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2017-02-13高红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民族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祖国

■高红(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红(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艰辛与漫长,我国长期提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正是从深层次揭示“立德树人”在培养学生从成才到使其成就一代宗师的深刻含义。

■立德树人的内涵

《大学》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主要针对“修身”而言,是指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化和发扬,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根本,让我们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也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方面面。

■小学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确定,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教育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等思想价值观念;使广大学生从小就树立能够自我管理、将个人发展同时代责任相结合的远大目标。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音乐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国内外诸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长久以来的探索。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将审美和体验作为教育的核心,逐步培养小学生对于自然界的原生态之美,对社会生活的历史文化之美和艺术作品的创作之美,通过直观感受获得的教育。在韵律流动中教育的诸多功能和价值都会自然而然的得以开展。在国内从事音乐教育,仅仅教授音乐相关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需求,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音乐教育中进行融合,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高尚道德品质,是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更多是以教授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乐曲来展开,因此通过选取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不同内涵的曲目,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德育内容融入音乐教育成为可能,使小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体会社会,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曲目繁多,每一首歌(乐)曲的背后都有丰富、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例如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等曲目的教学,让学生知道作为中国人,要尊重国旗、国徽,唱好国歌;通过《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长江之歌》《保卫黄河》等曲目的学习,初步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让他们认识到祖国的美好,从而培养小学生对家乡和社会主义祖国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乃哟乃》《苗家儿童庆丰收》《勇敢的鄂伦春》《阿细跳月》等曲目,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交流是保证祖国繁荣昌盛的巨大力量,并最终内化为从小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动力,树立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崇高理想;外化为遵纪守法、

1.热爱祖国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而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校内从参加“升旗仪式”,到接受红领巾加入少先队,再到参观各类型的爱国教育基地,还是社会中各大网络电视媒体中的爱国影视作品,都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小学生从情感和理智上树立“热爱自己的祖国”的信念,并最终会形成一种不可割裂的“立德树人”的精神依托。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唤起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及民族的自豪感,国歌的诞生有他独特的时代背景,国歌的歌词内容也充满着那个时代强烈的救亡内容和含义,因此通过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拍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元素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发起小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雄壮有力的国歌声可以使他们联想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岁月,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理想信念的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开始形成,通过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广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伟大历史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够非常有效的感染和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鞭策他们在生活中努力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都需要用一个共同的理想来凝聚民心和力量,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的真正目标,融入音乐教育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引导小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在共同的理想推动下,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民族才能团结进步。正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里面唱的那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3.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的团结和努力,共同铸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小学生自小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只有国家的一代代接班人,认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强自力的原动力,中华民族才能在当前全球化社会经济竞争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屹立。当前的世界网络媒体不断发展,信息爆炸式的传播,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元化,如果不在日常教育中发扬民族的文化魅力,价值观念刚刚开始形成的小学生,非常容易被“普世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念所影响,从而会追从崇拜其他文化,进而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成就。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融入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教育,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民族精神文化教育,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欣赏,让小学生能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于认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例如,在学唱《看龙船》时,向学生展现端午节赛龙舟时的热烈场面,在理解歌词的过程中,讲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历史故事,并且要联系当下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这句歌词的深刻含义,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再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要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使学生身临抗日战争的烽烟中,去体会侵略者带给人民的痛苦;通过有激情地歌唱,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从而深切敬佩少年英雄为国家献身的民族主义情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又如演唱哈尼族儿歌《其多列》,通过“捡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

■文化修养的教育

文化修养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文化修养的提升不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是提升小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音乐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的娱乐性,非常容易切合小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只要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够丰富广大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拓宽他们的精神视野,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最终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各种主题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审美情操的范例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听遍中国的大好河山”等系列民族音乐为主题的活动,选取播放祖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祖国的广袤山川和民族民间文化,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能够提升广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进而热爱并传承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如在教授《大树妈妈》这首歌曲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抒发小鸟对大树热爱之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动情地歌唱“大树妈妈,个儿高??”,同时还应该将这种情感引申到个人和祖国之间的感情上来,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增加学生积极向善的文化修养。又如在欣赏管弦乐曲《小河淌水》时,让学生感受从容、舒展、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带学生走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在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学生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音乐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养成中具有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各学科的学习小知识或者生活小常规创编成童谣,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内容和范畴,编写出适合低段学生表现的童谣作为教学辅助教材。因材施教,根据低段孩子年龄特点,在童谣中加入体态律动的表现,充分发挥其律动优势。音乐课上朗读优秀的儿歌童谣,用儿歌童谣为课堂预热等形式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童谣的作用,还是成长期孩子一份重要的“心灵鸡汤”。从用音乐来实施美育教育的角度来讲,用音乐来实施美育教育要根据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揭示、描绘、抒发、展现人类的思想感情。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等,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又能让学生奋发向上,增加勇气,并最终影响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通过音乐教育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要贯穿音乐课程的全部和小学在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中。例如在上课时,学生如何随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候环节,起立敬礼时的姿势要求等都应该成为规范行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体要求,实现每个小学生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语言文明等良好行为;又如通过学习《找朋友》等曲目,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合作带来快乐;同时要通过音乐教育过程中准确发音、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和谐统一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既在优化教学的同时,又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润物无声的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成为具有“负责任”“善思考”“能合作”“有毅力”、及拥有“阳光心态”受人尊敬的人。

小学生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品行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小学音乐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寻求有效途径与方法,将“立德树人”理念更好的融入音乐教育实践中,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积极准备。

注: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立德树人’在小学教育中的课程化研究”(课题编号:FHB1305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祖国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