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拍下秦岭雨蛙的“爱情派对”

2017-02-13邢多多

大学生 2016年24期
关键词:雨蛙秦岭

邢多多

刘思阳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还是我国拍摄到秦岭雨蛙的第一个摄影人。 2011年,他拍摄到了有史以来第一张秦岭雨蛙的照片。

多年踪迹难寻

2011年暑假,还在上高中的刘思阳去秦岭拍摄野生动物。清晨,被雨水冲了一夜之后的秦岭深处,萦绕着一股神秘的氤氲。刘思阳喜欢走走拍拍,就这样意外地与秦岭雨蛙相遇了。“一只翡翠色晶莹剔透的小家伙蜷缩在一只蜻蜓停靠的草叶丛里,正瞅准机会,伺机捕食。说实话,拍了很多昆虫和两栖动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一只晶莹剔透的小家伙,当时就被它的神情吸引住了。”刘思阳迅速将镜头转到了这只可爱的生物上。

仔细观察完后,刘思阳觉得不可思议:“它身体各处的黑斑数目不同,而且斑点的形状、大小及排列方式也有不同。有的略呈三角形,有的呈圆形斑,分散排列。不仅全身翠绿色,吻端头侧还有 T形棕褐斑。真没想到秦岭竟有这么奇特的蛙类。 ”回来后,他兴奋地拿着摄影录像去找姑爷帮忙。没想到,见多识广的姑爷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蛙类,他又上网查资料,拿着照片与网上所有蛙类图片一一进行对比,也无法确定。这让刘思阳更加好奇了:“难不成,这还是一个新物种?”越想越疑惑,甚至带点激动,刘思阳将照片发给了北京中科院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专家。

青苔上

花瓣上

刘思阳的家乡位于秦岭南麓,他的姑爷是秦岭熊猫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受姑爷影响,他从小就喜欢看蚂蚁搬家、听蜜蜂呢喃、观察小昆虫们的羽化蜕变,长大了就迷上了拍动物。

几天后,刘思阳收到了专家的回复。原来,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蛙类——秦岭雨蛙。自上世纪 60~80年代科学家在陕西周至、洋县和四川、湖北、甘肃等地发现后,已有多年踪迹难寻。“他们还说我的发现,使得秦岭雨蛙的研究方向有了一个实质性的改变。”

从这之后,每年夏天刘思阳都会去秦岭寻找雨蛙,他还决定用生物影像的方式去揭开秦岭树蛙的生活史。两年后,刘思阳考上南京的大学,放假回来,他便又去寻觅雨蛙。“说来也奇怪,我找雨蛙就像寻觅恋人一样,怎么行走,都不觉得累。”刘思阳笑着说。

秦岭雨蛙会爬树

野外拍摄在外行眼里是个美事,真正的拍摄却艰难无比。“秦岭雨蛙主要栖息于海拔 1500米左右的高山稻田或水域附近,栖息地要接近水源,还要有杂灌、树叶或湿地,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而由于人类大量开荒播种,秦岭雨蛙的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它们又是珍惜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治疥癣湿疮的疗效,因此遭到了捕杀,数量迅速下降,甚至就快消失在自然界当中了。所以要想寻觅到它们,我真的花了不少功夫。 ”刘思阳说。

有一次他在野外听到了黑熊打鼾的声音,吓得刘思阳整夜没有睡着觉。甚至还在山坡上遇到了直冲而来的野猪,情急之下,只好抱头屈膝滚下了山坡。虽然常常累得精疲力尽,却依然很难再见到秦岭雨蛙的身影。有一次,好不容易见到一只,还是躺在草丛间的尸体,刘思阳更是心痛无比。但是刘思阳总说:“我会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年8月,在佛坪熊猫谷景区内的河沟边,刘思阳发现了一只秦岭雨蛙,趴在一片潮湿的带杂草的苔藓上,显得有些慵懒。“这是一只体长不超过 42毫米的姑娘,头宽略大于头长,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几近垂直,看上去,萌萌的样子还带点小骄傲,它的身上有一些斑点,几乎圆形,这些斑点又一个一个镶嵌起来,像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实在是很迷人,我想她肯定是秦岭雨蛙中的公主。”欣喜之余,他悄悄地将摄像机镜头投向这只可爱的生物。

2014年7月12日,在佛坪熊猫谷景区一施工处,刘思阳又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秦岭雨蛙,正在干燥的土路上艰难爬行。刘思阳猜测它可能刚刚从天敌口中死里逃生,便轻轻地把它移到附近的小溪边,用手一点一点将水洒在它的身上,直到它慢慢缓过来。“虽然身体后侧受伤,但很快缓了过来,不用想,这肯定是一位勇士。”

两年拍摄下来,秦岭雨蛙的各种特征,刘思阳都了如指掌,拍摄的照片更是被专业人士称赞。即便如此,他依旧没停下探索雨蛙的脚步。“它的身上充满了未知和神奇,我总觉得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被发现。”

一次,刘思阳正趴在地上拍摄雨蛙,没想到一只金丝猴从树上伸手下来摸他的镜头。出于好奇,刘思阳便将镜头移向到了树上,“真是太令人惊讶了,我的镜头里又出现了一只雨蛙,它居然在爬树!”来不及疑惑,刘思阳迅速将镜头拉近,拍下一张雨蛙站在树端的图片。这张图片,不但刷新了刘思阳对秦岭雨蛙的认知,还入围了英国BBC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此比赛被誉为野生动物摄影界的“奥斯卡”)及各类国家级奖项,并登上美国《地理杂志》。

“秦岭仅有一种雨蛙,那就是秦岭雨蛙,与其它蛙类最大不同在于它会上树,因此秦岭雨蛙又名秦岭树蟾,属雨蛙科, ”后知后觉的刘思阳笑着告诉我们,“没想到我的‘小情人竟有这么大的本领。 ”

邂逅“爱情派对”

五年来,刘思阳为拍摄雨蛙几乎踏遍了秦岭各处,雨蛙的身形特征、捕食对象、天敌、生活环境,都被他详细地拍摄了下来。但要想记录雨蛙的完整生活史,还缺繁殖和成长两个环节。“雨蛙每年在春天交配繁殖,我只能不停地寻找机会。 ”

2016年5月的一个夜晚,刘思阳邂逅了秦岭雨蛙一场盛大的“爱情派对”。“在静水滩边,雄蛙作为提前来踩点的先锋兵,找到河边的老地方后,便告诉雌蛙‘来这里,来这里。但是它们不知道的是,这个用声波传递的邀请函,也送到了我这里。”刘思阳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述着那天的盛大场景。“因为下雨,草地水滩边的派对非常壮观。我必须用手电照着脚下,小心地注意每一步,以防踩到与草混为一色的小绿蛙。”很快,随着手电如今,刘思阳完成了秦岭雨蛙的生活影像史。但对于他而言,这还远远没有结束。他认为拍摄秦岭雨蛙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别人施加给我的,而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希望可以一直行走在自然里,用影像替秦岭雨蛙说话,能够让更多的人懂它们,让它们消失的脚步因保护而停止。 ”他在大学里创建了环保摄影协会,作为江苏省唯一代表入选“ 2014世界职业院校联盟世界大会之国际青年训练营”,并应邀参加了BBC主办的生物学摄像学术听证会。他正努力以自己所能呼吁社会各界保护秦岭雨蛙,保护秦岭雨蛙的栖息环境。

所及之处,刘思阳又发现,一些鼓着声囊的蛙正抱在一起扭打成团。下面的蛙想挣脱,上面的蛙却纠缠着不放,混战持续了好几分钟,直到纠缠者冷静下来才放手走开。原来他抢错了对象。“当雄蛙被抱住后,它就会鼓起喉部的声囊,错抱者摸到鼓鼓的声囊后就能知道它的性别,放手走开。”

看完这些乌龙案例后,刘思阳一回头,发现有一对新人正趴在他的鞋上!“它们是被我的手电光吸引过来的。这种天然的趋光性,能帮助它们在只有星斗和月光的夜晚快速进入水滩——迸发爱情结晶的地方。”只见雄蛙伏在雌蛙身上,腹部紧贴雌蛙背部有节律地鼓动,大约两秒一次。“这是在调整雌蛙体内的激素节律,这样的节拍是要让雌蛙的排卵与雄蛙的授精同步,顺利进入排卵阶段。”这样的授精排卵会进行多次,之后雄蛙离开,留下疲惫的雌蛙在原地休息。

刘思阳不但拍到了秦岭雨蛙的交配过程,还记录下它们的成长过程。排卵后的第二天,他看见水草下面的卵已经开始变大,还有一只雌性雨蛙藏在草丛间悄悄守护着蛙卵。到了第三天,蛙卵变得更大一些了,卵的颜色也由白色变为了黑色。后来,它们蜕变成了一只只形似纺锤形、无四肢、带有侧扁长尾的小蝌蚪,吸附在水草上。刘思阳说:“这个时候,它们还没有嘴巴,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几天后它们有了嘴巴,我看到它们摄食水中微生物的过程,真是神奇得不得了。 ”

但到了后来,刘思阳再去拍摄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的蛙卵却被水鸟鹳吃掉了,只剩下了像胶水一样的液体,很是可惜。在这期间,刘思阳也尝试带少量蝌蚪回家做研究,可栖息环境一变,它们马上就死亡了。“所以最终长成成蛙的数量,实在少之又少。”

责任编辑:曹晓晨

China Campus41

猜你喜欢

雨蛙秦岭
守护大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spautin-1对雨蛙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AR42J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好忙好忙的秦岭
中国雨蛙属Hyla的分类研究进展
在秦岭
雨蛙搭蜗牛“便车”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