及素质。二是从选聘的具体程序和环节要更加规范化,具有学校下发的明确性文件,形成选聘制度。1.成立选聘领导小组,设立组长及成员。选聘小组的成员必须要有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纪委书记、组织人事部部长、学术带头人等;2.选聘的环节必须要有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单位回访等,而且在资格审查上一定要严格把关,一视同仁;3.在笔试环节,对于笔试题目的设置上一定要注重应聘者对辅导员岗位、思想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在面试环节,各位评委一定要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储备量、思想政治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特别要说明的是还要注意应聘者“个人本领”方面的表现。如果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能打破常规,思想敏锐,见解独到,分析准确到位,能创造性的解决学生事务,要考虑优先录用。4.对初聘合格者一定要详细查看其人事档案和党员档案,对于弄虚作假,谎报个人真实情况的,给予解聘。三是一定要注重试用期内应聘者的工作表现,学工部及各院系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辅导员”在试用期内的工作实绩,对于表现极差、造成恶劣影响的“辅导员”绝不手软。
(二)强化辅导员培训力度
目前各省份都开设了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各类培训班,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将培训内容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尤其是对于不同层次的院校来说,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培训除了要参加这些省级培训外,各个学校应该从本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强化辅导员培训力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组织强有力的学工干部研究团队,对本校办学基本情况,尤其是学生的现状和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具体到学生重难点的问题,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有的放矢。通过研究可以编制校本辅导员培训教材,立足实际,注重辅导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二是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包括岗前培训、职中培训,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注重提倡发挥辅导员“个人本领”的优势,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偏废。岗前培训主要是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干预和咨询、学校学生手册、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交流及工作研究等理论知识及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注意加强辅导员网络育人的意识和技能的培训。职中培训可以设立辅导员“充电班”,组织经验丰富的思政方面的专家、辅导员能手为辅导员进行模块化的培训,既要有理论又要以实例加以说明,让辅导员能够娴熟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教育能力。三是加强本校辅导员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不管是从教育管理学生的角度还是从工作研究的角度,辅导员团队协作的能量远远大于单兵作战,学校可以定期召开辅导员学生工作经验交流论坛,论坛的主旨是经验交流而不是政策制度的传达,要让辅导员们有话可说,积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可以提前拟定发言题目,也可以在会议上提出一个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让辅导员展开讨论,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另外让经验丰富、学生工作出色的老辅导员对新任辅导员进行“传帮带”的培养模式,这样可以快速而又有效地提升新辅导员的教育能力。四是组织派出学习。学校可以分批分组选派辅导员去学生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组织经验交流会,或如有条件可以建立辅导员工作交换制度,时间期限最短为一年,这样可以更好地开阔辅导员的眼界,提升辅导员的教育能力。
(三)完善辅导员考评与职业发展制度
辅导员考评制度是促进辅导员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它影响着辅导员教育能力的发展水平、方向等,根据学校发展育人理念及辅导员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辅导员考评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水平,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一是将辅导员考评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从学生发展而言其成效的显现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以辅导员的考评制度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另一方面,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辅导员所管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辅导员学生工作情况,还要将辅导员的创新性开展工作和科研成果纳入其中,进行更为合理化的考评。二是考评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要全面考核而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优秀或失误而决定整个学生工作的成绩。三是要充分利用考评结果对辅导员进行激励发展。每年的考评不能只是为了考评而考评,而是要将考评结果作为辅导员发展的基点,对考评优秀者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不仅要进行一定的“批评措施”。最重要的是运用考评结果上的差距,帮助辅导员找出落后的原因,以促进辅导员不断提高。四是可以将辅导员分成若干个团队,将团队考核和个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个人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团队,这样更能发挥辅导员的团队意识,更能促进辅导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以提升辅导员的整体教育能力水平。五是充分拓展辅导员技能大赛平台,让辅导员尽情展现自己教育能力的水平,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个人教育能力的展示平台,以提升辅导员综合教育能力。六是将辅导员岗位作为培养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干部的平台,形成辅导员发展保障制度,让辅导员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有侧重点的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与发展,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能力。
(四)辅导员个人发展需要:自我实现
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可以说辅导员自我发展需要决定了其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一是辅导员自身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而不是墨守成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得甘为学生工作的“活死人”。二是自我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理论是一个人行动的坚实基础,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工作,才能有底气地开展育人活动。三是辅导员要学会自我反思。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多留心、多观察、多反思,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的优势,将自己工作的经历写下来,并对自己工作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教育学生的宝贵经验,为以后开展学生工作提供经验支撑。四是树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辅导员工作时间一久,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有些辅导员会出现职业发展瓶颈期,如果无法打破瓶颈,则将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状态。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树立自我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发展的方向,才会不断克服难题,打破职业发展瓶颈。辅导员的工作发展目标可以是远期目标,然后在远期目标内确立若干个近期目标,目标要契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逐个完成目标,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断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注释:
[1]刘川生.做“四有”老师——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08( 2).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4.
[3]段彦波,李兴华,宁波.高校辅导员应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64-67.
[4]胡国英.高校学生辅导员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11,(4):3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