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艺造物观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启示

2017-02-14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艺造物传统工艺

吴 萍

民艺造物观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启示

吴 萍

民艺作为民众创造物质生活的造物活动,滥觞并根植于农耕文明,数千年来形成了的成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天人合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艺造物观,与强调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当代生态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对当代生态设计不无启示和指导。以传统民艺造物观来指导当代设计,对文化传承、手艺振兴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亦有着很强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民艺造物观;生态设计;天人合一;非遗;手工艺

关于“民艺”,国内学界有多种说法,多指“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或“民族工艺”等简称。日本近代著名民艺先驱柳宗悦则将“民艺”定义为“民众工艺”,其云:“所谓民艺,即民众日常使用的工艺品之意。……民艺就是民器,是普通的物品,也就是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物品。”所谓“民艺造物”,即为民众创造日用所需的造物方式。自人类有造物活动以来,无数不知名的手工艺者以其灵巧的双手为人们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

一、民艺造物与生态设计

民艺造物作为一种依赖于手和自然材料的特殊造物方式,其产生、发展及存在等均受到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影响和制约。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人就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造物观,如《考工记》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古人在造物时,对自然、材质和技术的基本要求。数千年来,无数民艺造物者秉承随之自然、就地取材、因简就陋的造物观,以身边常见的棉、麻、丝、革、纸、竹、木、藤、草、漆、土等物质材料,通过雕、镂、刻、削、染、缝、绣、织、绘、印、髹等工艺手段,来制作人们日常所需的各种器物,形成用材环保、构思精巧、制作精细、顺手耐用的造物特点。民艺造物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器物,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与美感。

这些民艺器物虽然质朴,却融入了造物者的巧思与精力,形成如柳宗悦所云的民艺之美:“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是与心相连的,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是因背后有心的控制。给予劳动的快乐,才是赋予物品美的因素。”此外,通过手艺者双手制作出的民艺器物是有温度的。日本学者盐野米松在《留住手艺》中如此说到:“当没有了手工业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他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所以他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种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指导方式,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当下,过度设计导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废品和垃圾,浪费了更多的资源,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深重。就此而言,一些过度的设计蜕变为引导和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一种手段,在加重地球负荷的同时,也危及人类自身。建立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使生态和环境得以持续,成为当下设计界的一个努力方向。于是,由“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等概念延伸而来的“生态设计”,成为设计界屡屡提及的话题。所谓“生态设计”,即在生态哲学的观照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角度所提出的一种全新设计观。

二、民艺造物观对生态设计的几点启示

在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诸多方面显示了技术理性与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完美结合。诸多民艺作品中所显示出来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造物观念,为中国当代的可持续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原则及方法,与生态设计观不谋而合,两者都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民艺造物观的可持续生态思想是一种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融的生态哲学思想,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开发以及合理利用。尽管这种认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可避免地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含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仍可为当代生态设计提供诸多宝贵的借鉴。

1.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

中国古人素来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沟通融合,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朴素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生存智慧的高度体现,是中国生态平衡思想的核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上,比西方哲学观更具有优越性。千百年来,民艺造物观载体所呈现出来的整体、井然有序状态,体现出人文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完美统一,代表着人类设计的理想境界。在现代设计中,借鉴民艺造物观,将人与自然的巧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使生态环境得以持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态设计引领未来设计的方向。故在长期的造物活动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指导思想、材料选择、加工技艺、用物传物等诸多方面均显示出人、自然和造物之间的协调与亲和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艺造物观,对当代的生态设计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借鉴性,为当代艺术、科技与自然生态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社会吉祥和谐的和合文化,民艺造物观深受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强调一切源于自然,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当前我国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观念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观念亦可以生态设计为载体,得以广泛传播。

2.循环利用与可持续性发展

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资源环境影响巨大,特别是近百余年来大工业、机械化生产的高速发展,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使地球所蕴藏的资源数量急剧减少、让地球环境承受更大的压力,故资源与环境成为当下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绕不过去的问题。

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民艺造物观,在用料上讲究就地取材、在工艺上讲究手工环保、在使用上强调顺手耐用不花哨,这些给强调奢华和一次性的现代过度设计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指向性,为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脆弱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一定启示。以包装为例,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313.5亿件,同比增长51.7%,成为首屈一指的快递大国,消耗了如天文数字般的包装材料:如数十亿或数百亿的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胶带和内部缓冲物。这些包装物大都没有被回收和循环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解决之道,须在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上下功夫,在材料上讲究环保,使之能循环回收和降解;在设计上须强调统一标准、减少空间和重复使用,使之更加生态化,减少资源消耗。日本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其在生态设计特别是包装方面的做法也许对我国有借鉴之处。日本高速发展时期也曾经历过“包装热”,民众追捧奢华精美的过度包装。但随着日本经济衰退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商品包装的“简约风”亦逐渐在日本兴起。日本设计师就地取材,独具匠心地将草绳、秸秆、布料、纸张、竹篾、木材和陶瓷等传统民艺材质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这种生态包装不仅用于日常生活所需商品,还用于一些贵重商品,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避免因过度包装所产生的环境破坏。不仅如此,日本还颁布了《包装再生利用法》,以从法律上保障在包装上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千百年来,人们非常清楚人类生活同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非常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与利用,使之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做到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日益恶化、资源逐渐减少,而设计又不断影响生活的今天,设计师所持的生态设计理念对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显得举足轻重。现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建设理念正符合上述要求。

3.非遗保护与手艺振兴

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其中与民众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必需的造物形式就涵盖在“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等非遗项目大类中,这也是民艺造物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作为民间文化和传统生活样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需要被保护,就在于这些诞生于农耕社会时期的文化形态已逐渐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使用习惯,其作为传统文化载体所承担的文化情怀又使得生活在当下的人们难以割舍。文化部在非遗保护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便开始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大量培训传统工艺从业者,并让设计师参与其中,其目的在于搭建起传统工艺与学术、艺术、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当代教育以及大众生活的桥梁,让从事民艺造物的传统手艺人了解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用物需求,让当代设计师了解我国民艺的资源和传统工艺造物的特点,使之有针对性地以民艺为元素开展设计活动。在保证传统民艺“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改良制作、提高品质”的基础上,形成“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指导下,非遗主管部门选取剪纸、竹编、陶瓷、漆器,以及草柳藤编、金属工艺、竹木雕刻、织染刺绣等民众日常用度所需较多的民艺项目,让更多的手艺人与设计师参与互动。同时,邀请非遗和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设计师和文创企业等,以及日本、韩国等传统工艺保护得较好的手工艺人,举办“传统工艺振兴论坛”,以恢复和提高传统工艺再创造的能力,推动传统工艺的振兴。在此背景下,关乎中国手工艺未来的“中国手工艺振兴计划”也即将出台,这必将延续已传承了数千年的民艺造物的历史,让民艺造物与当代生态设计相得益彰。

三、结语

有着数千年农耕文化传承历史的中国,不仅民艺资源丰富,且已形成诸如“就地取材”“天人合一”和“和谐共生”等成熟的民艺造物观,对当代追求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生态设计有非常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为当代工艺与科技、人与自然生态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生态设计将引领未来的设计走向,用民艺造物观来指导和完善当代生态设计理念,使之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吴萍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 副教授

[1] 陈日红. 荆风楚韵——湖北民间手工艺研究[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2] 张朗. 楚艺回响——张朗工艺美术文稿[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3] 寻胜兰. 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4] 唐家路. 民间造物艺术的自然伦理思想对生态设计的启示[J]. 设计艺术,2008(04).

[5] 刘明刚,崔荣荣. 民间本土造物设计中的致用工艺思想[J]. 新闻爱好者,2010(06).

[6] 刘秋云. 中国传统生态造物观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 美与时代(上),2010(08).

J504

A

1009-4016(2017)01-0094-03

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D20132302)。

猜你喜欢

民艺造物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造物美学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以木造物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民艺是什么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