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屏镜像:真人秀节目的文化社会学研究
——以《极限挑战》节目为个案分析

2017-02-14孙志强

关键词:男明星眼球真人秀

孙志强

(山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呈爆发式增长,电视、网络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被真人秀节目及其引发的话题所占据,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极限挑战》节目作为真人秀节目中的一匹黑马,自2015年开播以来,便成为了一大热点。本文主要探讨《极限挑战》这一节目的类型属性、“热”效应,进而考察该节目所处的社会语境,揭示节目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形态。

一、真人秀节目的几种类型简析

(一)当前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形态

2000年广东电视台自制的《生存大挑战》节目可以说是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开端,而后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再到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可以说是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的浪潮。如今各类真人秀节目轮番登场,令观众目不暇接。

根据网络上搜集到的10大卫视2016年下半年的真人秀节目汇总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真人秀节目主要分为:户外类、脱口秀类、音乐类、团体养成类、喜剧类、美食类、体育竞技类、家装类、职业体验类、情感类。当前活跃在荧屏上的中国真人秀节目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极限挑战》节目的类型属性

《极限挑战》是浙江卫视于2015年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流程主要是六位男明星组成的“极限男人帮”通过完成一系列户外挑战任务来进行体力竞争和脑力比拼,简而言之该节目就是一档明星户外挑战类真人秀。

户外类真人秀由来已久,中国第一档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就是一档户外类真人秀,该节目早在1996年便在一档以青年为对象的栏目《青春热浪》中以专题节目的形式播出,到2000年便以一档独立节目的形式播出,之后不久拍摄的《走入香格里拉》《峡谷生存营》《夺宝奇兵》等也都是户外类真人秀,但是由于这些节目“野外生存挑战”模式的雷同,缺乏创新的内容,在当时也就未能引发什么轰动。国外的户外类真人秀起源于2000年前后,不同的是像《幸存者》《学徒》等节目一开播便刷爆荧屏,收获了大批忠实观众。

从相关学者的论述来看,他们对于什么是户外类真人秀这个问题的看法都比较一致,普遍认为拍摄地点多数在户外的真人秀就是户外类真人秀,此外有的学者还认为“不可控的环境以及无法预期的节目效果,正是户外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特点”[1](p9),本文赞同以上的说法。如前所述,户外类真人秀是相对于录音棚内的真人秀而言的,本文认为户外类真人秀相比室内真人秀还具有“纪实性”特点,即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现。相比布置精致的室内录音棚,出现在荧屏上的不管是原生的野外还是现代化的都市都比前者更能营造出一种真实感。

如今国内的户外类真人秀已经发展成一个异常庞大的规模,种类繁多,同时各节目之间争夺观众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而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自然要有节目本身的卖点或者说是看点。从近期几个比较火爆的户外类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真正男子汉》和《极限挑战》来看,虽然表面上都是以众明星嘉宾为卖点的,但是三个节目的环节设置、主题设置等也是各有不同。比如《我们相爱吧》是以恋爱为主题,将男女嘉宾的约会过程,以及心理波动呈现给观众。《真正男子汉》是让众嘉宾去参军,体验军旅生活。《极限挑战》则是以大型游戏,成员较量推动节目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户外的拍摄环境带给节目设定者以充足的灵活性,多样的节目主题也就成为这类节目的另一大卖点。

(三)《极限挑战》节目的“热”效应

《极限挑战》节目自2015年6月14日开播以来,便以超高人气跻身各大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前列,同时在网络上也受到一众网友追捧热议。至今,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官方微博已有148 万多粉丝,“极限挑战”话题阅读量达到125.7亿次,相关讨论达到1189.3万次。此外,仅从优酷网的视频播放量来看,《极限挑战》第一季的总播放量已达到4.9亿,第二季的总播放量更是高达22亿。由此看来,《极限挑战》的“热效应”非同一般。

二、《极限挑战》节目的社会语境

(一)消费社会与视觉文化

“消费社会”这一概念是由鲍德里亚提出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是指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物的极大丰富与系统化而兴起的一种社会形态”[2]。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在21世纪初也呈现出“消费社会”的诸多特征,比如消费品种类和数量都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不再受需求支配,而是更多地受消费欲望来支配,“个性化”消费变得更加主流等。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从传统平面纸媒到电视、电影,再到电脑、互联网,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在这些大众媒介中,图像信息及其生产和消费居于显著地位。进一步说,中国文化的媒体化正呈现出视觉化的发展趋势,视觉文化已成主流。

近年来,视觉文化更多地融入商品消费或感官享乐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因此流行起来,《极限挑战》节目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符合电视节目日新月异的要求,满足观众追求娱乐的愿望。

(二)新型娱乐方式与“眼球”争夺

娱乐化浪潮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杂志封面上充斥着各种明星大咖,电视上各类娱乐节目轮番上阵,网络上明星八卦长期占据热搜榜,就连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都是娱乐趣事。娱乐,无孔不入。各种新型娱乐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真人秀节目就是近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娱乐方式,通过设置虚构的剧情,凸显人格、人性,以此来呈现一种趣味性,同时以各种明星为噱头,来满足人们对明星的好奇心,使人们得到娱乐。

如前所述,当今时代,视觉文化是主流,谁能掌握公众“眼球”,就能制霸市场。公众“眼球”即公众注意力,体现在网络上就是点击量、评论数,体现在电视节目上就是收视率。报纸需要“眼球”来保证发行量,发行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报社的存亡;电视需要“眼球”来保证收视率,收视率的多少关乎电视台的经济利益;网站需要“眼球”来保证点击量,点击量的多少体现网站的价值大小。“眼球”争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真人秀节目市场也是火药味十足。各个节目的主题、环节设置,甚至明星选择上也是不尽相同,力求能够在“眼球”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三)明星文化与身体消费

随着明星的出现,明星文化逐渐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明星占据着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网络,乃至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不知何时,我们的生活被明星变成了这样。现如今,明星文化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明星不再局限于影星、歌星,体育明星、政治明星等也得到了大家的追捧,近年来的“网红”更是成了火爆中国互联网的话题。明星与商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明星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电影票房、电视收视率,他们更多地与成功和时尚联系在一起,以一种完美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给公众的价值观、审美观带来广泛的影响。不得不说,《极限挑战》节目的火爆与节目组精心挑选的六位男明星是不无关系的。

身体文化和身体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特征,身体以消费品的形象出现在消费社会。同时,明星文化的无所不在使得对明星的身体消费成为当前身体消费的主流形态。“明星给受众带来愉悦。演员、歌手和体育明星通过手势、言谈、形体动作来表演,这种表演促成了他们的名望和此前的为明星造势”[3]。《极限挑战》节目中六位男明星被包装成各具特色的形像来展示身体,观众的观看行为就是对明星身体的一种消费,同时,明星的身体不断激发着观众的兴趣。

三、《极限挑战》节目的文化解读

(一)大众狂欢与娱乐至上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是高于生理层面需求的,娱乐作为一种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其需求程度必然会伴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而逐渐增大,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当今时代是大众狂欢和娱乐至上的时代。在家里,打开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种娱乐节目;打开电脑,互联网上各种明星的娱乐八卦,甚嚣尘上。大街小巷,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同样是各种娱乐趣事。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娱乐时代的到来,同时大众媒介的发展推动了媒介形式多样化,娱乐方式也随之日益增多,让普通大众参与到了娱乐中来,使娱乐更加通俗化,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极限挑战》节目作为户外类真人秀节目的典型,每期节目的拍摄地点都是选择人员密集的城市街道、旅游景点等,并允许普通大众进入拍摄区域,这就带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形形色色的游戏设定也为观众带来视觉刺激和窥视欲望上的满足,使观众置身于狂欢的游戏中,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的压力与苦闷,在娱乐中狂欢。

(二)打造消费偶像与符号再消费

消费偶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洛文塔尔在其著作《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中提出来的,“虽然工业及专业的发展适合最高的速度和效率,但是,大众的偶像不像过去生产那样,是生产阵地的领导人物,而是电影界、夜总会、舞厅的头面人物。他们每一个人都与娱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洛文塔尔称其为‘消费偶像’”。[4]

《极限挑战》节目中的六位男明星,像黄渤、黄磊、孙红雷、王迅四人多年来因出演电影、电视剧而为人们所熟知,张艺兴、罗志祥两人则是娱乐圈内很有人气的知名歌手,其不少歌曲也被广为传唱。六位男明星本就良好的偶像基础再加上节目组的精心包装,《极限挑战》节目热播并得到一众粉丝的追捧,“极限男人帮”便一跃成为“消费偶像”,使得观众一想到户外类真人秀节目就想到“极限男人帮”的黄渤、孙红雷等人,接着自然就想到了《极限挑战》节目。

节目组在包装“极限男人帮”时,对影星、歌星符号进行了再消费。在打工特辑中,节目组安排六位男明星体验普通人的工作,像黄磊变成了出租车司机,黄渤变成了快递员,而孙红雷则变成了幼儿园老师。节目组将六位男明星一天的打工体验记录了下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使得明星变成了普通人,其歌星、影星的符号变成了节目中的司机、快递员和老师等,而这种呈现也使观众得到的感官上的刺激和窥视明星隐私欲望的满足,这就完成了明星符号的再消费。

(三)眼球经济下的利益生产

消费社会的大环境下视觉文化风靡,眼球经济大行其道。眼球经济就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来获取利益的经济活动。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就注定失败。比如说《爸爸去哪儿》在第一季收视率爆表后,第二季冠名费达到3亿元,第三季更是高达5亿元。而像近期上映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仅上映16天,播放量就突破了11亿次大关,其火爆程度与它的同名小说积累下的众多粉丝有很大关系。

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要想生存下去,《极限挑战》节目也不能避免地要为收益着想。在主题设置上,《极限挑战》节目多从观众熟悉的故事入手,像《上海滩》《疯狂的石头》等都是观众熟知的。在角色设置上,节目组塑造出了六位形象迥异的男性角色,像黄磊的“神算子”形象,孙红雷的“颜王”形象以及张艺兴的“绵羊兴”形象等都是极具特色的,再加上他们良好的偶像基础,观众自然印象深刻。在情节设计上,节目组也是尽量满足潜在观众的口味,使情节更加丰富,扣人心弦,力求紧密联系,故事结局圆满。

综上种种,通过各种手段吸引观众注意力是在眼球经济下不得不为之妥协的。

结语

可以说,真人秀节目是消费社会的镜像投射,包含了时代话语下的意识形态特征。可以看出,真人秀节目体现了时代话语在真人秀节目文本中意识形态表达的不同视角以及不同诉求,同时真人秀节目也是社会情境和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真人秀节目作为近年来大热的电视节目,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可以看到节目与社会之间的互文关系,以及节目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更加深刻的内涵还有待学者们的发掘。

猜你喜欢

男明星眼球真人秀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干啥都千万不要得罪造型师
偶像的力量
偶像的力量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