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以共游园林作为艺术治疗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7-02-14周培元饶玉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

周培元饶玉静

(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0000;2.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上海 200000)

探索以共游园林作为艺术治疗活动的实践研究

周培元1饶玉静2

(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0000;2.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上海 200000)

近年来,艺术治疗在教育、医疗、心里辅导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应用与发展,具有明显的治疗意义。本文探讨了新的艺术治疗形式“共游园林”,分析了共游园林所具有的艺术治疗特征,并通过“共游古猗园”的案例进行实践研究,证实了“共游园林”的治疗效果,对于开发新的艺术治疗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共游园林;艺术治疗;实践研究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人们被各种压力所笼罩,前两年,有一本名为《秘密花园》的涂色书曾风靡全球,一时间成为人们解压和进行艺术治疗的相关工具和方法,涂鸦的斑斓色彩与多样的植物消散了人们的无数烦恼。这正是一种艺术治疗的方式,除此之外,音乐、戏剧、诗词等均可用于艺术治疗。而当我们走出门外,真正地走入花园之中,收获的却不仅是有限的色彩与平面的画面,还有艺术与自然美好结合所给予的全方位的感官与心灵的美好体验。

图1 秘密花园涂鸦

一、关于共游园林与艺术治疗的内涵解读

(一)共游园林

1.园林

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人们把所能想象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置身园林之中。走进园林,人们可以接触到斑斓的色彩、自然的声音、芳香的气味、亲切的触碰甚至美味的饮食,从而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上体验美好的感受,同时园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2.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它与诗文、绘画、历史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著称,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写意手法、意境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可见园林艺术风格生成、发展、完善的全过程, 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造园风格的深入影响。

3.共游园林

本课题所指的共游园林形式主要是指群体成员一起游览优秀的古典园林,在游园中可以听到专业人士的引导与解析,也能够相互讨论、密切交流,最终获得心灵的放松、身心的愉悦,同时可以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二)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又称艺术心理治疗,从广义上来讲,艺术治疗是通过表现性艺术(如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诗词等,其中视觉艺术又包括绘画、雕塑、电影、书法等)来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的一门学问。当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容易使人们的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导致个体的反应潜能被调动起来,个体的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人的心情开始变得愉悦,并引发整个身心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更新。因此,艺术活动能够使人们产生和保持良好的情绪,而艺术治疗是进行身心调节的有效手段。从心理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指出,除了人的基本需要之外,人们也存在审美的需要。而艺术则能从审美的角度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现实生活。

本课题研究的艺术治疗侧重从艺术的层面来分析,通过欣赏、融入、感情、参与、交流来获得心灵的愉悦与放松。

二、艺术治疗活动的特征

特征一,在艺术治疗过程中,以艺术作为媒介,通过诸如绘画、音乐这类媒介,参与者通过手、心、脑并用,更加轻松且充分地表达思想、经历以及情感。

特征二,艺术治疗突破了不同来访者年龄、语言、认知范围与艺术技能的限制,并且比较不受环境的束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面性,易于实施,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艺术治疗,身心健康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而心理压抑的人们则可以借此走出困境。

特征三,艺术治疗大多是借用非语言的、象征性的方式将潜意识里被压抑的内容表达出来,来访者会有安全感,容易接受,阻抗较小,具有亲和力以及互动性。

特征四,在艺术治疗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治疗之中,在较为轻松舒适的条件下获得治疗。

三、共游园林案例研究

(一)上海五大古典园林简介

在共游园林案例中,选取了上海五大古典园林豫园、古猗园、曲水园、秋霞园以及醉白池,这五大园林均建于清代以前,各有千秋,均为中国古典园林之代表作。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以及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

图2 豫园现场照片

图3 古猗园现场照片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古猗园距市中心21公里,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等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

曲水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城厢镇公园路650号,初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当时是城隍庙的灵苑。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征募一文钱,故有“一文园”之称。嘉庆三年(1798年)改园名为“曲水”园,因园在大盈浦旁,取古人“曲水流觞”之意。曲水园整体坐北朝南,占地三十亩,其中水体占15%,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曲水园内植物以竹为主。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有四个各具特色的景区:西园以建筑为主,楼堂华美,庭院幽静;中园以山水见长,山峰耸立,池水清澈;东园以野趣闻名,土地平旷,花木繁茂;书艺苑以古雅获誉,石鼓立地,碑刻满廊。

图4 曲水园现场照片

秋霞圃,中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又一代表,一般认为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秋霞圃以其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游客喜爱。而其建筑风格中的小中见大、曲折有致等特点吸引了广大建筑学家们研究。

图5 醉白池现场照片

醉白池是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醉白池历经300余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风貌,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园林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园内古木葱笼,亭台密布,古迹甚多,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十鹿九回头”石刻、《赤壁赋》真迹石刻、《难得糊涂》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二)共游园林案例分析

共游园林的目的在于以共游的形式,利用古典园林的优美环境与深厚的文化缓解人们的压力。

活动内容设置方面,有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带领大家游园、听园、闻园、观园、触园、品园,并设计了精心的路线。下面以元宵佳节共游古猗园的活动为例。

其一、专业的人员指导。由大学教师、园林工程师带领大家从专业和人文的角度参观园林。从古猗园大门而入,专业老师详细地讲解了三进门、飞檐、嫩戗、神兽、斗栱、鸱尾等一系列园林知识,蒙着面纱的神秘古典园林越发地清晰起来。活动中重点探寻古猗园的经典景区,以书法家唐云所书匾额的园中主厅逸野堂为中心,北有曲廊、幽赏亭,南有鸢飞鱼跃轩、小松冈和南厅,集厅、堂、廊、亭、山、水于一体。四面分别有五老峰、古盘槐、小云兜和桂花林。堂的西北面有一棵与古猗园同龄、高寿达四百七十多岁的明末古盘槐。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等小景也别有雅致。除了视觉的享受,也将缺角亭、玩石斋和唐经幢等地的故事穿插在游览中,光阴辗转,此时的园林恍惚瞬间变成几百年前的园林,寂寞的园子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十分春水比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一句诗,伴随古猗园几百年,年年岁岁,古猗园的风景如此,岁岁年年,不同的人于此共享这美好景致。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园林艺术,备受其文化所熏陶。

图6 现场活动照片

其二、每个季节的园林都有不同的风貌。正值梅花好时节,古猗园百余株梅花正是此次活动的另一别致之处,梅花碑廊、盆景园附近、梅花厅四周各式梅花开得热烈,游龙、宫粉、玉蝶、绿萼、朱砂等品种点缀其中,与古典园林的风貌配合得丝丝入扣。梅花厅前园林大师陈从周的楹联“池馆清幽多逸趣,梅花冷处得香遍”诉说着梅花的幽香韵致。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园林,这也使得共游园林的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化起来,人们可以更为亲近地贴近这个季节大自然所给予的美好。

图7 共游游园留念

其三、园林特色美食带来了味觉盛宴。正值元宵节,猗园百子闹新春,梳髻的古代娃娃或颦或喜、或博弈抚琴、或玩耍谈天,展示喜占春魁、猗园逗趣、添福增寿等情景。福禄寿喜财等“神仙”一路与游客互动拜年,民间艺人为游客送上新年祝福,中外美食汇聚一堂,厅堂非遗展演热闹非凡。中国的美食是有故事的,它不仅愉悦着人们的味蕾,更挑动起人们的情思,美食的艺术也作为一个小插曲融入了共游园林的活动中,让人们获得味蕾的享受与精神的放松。

图8 古猗园元宵节盛况

其四,共游的美好。游园间隙,选得一处场地品茗畅谈,大家争相参与园林知识趣味竞答活动,另外有人朗诵《诗经·卫风·淇奥》,有人吟唱红楼小曲,一切均是轻松自在的。在共游园林过程中可以穿插很多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让人们更加轻松地获得知识、放松心灵。

总之,园林不仅仅是园林。它变幻多端、神奇百态。在园林里所驻足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前人的精心布置,也有着前往园林的人们所带来的百态故事。园林打开人们所有的感官,也轻扣人们的心灵,它变幻的艺术敞开胸怀地亲切接纳每一个前来倾诉的人。经过一系列的共游活动,人们获得了身心的全面放松与艺术的陶冶熏陶。

(三)共游园林与艺术治疗

共游园林具有艺术治疗的特征。游园活动通过微信平台组织,人们可以随意报名,不限年龄、不限阶层,对于参与者的认知范围与艺术技能均没有要求,具有艺术治疗的公众性和开放性。参与者都是工作压力较大且具有相似共同爱好的白领,以园林作为媒介,参与者通过手、心、脑并用,更加轻松且充分地表达思想,具有亲和力以及互动性,这都符合艺术治疗的基本特征。

园林是空间的艺术,是立体的山水画。当人们在园林中进行活动、欣赏时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

其中,视觉方面,色彩治疗越来越多地被各科医生所使用,不同的色彩具有各种辅助医疗功能。英国色彩专家奥格博士指出,在所有大自然的色彩中,绿色对人的视觉神经最为适宜,能使人产生凉爽、清新之意,以及生命的活力,有振奋人心的疗效。而园林以绿色为主调,也同时含有促进血液循环的红色、活跃思维的橙色、唤起希望的粉色等,具有十分全面的色彩治疗效果。

听觉方面,自然界中的鸟声、虫声、雨声对于听觉正常的人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园林中的瀑布、水池、流水的声音,不仅美妙,同时可以隔绝噪音,园林舒适的声音环境,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艺术治疗效果。

嗅觉方面,香气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以及心理反应,也由此产生了芳香疗法。园林中的芳香植物如含笑、桂花、广兰花、栀子等,不但美观,且芳香宜人。

园林可以同时给予人们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上的体验以及心理的感受,可以使人们在其中获得很好的艺术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共游园林具有艺术治疗的特征,而且能够成为城市白领的艺术治疗活动。

四、共游园林作为艺术治疗活动的研究

(一)探索艺术治疗新形式

现有的艺术治疗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有音乐、舞蹈、戏剧、诗词等。而共游园林不仅具有艺术治疗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更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传统的艺术治疗上面,游客可以在城市中发现美丽的古典园林,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又增加了运动与沟通,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治疗效果。

(二)推广以“共游园林”为艺术治疗的活动

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美好结合,以共游园林的活动作为艺术治疗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体验。共游园林适合在具有古典园林的地点推广,园林是一本翻不完的画卷,同一个园林,可以进行多次共游,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路线,都会给人别样的体验。

(三)“共游系列”活动的开发

共游园林作为共游系列活动的初步探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在共游园林的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进行共游系列活动的开发,作为艺术治疗的新形式。如共游历史街道、共游文化名城、共游茶园等具有历史文化与娱乐互动的地点。

我们身边遍布了很多充满艺术与美感的古典园林,本文从艺术治疗的角度对园林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明确园林具有艺术治疗的特征并通过实时的案例验证了共游园林的艺术治疗效果,对于开发作为艺术治疗的游园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发展园林文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相信等我们放下《秘密花园》,真正地走进具有美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里,可以体会到祖先细腻的匠心所给予我们的美好,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因此获益。

[1]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5):1-7.

[2]周武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5(5):111-116.

[3]王祖承.艺术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6(2):104-106.

[4]田敏.现代艺术治疗理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257-261.

G642

A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艺术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纸的艺术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