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

2017-02-13王海彤

晚晴 2017年1期
关键词:方药谓之体质

王海彤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机体各个部分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不但如此,中医还把人与自然界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就是贯穿中医理论的整体思想。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首先是收集资料,中医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然后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整体抽象思维,得出辨证结论。中医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又是最常使用的,而八纲又以阴阳为总纲,辨其表里、寒热、虚实。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相联系,根据疾病的不同,结合医生个人的经验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辨证方法,做出分析综合。最后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或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比如患者感受外邪了,咳嗽症状很重,痰白略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还有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怕冷)等症状,中医诊断病名是“咳嗽”,八纲辨证属实,表寒里热证,脏腑辨证病位在肺,采取解表散寒,清肺止咳的方法,可以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精神、面色、体态、舌象、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咳嗽、喘息等声音,嗅出病人体味、排泄物的气味等;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疾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等。常有人以为一摸脉便能说出患者的病情是很高明的大夫,其实中医经典里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对患者的观察细致入微,对各种临床现象的了解尽可能全面,有助于做出准确的诊断。

中医的病名诊断一般并不困难,而辨证的结果就要复杂得多。尤其是久病重病多病的时候,证型往往错综复杂,虚实、寒热,不同医生都有可能做出不甚相同的结论。加之中医有不同的流派,医生有各自的经验和特点,对于同一个病人,辨证可能完全不同,采取的相应治法就会不一样。即便辨证相同,中医方剂学的内容也是汗牛充栋,医生根据各自的经验和用药特点,也可能开出不同的方药。而不同的方药有可能取得同样好的疗效,也有可能疗效大相径庭。

目前中医体质正日益受到医生和老百姓的重视,目前比较普遍的可能是九种类型体质辨识法。其实体质辨识也包括很多方法,比如有先天体质的说法,根据生日推算人的五运六气禀赋,不同禀赋有相应的体质特点和易患疾病。一些医师把“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体论治”三者结合应用。作为现代中医大夫,必须与时俱进,对西医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有人会说,中医治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难把握了,这是对的,中医学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绝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领悟的。有人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一个方子,便对号入座,以为就能治疗自己的病,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有时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我在临床上有时也遇到这样照方开药的人,感觉很无奈。现在全民的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是件大好事,对于简单的小问题,选用一些非处方类中成药,可以自行解决,真是遇到疾病,请教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才是明智之举。(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呼吸科、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方药谓之体质
兼加体质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