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成长是教育的唯一起点与归宿
2017-02-13徐晓良
徐晓良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又有现代气息的省级示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在浓厚的人文底蕴的积淀下,紫微小学有着明确的、不可动摇的办学理念,那就是:人的幸福成长是教育的唯一起点与归宿。据此学校坚定地走上了“幸福教育”之路,围绕“培养幸福的人”办学目标,强化课程建设,整体提升育人质量。在浙江省教育厅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之际,进一步坚定了学校推进“幸福教育”特色文化创建的信心,并为推进“儿童幸福成长”的课程化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怎样从幸福成长视野下理解课程
学校的课程结构决定了人的素质结构,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幸福成长”侧重于人成长的整体性,即学校在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具有幸福能力的孩子为目标,向学生传授获得幸福和自信所需要的自我认识能力、健康生活能力、有效学习能力、社会交往、团队合作能力、社会履职能力等。这与学校课程实施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构建幸福成长视野下的紫薇树课程
顶层设计紫薇树课程作为一种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在课程理念与实践之间构思“蓝图”,以保证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互通和联运。有利于从全局出发,对紫薇树课程的各层次、要素统筹考虑,体现“整体的明确性”,又有利于将建设的“整体理念”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蓝图,体现“具体可操作性”。
紫薇树课程的核心理念系统 “紫薇树课程”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潜能开发理论;“紫薇树课程”核心目标:心存大志,乐于学习,善于沟通,敢于创新。
“紫薇树课程”的总体构架 紫薇树课程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两部分:基础性课程主要由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组成;拓展性课程由知识拓展、综合实践、体艺特长课程组成。
“拓展性课程”的基本内容 拓展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的设置,以“幸福教育,让每个孩子幸福地成长”为核心理念,建立拓展性课程三阶课程体系构架。
为了让各体系的实施更具科学性,对每门课程目标模块、项目和内容作了细化,如从2012年开始开设的“国际理解课程”的目标模块体系如下表:
紫薇树课程的实施
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本校反复学习、研究省厅深化课改文件精神,试图寻找既符合文件要求又能被老师们接受的实施路径。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总负责人的课程筹备组,以副校长为各拓展性课程组长,副组长为相关中层,年级组长与教研组长为组员,其中每门课程又成立了学科指导小组。多次组织筹备组成员,开展课程论证,为组织的顺利组织、落实与监控提供了有利保障。
适当增减,适度整合,确保课程实施时间 依据省厅文件精神,在确保课程底线的前提下,本校将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作适当整合和调整。并将“综合实践”根据资源包、海宁及学校地方特色与《人自然社会》和《劳技》等内容进行整合,分散融合在各拓展性课程之中,另外,选修走班课程(幸福一课)分低、中、高段依次进行,每次确保一小时的主题活动时间。
大班做小,小班做大,长短结合收放有度 为了让办学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及学校实际,将各类课程进行了统筹规划,拓展性课程中除“活力班队”“思维体操”“规范书写”等必修课程外,还增加了适合各年龄段的补充性课程,并穿插在拓展性课程体系中,做到长短结合,相对灵活。
一是科技短课程。将一至六年级科技活动课程的,每册教材编排六个左右的活动主题,一般包含:科技制作类、科学实验类、游戏活动类、调查研究类、科普知识类及发明创造类六大类主题。这些主题活动涵盖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四种能力”和“一种素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年开展一次科技短课程活动,用一周的时间,每天下午班主任、科学老师、配班老师与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评价等指导活动。
二是游戏长课程。游戏课程早在12年前就在本校开始研究,是学校坚持并逐步改良的课程。因为涉及到所有的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涉及面广,挖掘量大,所以称为“长课程”。它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将搜集整理、改造和研发的儿童游戏引入学科课程,突出学生身体活动练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生长发育和思维发展。它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辅助课程。
三是单元走班课程。2015年9月起,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教师的专长及学校的发展需要,自主开发了走班课程——幸福一课,这是一门拓展性的单元自选式活动课程,实施对象为全校学生。这门课程因为打乱自然班上课,教材是教师自编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或问题,所以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划和实施。
第一,教师自主申报。走班课程申报,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主动到学校报名,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及学校发展需要进行审核。主要内容分“课程名称、内容类别、评价方式、性别指向、对应年级”几个方面。
第二,“幸福一课”内容定位。每门走班课程以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授课活动,一般一门课程为一个单元的学习量,每个单元一般分6次完成授课。每次授课1小时。这样的安排利于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课程网络介绍。准备工作完成后,通过短信和纸质形式发放《家长告知书》,引导孩子和家长到学校网站上查看各门走班课程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每门课程的广告词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以吸引学生前去选课。
第四,课程自主选择。当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通过定时网络抢课的方式,学生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一般每门课程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当选课人数达到规定人数后,该门课程的选课通道自动关闭,学生再去选择第二志向的课程,以此类推。
第五,课程过程管理。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及课程的杂乱多,成了走班课程管理上的难点。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优越性,将走班过程进行了网络化管理,除了班主任和课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导出自己的学生名单,每次上完课实行网上点名,管理人员可以了解每个班孩子的到课情况;同时,还安排行政人员进课程班统计人数、巡视和指导,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
立体式的课程评价
基础性课程评价 结合学校实际,近两年来,学校建立了相对完善科学的“幸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在学科质量评价上,严格执行省、市相关区域性“统测”要求,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至六年级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考查;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尝试非纸笔测试形式,而是通过开展“幸福娃娃大挑战”活动进行综合能力评价。
拓展性课程评价 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才能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学校的“幸福一课”拓展性课程评价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
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设计了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维度各两项内容,由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拓展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等第评价,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作业和活动成果,以及书面考核等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二是相互评价,由学校或教师创设多种平台和形式,如各类比赛、作品展览、校园节典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并互相进行交流评价。
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课程的评估,学校将以此为依据每学年微调部分学生不喜欢或无实效的课程内容。
抽查和问卷调查:检查课程计划方案和活动记录手册,巡视或进课堂听课,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网络开展拓展性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通过“教学态度(非常认真、比较认真、不够认真)、学习效果(收获很大、收获一般、收获很小)、推荐意愿(是、否)”三方面较全面了解每门课程的情况,为后期管理提供一手资料。
活动过程管理和活动成果展示:拓展课程任课教师负责做好走班学生的出勤统计,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保存学生的活动成果或作业,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所任教拓展课程的成果展示或交流活动。教导处根据检查情况作出评价和奖励。
课程资源积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拓展性课程校本教材,对在这方面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
关于拓展性课程的问题与思考
如何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形成实践活动类专题课程 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统筹课程实施”,学校需将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整合课程资源,形成实践活动类专题课程。但这与学校原来的分学科教师的管理模式有较大冲突,因为教师对其它学科的教材体系不熟悉,整合的内在需求不够强烈,管理层面的认识也还不够到位。
如何进一步细化结构,完成紫薇树课程的设计 紫薇树课程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设计与构思,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了相应的对接,但没有完全完成细化,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梳理。
如何实施课程整合 拓展性课程在做加法的基础上,也要做减法,既要拓宽又要拓深。学科知识里有更多需要整合、探索的内容,所以课程整合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
深化课程改革是一项转变育人观念、打破传统惯性、回归育人本质的系统工程。虽然这一步还不够成熟,但可以看到孩子在课程学习中展露的笑脸、表现出的能力,让我们坚信这样的尝试是有益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前行的路上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