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戏剧摭谈

2017-02-14唐衍欢

艺术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师生

唐衍欢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校园戏剧摭谈

唐衍欢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校园戏剧是以在校师生为创作、演出主体并折射出校园师生思想情感、审美取向,以达到戏剧传播和塑造人格目的的业余戏剧活动。它具有创造性、非功利性等特点。作为活跃在校园舞台上的艺术种类之一,校园戏剧凭借其朝气蓬勃的活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形态以及辨识度极高的艺术语言,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但目前校园戏剧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校园戏剧;创造性;非功利性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话剧作为“西方舶来品”在中国悄然盛行、落地开花,迄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说,校园戏剧是我国话剧艺术诞生的摇篮。无论是清末民初发轫于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高潮,还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爱美剧”①爱美剧也就是“业余”戏剧(“爱美”即A m at e ur的音译),非营利性质,以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运动时期,校园戏剧是“中国话剧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话剧发展的早期阶段,它扮演着带路人的角色”[1]14。新时期以来,在话剧陷入危机的时候,校园戏剧更以其夺目的姿态、蓬勃的朝气闪现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

一、校园戏剧的定义及特点

对于校园戏剧的定义,论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校园戏剧应指一切以在校师生(主要是学生)为创作(含演出)主体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而不是指表现校园生活(或学生生活)的戏剧作品。”[2]7还有人认为:“校园戏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为创作主体创作、演出的,体现校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的非专业戏剧活动。”[3]15可见,论者都认为校园戏剧活动的主体应为在校师生,否则便不能称之为校园戏剧。另外,应该与专业的剧团和开设了戏剧或戏剧表演专业的院校区别开来,尽管他们的演出主体也是在校师生。所以我们认为,校园戏剧可以这样定义:校园戏剧是以在校师生为创作、演出主体并折射出校园师生思想情感、审美取向,以达到戏剧传播和塑造人格目的的业余戏剧活动。

既然校园戏剧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师生,其活动样式也比较灵活多样,那么校园戏剧的特点应是很鲜明的。我们以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二是非功利性。创造性是基于校园戏剧在创作和演出中表现出来的先锋性、独特性而言的;非功利性主要是校园戏剧相对于专业院团、商业演出等戏剧活动呈现出来的纯粹性而言的。

校园戏剧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剧本创作和舞台形式的呈现两个方面。以浙江大学“黑白剧社”为例,他们在近30年的演出中,创造了许多原创剧目,如《同行》《辛迪·蕾拉》等。正如他们的指导教师桂迎所说:“校园戏剧的文本创造的核心是表现校园戏剧人群对生活、对人生、对自我的感悟和思考。它的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可以是经典戏剧的再创造,还可以是实验和先锋戏剧的尝试和探索。”[1]52由于校园戏剧的创作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对生活特有的敏感、澎湃的激情和鲜活的艺术感受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无拘无束的创作方式和自由自在的创作灵感,这也是校园戏剧新意迭出、活力四射的主要原因。由于演出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校园戏剧的舞台是极其简陋的,他们常常是因陋就简:教室内的桌子、椅子盖了一块大布就是“高档的沙发和餐桌”,没有L ED屏幕就用幕布甚至是纸来做背景,道具大部分都是用手工制作和拼凑的。这种简陋的舞台更加考验演员的表现力、导演的张力和舞美的动手创造力。简陋的舞台并不妨碍校园戏剧的创造和探索,并没有减弱校园戏剧的魅力。小剧场运动也是在很简陋的空间中开展起来的,校园戏剧实际上是勃兴的小剧场运动中的生力军。

校园戏剧有别于专业院团的商业演出。在当下戏剧大环境不景气的状况下,专业院团的演出常常带有很强烈的功利性,要么是政府订单影响下的行政演出,要么是为剧团生存而进行的商业演出。校园戏剧却是逆潮流而上,以其自发的组织、草根的力量、民间的姿态激活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戏剧氛围。正是这种纯粹性感动着观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校园人投身于校园戏剧的热潮。

二、当前校园戏剧存在的问题

(一)剧本老套,亟待出现好的原创剧本

很多高校用的还是原来比较有历史代表性的剧本,如《雷雨》《哈姆雷特》等。这些剧本虽然堪称话剧界的经典,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雷同的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况且作为祖国的生力军,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反映自身学习和生活风貌的剧本中。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因为剧本本身反映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另外,近年来的学生演出,毫无来由的低俗恶搞成了一股“新风尚、新潮流”。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盛行之广真是令人担忧。这一方面说明部分大学生把恶俗和“接地气”概念混淆,他们认为这就是“90后”话语权的展现;另一方面这种氛围会逐渐拉低观众的审美品味。我们应该鼓励大胆改编或新颖的优质原创剧本,这是推动国家的话剧整体水平不断向前迈进的巨大动力。

(二)学生被动创作,自主性不强

现在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有自己的戏剧社,但水平参差不齐。像北大、浙大、武大等著名院校的戏剧社办社历史悠久、成绩斐然。而有不少高校的戏剧社形同虚设。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剧目的排演是一项艰苦又耗时的工程,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毅力,而在如今浮躁多变的时代,大家逐渐产生了功利心和攀比心。非戏剧专业的学生会觉得没有立马的成效,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去校外兼职赚些零用钱。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比赛和参演任务,不是从兴趣本身出发或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为核心目的。所以,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多渗透戏剧知识,多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鼓励为主,适当采用激励机制。

(三)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排演难以展开

资金问题一直是艺术界比较大的矛盾所在。这就好比商业片有票房没有口碑,艺术片有口碑却没有票房。没有资金回笼也很难维持艺术家们创作的纯洁性。资金的短缺,一方面和高校的总资产有关,另一方面和校方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校园戏剧一贯以“贫困戏剧”著称,但是再缩减预算它也是舞台艺术,也需要满足舞台呈现的最基本的条件:灯光、服装、布景、道具等。大家也可采取节能环保的方式:用过的道具尽量保留,争取在下一次演出利用起来。其实校园戏剧的重要特性之一——非功利性本身就意味着,它既对校园戏剧自由创新、健康发展有优势,又是校园戏剧资金匮乏的矛盾点。如何维持舞台与演员的基本开支从而提高校园戏剧的能效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之一。

(四)参赛获奖为评价剧目的唯一标准

目前,很多高校都是以参赛为目的来排演剧目,根据剧目所获得的奖项来决定资金支持的力度。众所周知,获奖的作品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不获奖也并不证明其一无是处。比赛的评委们也是凡人,不可避免都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喜好。况且有些比赛实际上没有较好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如果单单是以获奖情况来评判一部戏的话,就有失公允。如此,也会打击师生的积极性,越发助长参赛的功利心,从而扭曲我们在高校开设戏剧社的本意和校园戏剧的真实意义。

(五)引进来、走出去都做得不够

2005年始,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种高水准的艺术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地方院校师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情操修养,甚至带来心灵的触动和震撼。遗憾的是此类活动非常少,普及性也不高。目前校园戏剧的主体观众是在校老师和学生,自娱自乐的意味很浓。笔者认为,在具备一定水准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戏剧活动延伸至社区、部队、工厂、中小学、企业等。大胆地走出去,把校园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分享给社会,同时也能受到社会的打磨和历练。

(六)演出场所缺乏,硬件不足

除了专业艺术院校以外,很多高校都没有比较标准的舞台。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有的高校甚至是用开会的会堂和做讲座的报告厅充当师生们的演出场所,效果可想而知。笔者不是鼓励高校都耗巨资打造如专业性院团的剧场,而是希望能有一个硬件基本齐全、场地符合基本规格,能提供给师生们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

(七)指导教师匮乏,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广西高校校园戏剧的指导教师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具有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研究生学历,其他的不是临时聘请当地剧团的演员,就是文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任戏剧社的主要负责人(当然,其中也不乏比较优秀、指导有方的教师)。这种现象不单发生在广西,也是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首先,这种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差距较大的现状,会极大地影响校园戏剧的均衡发展。其次,指导教师的频繁随意更换,使得学生们没有方向,不知所措。第三,校方应该重视考察指导教师的业绩水平,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草草行事。

三、新时期校园戏剧的发展出路

(一)坚持“贫困戏剧”的理念

“贫困戏剧”也叫“质朴戏剧”,最早是由波兰导演、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所提出来。他主张的是尽量减少与戏剧无关或无太多关系的元素,如音乐、化装、服装、布景等;打破演员与观众的界限,使得演员与观众融合在一起。其实,学校因为资金的问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施了“贫困戏剧”的理念。部分舞台的布景和服装等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既可以锻炼师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大家节约的良好品德;二来可把关注力度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戏剧本身(演员和观众中),没有旁枝末节的支撑,想要吸引观众、留住观众,不仅需要创作出优良的剧本,而且对演员的专业素养和表演技巧也是新的挑战。校园戏剧要树立起好戏不一定出自豪华阵容和高端大制作的观念,开辟出属于校园、属于青春、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在表演风格上坚持传统与勇于创新并重

除了坚守传统的俄派现实主义风格之外,我们也应该适当地在其基础上大胆尝试我国孟京辉(实验戏剧导演)开创的先锋戏剧和始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戏剧风格等。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校园剧社完全照搬前辈们留下的现实主义经典剧作。大到台词的处理、表演的方式和舞台的调度(走位),小到服装、音乐和道具都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像这种完全以模仿为主的演出作为学生最基础的历练无可厚非,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的剧社,应团结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开创一些原创作品。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鲜明的个性和一定思想的群体。高校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原创作品,哪怕不成熟,表现效果不佳。我们也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修改与完善。切莫用一句“此剧非经典,没有意义”的话扼杀了未来剧作家的禀赋和积极性。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就是在他大学毕业的前夕创作了尔后成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基石的四幕话剧《雷雨》,直到如今还广为传诵。

(三)做校园文化的体现者,更当社会文明的倡导者

大学生平均年龄在18至23岁之间,处于学习专业、夯实专业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到全新的城市深造,也是第一次接触大学这个小社会,经历着学习、生活、恋爱、工作等带来的幸福快乐和烦恼忧愁。校园人情冷暖的变迁一定会让大家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亟待与同龄人分享和沟通。这也往往是激起情感共鸣的交汇点。因此,校园戏剧应以丰富大学文化娱乐生活为本,做校园文化的体现者。与此同时,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弘扬社会美德,宣传社会公德,倡导社会文明,并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培养艺术素养,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品性。

(四)立足校园,辐射四周

前文也提及应多引进来、走出去。自娱自乐、固步自封不太妥当,特别是一些优良的剧目甚或是小品和片段都应积极地走进社区等非功利性的或企业等半商业性质的场所。甚至我们也可以学习盛行于抗战时期的街头剧。街头剧也称广场剧,是适合于街头、田头、场头演出的短剧。其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于街头广场演出。特点是演出方式灵活,剧本短小精悍,能够及时反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由于它不受舞台、灯光、布景、音乐的限制,因此深受群众和戏剧爱好者的喜爱;又因为它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拥有众多的观众。正如现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广场舞,不受舞台、剧场的限制,只要有块空地,哪里都是我们的大舞台。校园喜剧同样也可走进茶楼、会馆和会所等,在老百姓品茶赏酒的同时,欣赏到或使人开怀大笑,或新奇有趣,或让人怀念追忆,或引人深思的戏剧,重新唤醒国人骨髓里就具有的传统娱乐休闲的方式和观戏的习惯。

(五)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一部小品或剧目的演出,必须通过多方的努力,是团队协作的结果。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总导演,是校园戏剧的主心骨。如何使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导演素养是目前校园戏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可以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师培训,甚或是跨市、跨省的指导与交流合作,从而提升教师们的戏剧素养和指导水平,缩小校间差距。

(六)完善资金管理,加强资金投入

大家都懂得“马吃草,马才跑”的道理,校园戏剧的指导老师们积极性不高,和高强度工作与低报酬甚至没有报酬之间有着必然联系。除了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预算开支以外,国家教育部也可明文规定,下拨部分资金支持校园戏剧的发展,使得校园戏剧能正常开展运行,发挥其所特有的作用。

虽然目前出现了诸多问题,但是校园戏剧还是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当代戏剧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一种“饶有趣味的文化现象”。它在当代主流戏剧之外开辟了一条特点鲜明、自由鲜活的航道,既是对主流戏剧的必要的补充,也是对主流戏剧的丰富和发展。它主要在校园里演出,其影响力又辐射到校园之外,是墙内开花墙内外都香。它为当代戏剧培养了大量的观众,很多人就是在大学里体会到校园戏剧的魅力之后,才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尽管它在表演技巧、舞美设计、导演手法等诸多方面和专业戏剧演出有较大的差距,但其创造精神、非功利的特点、自由的气息、质朴的气质等,推动着它自身不断发展。我们企盼校园戏剧可以在这话剧萧条的时代重振话剧的雄风。

[1]桂迎.校园戏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洪忠煌.校园戏剧任重道远[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3]黄岳杰.校园戏剧的特性及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论校园戏剧文化功能之一[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责任编辑、校对:刘绽霞)

APreliminary AnalysisofCampusDrama

TangYanhuan

Cam pus d rama is an amateur d rama activity,which is composed and perform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campus and reflects their ideologicaland emotion and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It is c reative,non-utilitarian.As one of the artistic form s active on the cam pus,cam pus d rama is cherish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its vigor and vitality,the realistic p resentation and unique features.However,itis necessary thatexp loration bemade to facilitate its development.

Cam pus Drama,Creativity,Non-utilitarian

J824

A

1003-3653(2017)03-0125-04 DO I:10.13574/j.cnki.artsexp.2017.03.015

2017-01-07

唐衍欢(1984~),女,江西南昌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表演和播音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师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