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交融下油画创作探究

2017-02-13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油画创作

邓 洧

中西文化交融下油画创作探究

邓 洧

自15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将油画传入中国以后,西方的艺术观念和中国本土艺术之间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进入21世纪,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通过对西方油画发展的脉络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油画创作的魅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盲目地模仿终将被历史淘汰,没有探索精神的油画创作是没有灵魂的。

文化;交融;油画创作

自15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将油画传入中国以后,西方的艺术观念和中国本土艺术之间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进入21世纪,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在这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哪怕是到了今天,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西方油画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油画创作的魅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盲目的模仿终将被历史淘汰,没有探索精神的油画创作是没有灵魂的。然而对西方艺术经典的模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当代油画家创作的重要来源,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加上西方资本悄悄地渗透,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疯狂地炒作,造成很多当代艺术作品被盲目追捧,艺术创作出现了跟随商业,迷失本性的现象。因此,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如何被正确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是艺术界热议的话题。

一、东方魅力与力量是根本

中国特有的历史文明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无数堪称经典的艺术精品。如今,在56个民族中,各具特色的艺术造型和图案在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后流传至今,虽然也有许多已经消失不见,但是大量保存至今的传统艺术样式,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创作素材。例如,气势如宏的秦始皇兵马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国剪纸、青铜器、京剧脸谱等,结合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国的传统艺术样式在很多油画作品中都能被发现。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中,画面中图示的构成和表现方式就极具中国特色。先生认为,内容再好,形式站不住,也不能够称为一幅好的作品,艺术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形式问题。当然,西方绘画作品中的优秀艺术形式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毕竟油画发源于西方,而且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形式,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等诸多差异,我们必须怀着审视的目光来学习。我们在赵无极、朱德群两位先生的油画作品中,便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赵无极先生1948年留学法国并定居,在出国前跟随林风眠大师,如今,他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变换的色彩,有力的笔触,画面构成富有韵律感和光感,无论是绘画形式还是色彩技巧,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赵无极有着相似经历的朱德群,在自述中,时常会曾提及中国古代山水画对他的影响,他尤为喜欢范宽的作品,对画中所展现的磅礴气势和生动的气韵最为欣赏。这两位大师虽然都定居法国,但是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虽然受西方当代绘画的影响,但是画作最终流露出来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面对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特别是在当下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时代背景下,盲目的抄袭、模仿西方油画作品,成为了阻碍中国油画发展的负面因素。没有艺术来源的艺术作品,没有血肉的艺术作品,都不能起到推动中国油画发展的作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以及思维模式,寻找在东方文化语境下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绘画语言。

二、理性面对异域文化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西方文化才能得到飞速发展,逐渐产生了现代学科体系的框架。首先我们要明确地知道西方绘画艺术是以真实再现为起点的,宗教绘画首先是从真实再现“神”为主要目的的再现艺术,通过精准的描绘美好的神的世界,在思想上统治人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油画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对世界也有了新的认识,各种新流派的产生就是对绘画本质反思后产生的。摄影技术的出现,从技术上取代了写实绘画,画家们开始放弃传统的写实油画,慢慢注重对大自然的带有个人主观感受的描绘,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油画发展到了现在,画家们更加注重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关心、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表达。艺术之间的无国界交流由来已久,但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不能盲目的移植,面对各具特色的异域文化,始终要明确文化的发展是要遵循规律的。印象派在西方当代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印象派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很多东方元素,比如塞尚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梵高、莫奈大量吸收日本浮世绘的的色彩、线条、平面的构成方式。在西方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元素大量地出现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然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及艺术理念的构建上是理性的,西方传统美术倡导的是尊重人,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他们在接收异域文化的时候是理性的,也是有选择性的。然而,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出现的现象就违背了艺术的本真,出现了一些“反审美”、“反艺术性”的画作,更有甚者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全盘否定,继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地盲目追求与模仿,导致艺术失去本源,迷失方向。

三、文化的交融下的油画创作

就艺术的本质性而言,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种族,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艺术一直以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油画发源于西方,被引入中国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生长、繁衍,至今也有百余年。中国油画一直追求在文化上的身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集体文化主题的重视。在这强调集体文化共同主题的大环境中,不可避免需要与中国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中国油画的现状,中西文化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油画主题和风格的根本性因素,一直以来都是艺术界热议的话题。

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全球化的当下文化情景中,中西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使某些中西文化差异性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在中国油画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油画艺术家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受到市场认可以后,大量复制自己的作品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这些作品的通病是,重画面表现轻精神显现,一味地迎合市场画面媚俗,意志消沉,画面消极甚至颓废、变态。对于当下西方油画家的作品而言,中国许多油画作品缺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对于处在现代文化潮流中的当代中国油画来说,罗工柳先生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深思:“我同意中国的、现代的、个性的这个提法,坚持个性很不容易,但有许多艺术家是坚持的,李可染先生的道路就很清楚。油画就是要高通作为画种的特点,同时又要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加以研究,每个人坚持走自己的路。”罗工柳先生的这番话是以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表达为大前提,对中国油画当代的现状的完美诠释,以现代性和个性为必要因素,这一观点越来越值得我们深思,也被艺术界所认可。

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基于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西方油画的了解和学习是相当片面的,仅仅停留在西方油画的观念和语言形式、内容品质上。如果继续如此片面认识西方油画,必然很难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气魄和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重构。回顾中西历史上的传统经典,正是因为对时代风貌和精神的深刻表达,以此激发有超越时代局限的普遍感染力。唯有清晰地认识这些传统经典并且关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情境问题,中国油画才能形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和现代性的自身特色。

邓洧 湖北美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1] 贡布里希. 艺术发展史[M]. 范景中,译.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 童炜钢.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绘画艺术[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 梁政. 艺术概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弗兰西斯·弗兰契娜,查尔斯·哈里森. 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J213

A

1009-4016(2017)03-0131-03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油画《塬下》
油画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