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特点及其表现形式的探析

2017-02-13朱美玲沈艳珍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特点青少年

朱美玲 沈艳珍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本研究对兴奋剂行为进行定义,分析了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的特点,并对其表现形式加以界定,为今后探寻青少年兴奋剂行为及干预对策奠定基础。

关键词 青少年 兴奋剂行为 特点 表现形式

一、前言

随着国家相关反兴奋剂条例的出台、对高级赛事兴奋剂检测比例的增大以及对涉及兴奋剂行为人员处罚力度的增加,反兴奋剂行为的工作在竞技体育中已经卓见成效。但由于青少年群体人口基数大,兴奋剂检测费用高、抽检难度大等实际问题,致使兴奋剂行为问题不仅从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向青少年业余运动员发展,而且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迅速蔓延。很多国内的运动会和青少年的运动会赛事及初、高考体育测试过程中并没采用兴奋剂检验,或检测仅是流于形式,这从客观上增加了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的侥幸心理。因此,兴奋剂行为已经殃及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对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的相关研究也迫在眉睫。

二、兴奋剂行为

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使用兴奋剂”的定义为:“给予使用或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使用任何体外异物,或任何异常剂量的或通过任何异常途径摄入体内的生理物质,其唯一的目的在于以人为的不正当手段提高竞赛中的运动成绩[1]。”本研究将使用兴奋剂的各种行为统称为兴奋剂行为。

在体育领域中,运动员或相关人员人为地和不正当地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异常计量生活性物质以及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手段或心理倾向活动等,以提高运动成绩、获得比赛胜利为目的各种行为被称为兴奋剂行为。

三、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的特点

(一)兴奋剂行为的三大特点

1.兴奋剂行为具有隐蔽性:兴奋剂行为是一种见不得光的行为,如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只有在隐蔽阴晦的环境下进行传播、交易和使用,兴奋剂行为注定登不上大雅之堂;2.兴奋剂行为具有危害性:兴奋剂行为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也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摧残;3.兴奋剂行为具有欺骗性:兴奋剂行为不仅危害了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在道德范畴上这是一种欺骗性行为。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成绩的提高和比赛的胜利,这是对对手、运动爱好者和社会大众的欺骗行为。

(二)对兴奋剂行为的特点比较分析得出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的特点

1.相比兴奋剂行为的隐蔽性,青少年群体兴奋剂行为比较容易发现,呈现出亚隐蔽性状态。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兴奋剂行为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危害比成人更大。青少年会对兴奋剂产生药物依赖,可导致药物中毒反应;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男性化或女性化改变;产生过敏反应,致使抵抗力严重下降;引起各种感染,如细菌感染、肝炎和艾滋病等。严重中毒时,会因重要器官衰竭,如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2]。滥用兴奋剂使青少年丧失自信心、加大心理压力、情绪焦虑、产生恐惧感、诱发精神幻觉症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严重的性格扭曲、心理变态行为。3.相对于兴奋剂行为的欺骗性特点,在青少年群体欺骗性并没成人群体强,青少年兴奋剂行为体现更多的是对考试和竞赛的不公平性。

四、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的表现形式

在对《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际奥委会.2003)“2.1-2.8”条款[3]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本研究认为青少年兴奋剂行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用某种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

从青少年体内采集的尿液中发现了禁用物质、及其代谢物或是标志物,运动员的这种行为被看作是兴奋剂行为。

(二)企图施用某种禁用物質或禁用方法

青少年或相关人员产生了使用兴奋剂的企图,无论是想使用、使用未遂还是使用行为中途中断等行为,不管使用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使用兴奋剂行为,都属于兴奋剂行为。

(三)妨碍或试图妨碍兴奋剂控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

青少年或相关人员想篡改或试图篡改兴奋剂检测结果的行为,属于兴奋剂行为。

(四)相关人员教唆、鼓励、资助、协助、掩盖使用禁用物质与禁用方法

教练员鼓励并协助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以提高成绩、获得比赛的胜利。这种行为属于兴奋剂行为。

(五)持有禁用的某种物质或禁用方法

青少年及相关人员持有兴奋剂药物或禁用方法的,无论是何目的,都被看作是兴奋剂行为。

(六)违反运动员接受赛内外检查义务

青少年接到赛内、赛外检查通知后,无论何种方式逃避或拒绝兴奋剂检查的行为,属于兴奋剂行为。

(七)拒绝、逃避、无正当理由未能完成兴奋剂样品采集

如果青少年没有按规定进行样本采集而造成兴奋剂检查失败,这属于兴奋剂行为。

(八)进行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的传播与交易

贩卖兴奋剂或者是提供禁用方法的行为,都属于兴奋剂行为。

参考文献:

[1] 什么叫做使用兴奋剂[Z].

[2] 高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D].广州:华南师范.2004(6).

[3]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Z].国际奥委会.2003(3).世界反兴奋剂大会通过.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特点青少年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青少年发明家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