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瓢虫的舞会
2017-02-13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
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 冯 越
艺术活动:瓢虫的舞会
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 冯 越
适龄目标:中班
设计意图:瓢虫是一种体色鲜艳、形象可爱的小型昆虫,它有圆圆的身体、三对足和一对触角,大多数瓢虫的翅膀上有黑色的圆点。由于它形象可爱、结构简单、特征明显,因此易于被幼儿观察与表达,可以较好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同时,基于当前幼儿的科学活动观察经验较多,但通过细致观察再创作的经验比较少,本活动将以“我眼中的瓢虫”引导幼儿在观察瓢虫外形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又以“瓢虫的舞会”对各种场景下不同姿态的瓢虫进行想象创作,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对瓢虫有一定的了解,有观察的经验。2.物质准备:教具:瓢虫图片PPT、展台、背景音乐;学具:彩色绘画纸、黑色水笔、油画棒等人手一份。教学详案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画出瓢虫的基本结构,并尝试通过舞会情境表现瓢虫的不同姿态。2.欣赏同伴的作品,感受和朋友一起分享作品的快乐。重点:瓢虫的基本结构。难点:瓢虫的不同姿态。背景音乐推荐:第一次作画时推荐舒缓的《安妮的仙境》;第二次作画时推荐欢快的《森林狂想曲》《秋光鸣奏曲》。[活动过程]一、观察、绘画、交流,表现“我眼中的瓢虫”。1.情境导入,幼儿观察瓢虫。师:画家有个本领是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你们能挑战一下自己吗?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朋友——瓢虫,仔细看图,记住它的长相,然后把你看到的画出来。2.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3.操作后交流。幼儿作品1(将瓢虫表现较完整、准确的):你是怎么画的?看看瓢虫长什么样?幼儿作品2(结构缺失、数量错误):这个瓢虫怎样?你对这个作品有什么建议?小结:看来,想画好一只瓢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仔细观察才行。二、观察、欣赏不同姿态的瓢虫,创作“瓢虫的舞会”。1.教师播放PPT,幼儿欣赏、讨论不同姿态瓢虫的特点。师:来了这么多瓢虫朋友,它们决定要开一个舞会,瓢虫弟弟(头朝下的瓢虫)说:我来我来,我要表演一个倒立舞。师:怎样的舞蹈叫倒立舞?师:瓢虫小姐(飞的瓢虫)说:“我也想表演,可是还没有想好。”大家一起来帮瓢虫小姐想想可以表演什么?教师在幼儿第一次作画时不急于指导,以观察幼儿对于瓢虫已有的经验为主,选取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回忆瓢虫的特点以及对应的表现方法,强调仔细观察的重要性。1.教师出示三种具有代表特点的瓢虫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启发引导幼儿想象在“舞会”情境中瓢虫的不同姿态。
师:还有一对瓢虫(层叠的瓢虫)也准备了节目,保证你们没有看过,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结及过渡:看,瓢虫们有的跳着倒立舞,有的跳着双人舞,有的跳着飞天舞,现在已经有三个节目了,可三个节目还不够热闹,想想看,这么多瓢虫聚在一起多么开心,还有什么好节目吗?让你的瓢虫也赶快加入舞会吧!2.幼儿以“瓢虫的舞会”为主题进行创作,教师观察、指导。作画要求:⑴瓢虫有圆圆的身体、六条腿和一对触角。⑵要让你的瓢虫在舞会中表演一个与众不同的舞蹈。⑶你的瓢虫在什么地方跳舞?(花丛中、树叶上、树枝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指导要点:⑴播放瓢虫PPT,循环展示瓢虫的图片,帮助幼儿积累直观经验。⑵鼓励并帮助幼儿画出瓢虫的基本特征,并大胆表现不同姿态。⑶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瓢虫。不同场景、不同姿态的瓢虫3.作品展示,幼儿共同交流、欣赏。师: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瓢虫在什么地方?表演什么节目?也可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瓢虫公主和自己心目中最佳舞者,并说说理由。三、欣赏各种各样的瓢虫,激发装饰瓢虫的动机。师(播放PPT):好的演出少不了漂亮的演出服,它们的演出服会是什么样子呢?师:它们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吗?花纹一样吗?小结:瓢虫穿的衣服五颜六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橘色的。衣服上的花纹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是点点的,有的是条纹的。师:找个时间给你的瓢虫也穿一件漂亮的演出服。2.作画要求,分别是:瓢虫的具体特点、瓢虫的姿态和瓢虫舞蹈的背景,以上三个要求构成完整的“瓢虫的舞会”的情境,也是幼儿绘画时的关键点。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循环播放PPT和背景音乐,帮助幼儿营造想画、愿画的氛围,并提供各种不同姿态的瓢虫的直观形象,帮助幼儿更好地创作。通过对各种不同造型、色彩的瓢虫的欣赏,进一步激发幼儿想帮助自己的瓢虫打扮漂亮的愿望,从而将活动推向延伸的高潮。
反思:
中班幼儿从涂鸦期逐渐转向具体形象期。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中班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能用绘画等表现自己观察或想象到的事物,聚焦幼儿美术教育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创造性的特质,以瓢虫这一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昆虫为主题,通过创设瓢虫参加舞会这一主题情境,按照从物体画到情节画的模式,幼儿进行了两次绘画创作:第一次将自己看到的画下来,从而帮助自己积累和把握瓢虫的特点;第二次结合已经掌握的瓢虫形象,将自己想象到的舞会中不同姿态的瓢虫表现出来,从而构建完整的情节内容,并将其创造性地表现表达。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两次绘画的目标不同,因此细节的处理也有差异:第一次绘画时播放安详宁静的背景音乐,为幼儿营造一个细心观察、安静绘画的氛围;第二次绘画中则播放欢快、热烈的音乐,为幼儿营造出“瓢虫的舞会很热闹”“我要带着我的瓢虫参加舞会”的情境感,进一步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综上所述,本活动的三大亮点: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兴趣;2.通过差异资源的分享,帮助幼儿构建经验;3.通过氛围的营造,帮助幼儿提升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