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官文化
2017-02-13郎松庆
文/郎松庆
浅谈法官文化
文/郎松庆
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法院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法院文化的核心部分则是法官文化,对于引导和传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官文化是法官群体在司法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法官职业特色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体系,是法官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群体行为取向,也是法官对自身社会角色所持有的道德价值共识。法官文化是法官群体所特有的带有强烈职业色彩的先进文化,蕴含了法官群体的司法意识、司法理念、司法水平、知识修养、道德操守、精神追求、行为方式等一系列的职业涵养、职业气质及职业氛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法官文化体现在法官群体的一言一行中,更重要的是法官的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追求。
为什么要倡导法官文化
(一)法官的主体地位决定法官文化的重要性
清代法学家沈家本曾说:“夫法之善者也,乃在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司法的主体是法官,建设先进法官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优秀法官群体。法官是法院的名片。法院之所以为法院,更多的在于有高素质的优秀法官,能办出精品案例,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尤其在近几年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同的人办相似案件,会出现不同结果,虽然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同,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都没有出现偏差,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时会大相径庭,这归根结底是法官的文化底蕴不同。
(二)法官的价值观直接决定案件结果
邹碧华在《要件审判九步法》一书中曾说,掌握一套基础性方法还不是成为一名优秀法官的全部,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法律方法才会具有灵魂。欲把一个案件审得公正、审得漂亮,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把这个案件审好、审漂亮。换句话说,价值观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认为一件事很重要,才会想要把这件事做好,这就是价值观,我们做事情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思想(价值观)。
以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法官释明为例,释明权用得好不好,对于证据规则的实施、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性以及办案效率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但实践中有的法官认为法院已送达诉讼材料或当事人既然聘请了律师,就无需再做释明,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法官的这种随意性很可能就影响案件结果,使得一些本该胜诉的当事人因不懂法而意外败诉。法官有没有这种为民担当,就是价值观问题。可以看到,法院系统有很多优秀的法官,不仅有过硬的法律水平,更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我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更多的是学习他们这种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学习他们执法办案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个人和集体成为先进。
(三)法院目前的困境决定了我们需要建设先进法官文化
从内部看,我们法院的文化建设对法官的精神影响力不足,通常是由法院领导自上而下推进,内容多浮于表面,未能充分发挥法官积极主观能动性。结果就是建设归建设,法官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职业的尊荣感未得到升华,难以产生主人翁意识,难以对工作产生深层次认识和感情,对法院的归属感未得到增强。
从公务员报考情况看,科局单位招录公务员报考人数众多,同等条件下考生也会优先报考检察院,各地法院却出现报空现象。笔者粗略算了一下,2017年全区招录公务员考试报考,全区共有7个法院取消职位,8个法院减少录用岗位,3个法院无人报考,形势严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官文化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山东调研时说“要努力实现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各级法院在追求两个效果相统一时,必须坚持法律效果优先,决不能为片面追求所谓的社会效果而牺牲法律效果。任何时候法律效果都是前提、是基础,没有良好的法律效果,良好的社会效果就无从谈起。”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结合,既要靠完备法律制度,更要靠法官的经验、智慧与良知。司法审判不能违背人之常情,要注意体察案件背后的复杂社会因素,要将依法独立审判与尊重民意相结合,要将更多精力放到严格司法、公正裁判上来,同时要注意通过法律释明、以案说法、入情入理的新闻宣传等方式促使群众增强法律观念,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权威,确保司法裁判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这就是法官文化的精髓。
如何立足日常工作,培养出既政治正确,又专业优秀的法官,既能定分止争,实现案结事了,又能办出精品案例、发表优秀调研成果的精英法官是建设先进法官文化的根本目标之一。
(一)法官精神文化层面
法官的精神文化,体现着法官的价值取向和意识,主要包括法官的司法理念、职业道德、个人品质等诸多方面,是法官文化的核心所在。
1.在司法理念上,必须树立大局、公正、高效、文明、廉洁、为民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在职业道德上,必须树立忠于职守、崇法秉正的职业道德观,具备正直善良、弘扬正义的道德操守。法官人品是司法公信的重要保障,法官首要的人品是忠于法律,底线是廉洁。
在精神文化方面,以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室文化”为例,以不同庭室为特色,多角度展示法官和工作人员奉献岗位、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风采,起到了弘扬正气、鼓舞士气的文化效果。
(二)法官行为文化层面
法官行为文化是指法官在调节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法官的司法审判行为、司法宣传行为、司法社交行为等。
1.法官的司法审判行为,在于通过审判活动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制裁违法、定分止争、化解矛盾,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
2.法官的司法宣传行为,在于通过审判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秩序。包括公开宣判、庭审直播、以案说法、公布典型案例,组织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提出司法建议等行为。
3.法官的司法社交行为,在于通过法官严肃而谨慎的社会交往活动,避免因其不当言行而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以维护法官公正、廉洁、文明的司法形象。包括法官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约束业外活动、媒体发表言论等行为。
在法官行为文化方面,上海法院起步较早,2004年组织编写了《法官行为提示》手册,根据法院的工作流程、按立案、信访处理、调解、庭审、司法文书、执行、送达、值庭、司法礼仪和业外活动等10个环节分篇,提示法官应当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法官应当避免的情形,内容完整、要求具体,做法与香港法院《法官行为指引》类似。
(三)法官学识文化层面
法官群体的专业知识储备已今非昔比,但知识发挥的效用及社会认同并不成正比。一个人有无文化,除了知识外,更指人文素养,法官学识文化层面应侧重打造法官的思想文化,提升法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们在广泛读书学习,汲取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品味升华后形成的内在品质。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能够较理性对待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冲突;善于跳出自身利害得失、有较开阔的视野,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宽厚待人,摈弃野蛮粗俗,形成较好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等。
法官人为素养的提升,从法官自身来讲应该多读书,从法院内部来讲,应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应有针对性,侧重需求。有些地区的法院培训方式创新做得较好,培训机构提前在网上公布一年的培训内容,由法官根据意愿和具体情况,通过网络选择本年度参训的2-3个专题,经过相关审核程序后上报。这种“菜单式”专题培训给法官自主选择的权利,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效果较好。
总的来说,唯有正确理解和培养先进的法官文化,才能逐渐提高人民对司法行为的理解与认可,司法裁决的权威性也会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