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西族民歌谷气的保护与传承
2017-02-13和雪梅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
■和雪梅(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
浅谈纳西族民歌谷气的保护与传承
■和雪梅(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
上千年前,神与人离得并不遥远的年代里,那个生活在劳苦大众中却又得到天神“子劳阿普”特别眷顾的纳西族智者——东巴什罗创造了象形文字,创立了原始宗教——东巴教。而众多东巴经叙事长诗在民间竟然是以纳西族古老的《谷气》调为演唱母本,可见《谷气》其年代之悠远。
■“谷气”概述
纳西族民歌“谷气”主要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聚集区,是纳西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古老民歌品种。“谷气”是纳西语的汉字音译,有“悲痛吟唱”或“倾诉心中的悲痛”之意。它是纳西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民歌调式,代表了纳西族古老的民间唱法。众多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以及东巴经典籍在民间均以《谷气》调为演唱母本。
《谷气》不仅内容深刻,而且影响广泛,被称为“和谐音符”“天籁之音”“稀世之乐”的纳西族原始歌舞热美蹉、东巴音乐、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以及纳西族其他民间音乐歌舞三大调、口弦调、嫁女调、喂梦达、时本等习俗调中皆有古老《谷气》调的影子。
《谷气》以其多彩的形式、淳朴的风格、无穷的意趣,集中体现了纳西族民间口头文学和民歌艺术的精粹。它作为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风格,是集体才能的荟萃,民族智慧的结晶。
■“谷气”的历史渊源
《谷气》的最早起源和它的本意,因其历史悠久,现已无从考证。众多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以及东巴经典籍在民间均以《谷气》调为演唱母本。无论从演唱的曲调和纳西语的关系,还是从唱词内容和东巴经典籍的关系看,《谷气》代表了纳西族古老的民间唱法,无疑有着悠久的传唱历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聚会仍以《谷气》倾诉悲愁怨愤,以《谷气》抒发欢快愉悦,可见它是纳西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民歌调式。
■“谷气”的基本内容
《谷气》是艺术化了的纳西语吟唱调,也就是说,是歌手们在规定情境中,把纳西语的语气、语势、语调、节奏做了艺术的夸张。这样曲调很自然地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所唱的又是本民族的历史或大家所关心的事,本民族的人听了倍感亲切,越听越有味、越听越爱听。
《谷气》调传唱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纳西族民间叙事长诗《游悲》只能以《谷气》调咏唱外,东巴经典籍《鲁般鲁饶》《崇般图》《董埃术埃》,民歌大调《蜂花相会》《鱼水相会》《雪柏相会》也可以用《谷气》调咏唱。此外,《谷气》还可以是歌者的即兴创作。可以唱古代的传统长调和短调,也可以唱当代的内容;可独唱,也可对唱;可叙事,亦可抒情;可在野外唱,也可在室内唱。仅从演唱形式来看,不同情况下的歌唱,其曲情意趣也不同。一般说来,在郊外唱的,由于内容简短,歌唱侧重于抒情;在室内或歌场唱的,由于内容丰富,歌唱侧重于叙事。
《谷气》的演唱实景和氛围中,最有特色的是“谷气”的歌场。每当节日、闲暇,玉龙山下的村村寨寨、街头巷尾、柳荫、草滩就成为《谷气》歌场。人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前来对歌、赏歌。歌手们来自四面八方,围观的群众有男女老少,各族群众。
《谷气》的曲调含蓄委婉、如泣如诉、凄苦哀怨,有一定的忧伤色彩。不善于用华丽的音调去吸引人,而是用它深刻的内容去打动人,它给人一种启迪,引导人们去思索。虽然是露天场地,没有层次井然的座位,也没有化妆、布景,仅仅凭着动人的歌唱,歌手和听众却那么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大家都沉醉在美妙的歌唱意境中。在修辞上除了运用比、兴手法和每句以五字为基本句式等特点外,“顶针”修辞是一个重要特色,除具有谐音协韵外,更具有增加比兴的作用。
■“谷气”的主要特征
1.《谷气》是纳西族中流传广泛的民歌调式,代表了纳西族古老的民间唱法。东巴经典《鲁搬鲁饶》《崇般图》《董埃术埃》等可以用谷气调演唱,民间叙事长诗《蜂花相会》《鱼水相会》《雪柏相会》《游悲》等亦可以用《谷气》调演唱,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歌手的即兴创作。
2.《谷气》每句五言,以四句为一段,谐音押韵,节奏自由舒缓,旋律独特奇异,声腔婉转动听,韵味深沉含蓄,犹如《礼记·乐记》中所述的那样,有“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的风格韵味,是纳西人心理素质、感情色彩、性格特征的惟妙惟肖的体现。
3.《谷气》内容丰富,曲调自由,旋律变化多端。有独唱,亦有对唱。可以是悲愁怨愤的倾诉,也可以是欢快愉悦的抒发,或是知识智慧的较量,极富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谷气》调演唱的《游悲》为例,就有几十种不同唱法,上百行,甚至长达2000余行的唱词,充分体现了歌手们高超的歌唱技巧和惊人的记忆力。
4.《谷气》调的内容多为情节曲折的东巴经典籍、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叙事长诗等,唱词以五言偶数居多。演唱者也可以根据所唱的对象,如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临时编词,即兴发挥。其风格、韵味因人而异,变化万千。
5.《谷气》内容非常丰富,旋律变化多端,由变化而产生的那些若有若无的音又不好捉摸。其特有唱法与纳西语语序及发声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只有生活在本土的纳西人才能学会并唱好。
■“谷气”的重要价值
1.《谷气》调是纳西族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直接反映了纳西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研究纳西族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料,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语言研究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2.《谷气》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淳朴的风格、无穷的意趣,集中体现了纳西族民间口头文学和民歌艺术的精粹。从语言、调式、内容上来看,它是整个纳西族民族音乐的基础,更是文人、音乐家、音乐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养料,是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
3.《谷气》不仅内容深刻,而且影响广泛,被称为“和谐音符”“天籁之音”“稀世之乐”的纳西族原始歌舞热美蹉、东巴音乐、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以及纳西族其他民间音乐歌舞三大调、口弦调、嫁女调、喂梦达、时本等习俗调中皆有古老《谷气》调的影子。
4.《谷气》作为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风格,是集体才能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也是纳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与强大精神支柱,同时它还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独放异彩的音乐奇葩。
■“谷气”的濒危状况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现代音乐元素的渗透,流行音乐的冲击,整个纳西族聚居区能够熟练掌握《谷气》吟唱技巧和完整内容的人最多不超过7~8人,且都是些70岁以上的老人。据调查,年青一代对《谷气》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有系统学习、传承《谷气》演唱技艺愿望和意向的传承人寥寥无几。《谷气》和其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一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共存的新世纪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处于消亡式微的边缘。
■“谷气”存续状况
为保护传承好纳西族这一弥足珍贵的民间音乐,丽江市古城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2005年3月,古城区文广局组织队伍,对《谷气》调等民歌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艺人的资料,并把《谷气》列入丽江市古城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2006年7月,在古城区政协牵头下,古城区文广局组织开展针对民歌调式、内容、分布状况、传承情况等的调查,拥有了较全面的有关《谷气》调等民歌的资料。
3.2008年,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成立以来,除继续完善相关资料外,集中精力对《谷气》调及其传承人进行定期的走访,鼓励其收徒授艺,鼓励出版相关音像制品。截至2011年,由传承人李秀香先后出版了《鲁般鲁饶》《崇般图》《董埃术埃》、民歌大调《蜂花相会》《鱼水相会》《雪柏相会》5张CD;
4.2013年11月,《民歌谷气调》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5.截至2015年,先后在丽江市古城区金安镇和古城区金山坞洛科村挂牌成立“民歌谷气调”传承点。
■建议
第一阶段:抢救阶段
1.开展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的田野调查和专题调研,掌握传承地域、传承人数量等详尽文字资料。
2.拍摄和收集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的相关文字、录音、录像、照片资料,建立资料档案库,开展基础性保护工作。
第二阶段:重点保护阶段
1.开展学术研讨,全面考证研讨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的产生、历史、特点及其价值。
2.组织开展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展示展演和对外交流活动。
3.扶持建立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传承点和传习院。
4.确定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民间艺人重点保护对象,扶持开展传承活动,选定中青年传承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培养。
第三阶段:补充、完善、发展阶段
1.建立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学习培训机制、传承保护机制和投入长效机制。
2.编纂和制作出版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相关文字作品专著、专集和录音录像制品,整理出版历代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的档案记载和有关研究文献、学术论文。
3.举办大中型纳西族传统音乐《谷气》展示会演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研究机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