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7-02-14刘润孙冰洁邓婷
◎刘润 孙冰洁 邓婷
湖北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
◎刘润 孙冰洁 邓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工业省份,揭示其工业结构现状、明晰新时期工业发展的压力与机遇,以及明确工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优化;湖北省
湖北省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工业省份,2010-2013年,工业增加值由6136亿元扩大至11160亿元,工业投资由不到4000亿元扩大至9100亿元。在工业产值占GDP比重方面,近年来,湖北省一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也略高于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同时,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生态战略地位尤为突出。随着长江经济带逐渐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新的发展理念,解读湖北省当前的工业结构以及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调整、优化现有工业结构显得较为迫切。
工业结构分析
湖北省工业结构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尽管2005年后重工业比例持续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2014年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4.56%。就产值而言,湖北省已形成了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六大千亿工业产业。2014年,此六大产业产值超过湖北工业总产值的50%,但多为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对资源环境容易形成较大的压力。
1.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为例
上海、浙江和江苏等下游省市由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和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较高,已进入相对较低能耗发展阶段。而湖北省工业发展目前对煤炭依赖程度较高,2014年六大产业对原煤的消费量占工业对原煤总消费量的46%。这导致湖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长江中游地区最高,2010年和2014年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中均位列第三。事实上,湖北省煤炭资源尤为匮乏,2014年原煤生产总量为890.40万吨,而规模以上工业的原煤消费总量则约为生产总量的9倍,达7984.97万吨。
2.用水方面
湖北六大产业中有三项为高耗水行业,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的用水量也较大,从2003-2014年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工业用水量基本上一直仅次于江苏省(见图1)。
3.工业“三废”排放方面
湖北各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工业污染较为严重。2014年,按工业总产值(现价)计算,湖北工业固体排放量为0.62万吨/亿元,全国平均为0.51万吨/亿元;工业废水排放量为6.35万吨/亿元,全国为3.23万吨/亿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9.39吨/亿元,全国为27.36吨/亿元;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8.59吨/亿元,全国为22.08吨/亿元;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4.1吨/亿元,全国为22.89吨/亿元。工业排污仍是造成省内空气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图1 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量
图2 长江经济带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
绿色长江经济带下的工业发展压力与机遇
1.环境污染给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据国家环保部调查结果显示,长江沿岸分布着约40多万家化工企业;长江水利委员会通报称,2012年长江流域排放的废污水总量为347.4亿吨,几乎相当于黄河水量。而长江经济带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上的地位极为重要,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因此国家逐渐形成了“绿色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理念,这对于湖北省及其他中上游地区的工业发展将带来较大的压力与挑战。
据统计,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曾在2004年达到最高(60.36%),之后随着产业转移的持续推进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加快发展而逐渐降低。近年来,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逐渐增大,2009-2013年利用境内省外资金增长5.3倍,2013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2700多个,产值达6000亿元,还设立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北工业产值占经济总量比重长期维持在40%左右,而下游地区如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其工业产值占经济总量比重正逐年下降(见图2),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因此,湖北承接产业转移和工业结构的深度优化需要合理布局,认真考量。
2.“绿色长江经济带”将为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一方面对产业转移和地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助于构建准入与淘汰机制,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国家以及各省市将出台相应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或举措,湖北省可借此机遇优先支持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工业门类,适时优化工业结构。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优化工业结构。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已经提出,到2015年战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2020年达到15%左右。各省市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湖北省提出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结构的调整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与部署。湖北省围绕这一文件提出了湖北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提升战新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
工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与路径
1.工业企业进出制度的建设
对转移而来的产业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树立湖北省委提出的三个“上游意识”,即“位置上游意识”、“责任上游意识”和“工作标准上游意识”,不能为了争项目、求绩效一味盲目承接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各类产业,需要综合考虑现有产业发展情况(产能状况、结构状况)、转移产业属性特征(耗能、耗水、排污、社会责任和生产效率)、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承载力、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环保与节能目标等,建立多方位的评估指标体系。湖北省现有主导产业基本上为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应该积极引入一批能耗低、污染小、结构轻和效率好的企业。此外,对于转移而来的企业,需不断向其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并不断运用到本省的工业企业之中,真正做好产业承接,为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服务。
■ 楚兰湘芷 罗圣雪/绘
健全产业淘汰制度(如政策扶持制度、监管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尤其对钢铁、水泥、电力、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和印染等行业,应该根据国家及湖北省有关政策文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和要求,按期淘汰。这样做既可推进节能减排政策、改善环境状况,也可为高新技术和轻工、装备等行业发展腾出容量和空间,不断降低重工业的比例。
2.工业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提高质量为主,实现由投资驱动转向技术创新。加强工业企业科技研发与创新以增强技术含量,加快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企业间以兼并收购为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结构重组,推动以劳动密集、资本密集为主的传统结构向以资金和技术密集为主的现代结构转变。引入市场竞争,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环境保护能力的建设,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增强企业治污能力。
3.提高战新产业地位
结合国家关于战新产业的相关政策,立足湖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与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发展、国际合作,投资驱动、应用带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指导原则,加快以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为主的战新产业发展。
4.增强政府管理机制的建设
健全、完善的政府管理机制对于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改变政府的考核机制,尤其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应增加对环境质量的考核,引导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对小城镇工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关闭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企业;工业园区应重点培养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必要时对其增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水安全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编号:Q20161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C812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1.023 ■ 编辑:田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