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校园景观的图文艺释
——以台湾大学的景观手绘为例
2017-10-13韩天腾
韩天腾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台湾大学的校园环境是塑造台大人文精神的物境元素,其见证了日据时期的教育形态与台湾社会现代化历程的缩影,台湾大学的校园物境妙在延续日据时期罗马样式的建筑风格,保留自然质朴的地景格局,自然天成的生态环境使建筑与景观构成立体的生态曼陀罗,其沧桑的古木形态成为校园强大的生命线围绕着深庭教舍,构成学术与人文交辉的语境,赋予本次手绘优雅的诗意歌唱,林木的古朴、楼舍的式旧、藤蔓的肆放、野草鲜花的芬芳传递着与传统园林界画、萧疏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时空再现。知识的厚度与人文的深度交织成手绘的古拙笔意,由此也区别后工业语境中的商业手绘,氤氲温润的线条塑就了白描式的手绘的沁笔丹青,从而区别于常态的建筑速写,清凉温润的校园环境也铸就了嫁接于诗意与画境的“柔性”的品质。
一、物境的隐形默会
手绘效果图虽然属于百工之“器”,在此又区别于商业层面的设计构思,其不囿于物质的羁绊,从图艺互释的角度描摹校园景观的风格,以无功利而生美的线描作品“澄怀观道”,进而提升作品诗书画的隐形魅力,这种魅力首先建立在“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和“运于胸次,意在笔先”的前期凝视,即是说明手绘要观形、查势、审时先于构图、线貌与风格技法,在此,意在笔先的“拈花微笑”构成景观手绘图的隐形密码。
台湾大学美在斑驳的建筑元素,红砖建筑肌理与松梧绿荫构成凝固的宗教音乐,为沁笔丹青孕育了独特的线条品质。其尘封于至今保留的日据(1895 ~1945)建筑样式中,以椰林大道为校园主轴的两侧建筑群,遵循巴洛克式的空间规划与整齐对称的罗马式建筑立面见证了日本明治维新借鉴欧洲大学的缩影,建筑主材唭哩石与十三沟面砖(即表面有13道锯齿状沟痕的土红色贴面砖)塑就的建筑界面,则是日据前期的“样式建筑”与“折中主义”时期对古典审美的追求,拱窗、山墙、柱廊在此成为建筑节奏的视觉符号,也成为对称庄严的立面元素。建筑设计伊始就散发出贵族精神的知识思想,由此影响了光复时期、无序规划时期直至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人文校园规划。尊重、保护旧建筑的规划思想使得台大既有现代校园的严谨浪漫,又不失古朴人文的学府风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手绘提供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双重属性(图1)。
图1
图2
图3
虬枝飞舞的林木塑造了台大的生态品相。其自然生态的林木景观,延续着台大历史人文的脉胳,众多的林木与傅园若干珍贵的植物品种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教材园。校园保留着大量的老树,树群的乔木参差、蟠根嵌石、树影剥啄为台大赢得生态美誉,树种丰富多样不说,单是蜿蜒寄生于老树上的常春藤和松根盘礴的老树就令人叹为观止。典型莫过于举全校之力救因盖房而被沥青污染濒于死亡的三颗琉球松,万物有灵论与保护古树的意识构建了校园的清凉三摩地,虬枝交覆构成的树冠空间成就了“涛声郁郁,鹤舞翩翩”的游憩空间,呼应了围栏边的铜牌所刻的纳瓦霍族印第安赞美诗:“漫步在美的小径,我生气蓬勃地先走其中”。林木与花草、藤蔓及地被等复合成天然幽深的学习与游憩场所,构成生态的空间密码与开放校园,为手绘的场域赋予得天独厚的审美资源,赋予景观手绘 “文化学”和“生态学”编码的载体符号 (图2)。
朴拙的地面景观在保证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的基础上,以经济实惠的建材覆盖校园基建,主副道路上诸多的人行系统及自行车系统识别标志中,残疾系统成为台大最细腻周全的高颜值设计,无处不在的斜坡、残道等提示波及到电梯系统的指示按钮,为弱势群体着想的交通策略沉淀为校园景观的无形人文关怀。无形的物境润泽还包括如室外的柏油路、水泥路、透水砖、鹅卵石、水洗石等质朴界面,和室内的水磨石地面、水磨石台阶、欧式水泥栏杆、水泥踢脚线等构成穿越时空的物境意象。在灰色与白色的室内界面中,部分老楼如办公楼、旧图书馆、乐学馆等留下的数量不一的绿色窗框、进门、墙裙等欧式风格,给古朴的校园保存了一道日据时期的装饰元素,为环境增加人文归属,也赋予手绘线条独特的人文意趣。当建筑界面的质朴意境明显延伸到户外草坪时,草坪上的抽象雕塑成为专业大楼的精神象征,与此对应的建筑立面上,藤蔓植物的攀爬、瓷砖的剥落与绿色的藤蔓肌理构成画境,其意象还影响在诸如门牌这样的细节中。如大楼的标识名称基本以实木为牌匾,竖向书写的黑色行书,沉静素雅的牌匾和草坪、林木构成一脉相承的质朴意象,为手绘的风格奠定了优雅沉静的基调。
二、人文的流芳润泽
在质朴大美的景观背后,建筑、林木及风景构成质朴而具有乡愁感的“存在感”,在此,苍翠林木的自然与清幽散发出“遥遥松风,递香校舍”的田园生态,手绘图像即是深植于此情感生发,绘画的瞬间性无法诠释景景相承、境境相生的步移景异的多样性,但四时浪漫的季相与受众远近、俯仰的借景还是可以凝固在静态的手绘画面中,把听、嗅、触的清净感受转化于笔端,构成景中有景、境外有境的动态联想。这种联想遍及一草一木的人文故事而流芳于物境中,如1903年今井兼次郎引植的洋紫荆,1645年间由荷兰人引植的阿勃勒,1967年由顾元亮引植的美人树等,更有鲁凯族人奉为“礼聘木”的本土物种九芎,其和茄冬、流苏等乡土树种共同编织了植物毓秀的芬芳,为手绘作品注入情感与温度(图3)。
于人文历程而言:台大校园中历史的、纪念性的校舍建筑如“图书馆建筑、文学院馆舍, 已经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为三级古迹”[1](P49),其比肩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的“拿骚大楼”与“克利夫兰塔楼”,成为追求终极真理和美好理念的精神象征。建筑的人文理念即满足了“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2],建于1931年的低调谦逊的校门也成为市定古迹,构成“敦品励学”的精神写照,傅园、傅钟、农化发酵实验的烟囱、叽永吉的帝大实验农场、陆志鸿雕像及温州街的殷海光故居等实体表现形式,其终究目的在于传达校园教育发展的人文历程。“环境育人”的互动性正如马克思阐述的“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一流大学,一般总是有着最好的大学校园”。[3](P67)优质环境同时也孕育了一流的名人名作,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人文也架构着文化与人类胸怀的自信,如康乃尔大学校歌词中的“背负苍育傲然俯视”,南京师范大学的“幽香沁自贻芳园”,文化的“绿色”为沁笔丹青的手绘作品输入精神的轻烟墨华。
三、师法自然的文笔共舞
如果说地面景观是平坦舒缓的地景,建筑是方圆曲直的古典意象的连绵,那林木则是参差老树的生命张扬,蜿蜒于校园之中,构成不同树种的梧阴匝地、槐荫当路的清凉交覆。因此,手绘图的线条情感油然而生,以短线表现凹凸起伏的延绵肌理,一如书法线条的抑扬顿挫、回环顾盼,在笔断意连之间,把婆娑的阳光、清幽的环境灌注到疏密有致、笔意相合的手绘图中。由此,沁笔丹青既继承山水与界画的柔软精神,又使得图像“忘笔墨而有真景”具有在地性与在场性的柔软与温度。
树的种类与形态描写着不同的纹理,塑造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启发了手绘线条的丰富品相。褶皱的肌理形态成为“画无枯树则不疏通”的构图要素,线条关联着大地与林木的力量传递,树枝疏瘦横斜的野致形态深具山林趣味,线条的疏密婉转构成看似写实,实则写意的双重属性,前者是对外在物象的“传移模写”,后者是笔意线条在虬枝拂地、老根龙盘中的自我净化,是主体“万趣融其神思”的归纳总结。置于建筑前面的林木,其三五参差的形态,锐峻嶙峋的肌理塑造了线形线态的多样性与品相,手绘作品因之而剥啄秀美,塑造了纤巧秾丽的优雅品质。
本次构图上既有传统的近、中、远三景的层次,也有局部写景,局部风景入画古已有之,如同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画风,也如同葛饰北斋的浮世绘手绘《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冲浪里》、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龟户梅屋铺》,他们都以截景构图,具有以点带面、以实说虚的画境延伸。截景构图是统观台大校园的手绘需求,对局部肌理的表达是强化图艺互释的手绘亮点,其对应着洋紫荆、阿勃勒、美人树及光蜡树甚至是道路界面的斑驳肌理,其影响了笔线肌理的动势,塑造了“蹲跳、潜伏、冲霄、崱屴、磅礴、嵯峨、巑岏、奇峭、险峻”[4](P150)等线条形态。线条的生命隐藏在枯荣华发的表象下,如洋紫荆与生长其上的细枝嫩叶书写着生命的一体化的老枝新华,构成台大校园景观意境的无限性。台大的造景物境顺其自然而为之,不规划或“反规划”思想铸就校园的自然质朴与内敛低调,观赏类、花木类、藤蔓类、草花类、地被类、野花类及水生类植物构成芊芊苍苍的绿野生机。在此,线条没有像常规手绘图那样以素描的五大色调加强空间层次感,而是以线条的婉转疏密、白描的清新秀丽营造万物的自然形态,把生命肌理的刚柔、遒媚、老嫩、苍秀、生熟、巧拙、雅俗等赋予线笔筋骨及素墨英华中,其润物无声地延伸土地伦理的生命,岛屿的湿度与简朴铸就人文氤氲的轻柔和谐,使得手绘作品不经意地成为环境的映射与存在(图4)。
线条语言在此虽然没有“运墨而五色具”的墨韵流芳,但线条取法“素以为绚”的白描技法,使手绘作品具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哲学内涵。同时,抛去三角板与丁字尺等辅助绘图工具的束缚,线条解放成为随性率真的自由意态,道法自然的曲线塑造了建筑造型与斑驳的红砖肌理,线条成为“隐僻松寮”的诉说而通幽于环境的“苍茫隐喻”。一如“共同教学馆”大楼,常春藤爬满半壁江山,使教学楼外墙延展成为立体式植物绿化,赋予“林深窗户绿”及苍茫寥廓的建筑意象,这赋予手绘意境强烈的在场性,以此塑造的线条肌理既在校园环境中也在画面中延伸着土地人文的信息,在提高手绘意境的同时,使得景观形态成为环境的艺术言说。
结语
图4
当手绘艺术脱离商业束缚时,其凝视的目光即是嫁接于诗书画的图文互释。校园手绘旨在说明;文化的经度与生态的纬度既是大学校园的环境系统与精神维度,也是手绘作品的精神框架与艺术提炼的背景,线条婉转流动的品质根本上是尊重自然的人性追溯,是道法自然的亘古赞歌,通过手绘诠释的历史遗留与精神物境,是全球化背景下地域价值的人文写照。当对象的历史底蕴成为磅礴的人文流芳时,图文互“沁”的环境是人与环境互惠的美育反应,人的环境与环境的人是双向互通的心灵坐标,其构成结构复杂、大华流转的精神循环。
注释:
手绘图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