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创新学习法”的应用
2017-02-13王晖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6
□王晖(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6)
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创新学习法”的应用
□王晖(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6)
本文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对篮球运动项目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创新课堂学习模式为途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依据体育教育学理论,运用实验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篮球选项课的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学习法”的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有效的提高了课程学习效率。
创新篮球教学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
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学过程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注重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技术评价多、竞技标准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运动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能力衔接得不融洽,评价模式不够健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标下的篮球教学不再一味地要求技术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为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只要做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我们的教学原则,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在教师的积极作用下,只要学生想学、肯学、主动学、用心学,就总能把教学过程变成探索过程,从而找到更多乐趣、学生本身获得更多本领、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其实就是体育教学的成功,一味地空谈理论是没用的,针对篮球这一项目,在实际教学中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呢?
本文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教改实验,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篮球技能讲授评价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过程
2.1、实验对象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15级1、2、3、4班,1、2班为实验班,3、4班为对照班,共200人。实验前学生相关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状况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性。
2.2、实验时间
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
2.3、实验方法
(1)实验对比。学生在相同教学条件和教学前学生相关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状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创新学习法”,即先练后教: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自学、仿学、教师创设和营造一种健康的心理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来自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重组而进行的自主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程序为:自学——仿学——学法指导——自主练习。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体现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验成功感,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之目标。这种模式的操作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仿学、自主练习课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班在学习某一教材前,教师依据教材的菜单内容学生自学、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回味并作演示,或借助多媒体进行技术展示或比赛欣赏,先不讲技术动作要领,也不对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则诱导学生根据自学的理解进行模仿性的自主练习。教师通过发现共性,然后“淡化技术”进行学法指导,提出共性中需了解和掌握的技术环节,再让学生回到练习中去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技术指导——再实践这一过程,完成技术动作学习。最后,教师开出动作组答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且喜欢的组合进行练习——理解——消化——展示——创新——评价,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教学后,按同等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实验数据。
(2)综合评价法。
评价思想: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失误;以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以真诚的态度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原则:坚持以评价为学习服务的原则。
A主体性评价: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激励评价”和“作为学习效果的学生体育成绩平定”。
B助性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形式有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3)数据分析法。
对实验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后得出结论。
3、实验分析
3.1、“创新学习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感受和体验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变化统计表%(学习态度、情感)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态度都好得多,其原因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展。自主练习教学的形式是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潜力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导”字为前提,“练”字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作出相应的启发、指导和帮助,避免集体一同练习,集体一同纠正,节省了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增大了练习密度,这样把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位置转换成主动学习的位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练习中培养了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心理上得到满足。
在新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课堂上,教师严肃古板,方法陈旧,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若教师敢于开拓创新,灵活安排,学生就会在兴趣高涨的情况下紧密配合老师,无形中也会严格的要求自己。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作用,学生也就会像喜欢明星一样喜欢体育教师。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就促进了篮球技术学习意识的形成与提高。
3.2、“创新学习法"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
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态度,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实验后对学生篮球运动技能进行了评价,见表2:
表2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优秀人数好于对照班,及格人数相当,不及格的人数较少,其原因是因为“创新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班在教师的策划下,通过建构篮球知识,拿到菜单后相互讨论动作的原理,对动作上的难点主动请教老师,技术好的学生主动帮助一些素质差的学生,使他们得到了鼓励,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巡回指导,及时跟进学习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和个人,教师要给予更多帮助指导,在点拨的同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也能尝试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可以在小组练习中增加难度和负荷量,同时可以见缝插针适当地安排一般游戏和竞赛,争取全面地发展学生身体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专项适应的综合能力。
3.3、“创新学习法"能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
“创新学习法”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要求学生相互尊重、信任,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轻松温馨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
3.4、“创新学习法"能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和合作的基础,运用“创新学习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相对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教学氛围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被动,师生关系紧张,“创新学习法”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和力,师生产生情感期待的同步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情愉快,学习主动,教师赢得了学生的信赖。
3.5、“创新学习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学习法”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菜单”让学生分析想象动作结构,自己练习后,让老师观察、指导,自己再次加工,有的观看CBA录象,有的赴体育馆观看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表演,有的写观察日记,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单元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要想达到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必须做到角色的转变,跟学生角色互换。将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在其中作出相应的引导,并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变“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抱着学生走”为“教师顺着学生引,学生试着自己走”。在这样的教学角色的转变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变“发令者”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行动起来,做到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从而使学生充分、自由地思考和想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6、“创新学习法"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感受能力地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有些“学困生”就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目标将是大相径庭。“创新学习法”的综合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能体现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待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
4.结论
(1)“创新学习法”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显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学习法”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造就健康、自主、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3)创新学习法"倡导了一种新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王奇才.篮球运球练习设计二则[J].体育教学,2010,10.
[3]杨勇.中学篮球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汪克新.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J].贵州体育科技,2005,02.
[5]马行风.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组织教法的革新[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6]刘壮丽.河北省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李志向.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创新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8]柯育平.普通高校篮球选项教学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0,33.
[9]王珏.高校体育共同课篮球课程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2.
G841
:A
:1006-8902-2017-(01)-ZQ
王晖,男,1980年出生,高校讲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学历,体育硕士学位,目前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