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浅析

2017-02-13李琴

中国水利 2017年1期
关键词:泸州市泸州文明城市

李琴

(四川省泸州市水务局,646000,泸州)

泸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浅析

李琴

(四川省泸州市水务局,646000,泸州)

泸州市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以来,着力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水资源配置、防洪和供水安全、水环境修复以及水文化与水景观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两江四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小河流综合治理及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打造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醉美泸州”。

水生态文明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泸州

四川泸州,古称“江阳”,又称酒城,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水文环境独特。泸州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支撑不足,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局面未根本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泸州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泸州提出利用“两江润泽,城在水中”的自然格局,借山水之势,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打造出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醉美泸州”。2013年,泸州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积极构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水资源配置、防洪和供水安全、水环境修复以及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泸州市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

泸州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60.59亿m3。长江及支流沱江、赤水河、永宁河等纵横境内,过境水量十分丰富,达2 715亿m3。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 078 mm,但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匀,70%~80%集中在5—10月。多年平均年径流深540 mm,最大月径流多出现在7—8月,占全年径流量的20%~38%。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与城乡发展和农业布局需水失衡,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多,但水资源总量仅为9.8亿m3;长江以南地区耕地少,水资源总量高达51.78亿m3。

2.水环境

泸州市地表水是全市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用水及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也是沿江厂矿、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纳污水体。2011年,对长江干流泸州市城区段、沱江干流泸州市城区段、纳溪区境内的永宁河、泸县境内的濑溪河、合江县境内的赤水河,总河长共计168.0 km的河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年Ⅲ类水域河长107.0 km,占总河长的63.7%,V类水域河长24.0 km,占总河长的14.3%。在流经泸州市的沱江、濑溪河、永宁河和长江设置了8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和1个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对水质进行评价,发现超标污染指标为总磷、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粪大肠菌群数。其中,粪大肠菌群是泸州市地表水水质超标的首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化学需氧量及石油类超标主要是上游水土流失及农村面源污染所致。

3.防洪工程设施

泸州素有“江城”之称,境内河流众多,河道密集,长江、沱江两江穿城而过,赤水河、永宁河等大小支流沿南北方向汇入长江,每年汛期城市防洪形势严峻。近年,泸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建设了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已建各类水利工程37万处,拥有中型水库3座,在建中型水库4座。但是,泸州市堤防标准较低,堤防级别最高为20年一遇,乡镇堤防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偏远乡镇还无堤防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任务繁重。

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做法

1.构建组织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和综合治理

泸州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运用综合措施解决问题,不仅重视水务部门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还强调与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的统筹协作,成立了“政府领导牵头、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试点的各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组织和督促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将泸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市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等多方位的投入渠道。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期间,泸州共投入近80亿元,基本构建形成了水资源配置、防洪和供水安全、水环境以及水文化与水景观四大体系,全面改善了城市水生态面貌。

2.重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出台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

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泸州市认真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县、乡镇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考核体系;颁布了《泸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泸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及《泸州市阶梯式水价方案》,建立了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了水价形成机制和供水差别定价制度。

目前,《泸州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施细则》《泸州市用水总量统计办法》已完成初稿编制,《泸州市主要江河、水库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评价实施方案》《泸州市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标志设立实施方案》等已印发实施,水功能区监测及标志设立工作按方案有序开展,逐渐完善泸州市水资源管理制度。

(2)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

《泸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规划》已批复实施;《泸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5—2020)》《泸州市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重要支撑。

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0.46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7.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67;境内全国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4%,均在控制目标内。

3.开展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提升城乡防洪保障能力

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大力加强防洪保障能力建设。泸州引导社会资金约10亿元,建成各类堤防、护岸工程138.7 km。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16个,综合治理河道及清淤43.4 km。这些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城镇防洪能力,美化了城乡环境,改善了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了人水和谐的休闲景观。依托国家政策,泸州投入9 400万元,编制了全市城市洪水风险图,建立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了较完善的洪水预测、预报、预警、决策、调度信息系统,并加强对重点水库、河道采砂点、饮水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与堤防护岸、河道整治等防洪工程措施相结合,提高城市洪水预警水平和防洪减灾能力,为城市防洪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4.大力开展蓄水抗旱,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泸州以中小型水库蓄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在赤水河流域等主要旱区集中推进蓄水抗旱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旱期水资源缺乏、生产生活用水不足等突出矛盾。重视水源地保护,制定出台了长江、沱江、赤水河流域等主要干支流的生态保护规划,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定期开展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对水源地上游高污染高风险行业,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准入条件。

2013—2015年,泸州累计投入资金4.77亿元,解决了90.99万农村居民和4.03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保障了正常社会秩序。

5.加强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泸州深入开展主城区长江段、沱江段“两江四岸”水环境整治,拆除了河滩地上不符合规定的游乐设施、鱼馆、茶摊等商业摊点;清理整治了城区范围内长江、沱江水产养殖设施;关闭了赤水河流域、永宁河流域不达标的矿山、企业。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污水治理,重点流域26个污水处理厂、6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治理任务已全面完成。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建立了河道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使重点地区河段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泸州市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一级功能区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长江干流四川段)、永宁河滇川缓冲区、赤水河滇黔川缓冲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其他一级水功能区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6.开展水景观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泸州市依托“两江四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及中小型水库建设工程等,着力培育水利风景资源,开展水景观建设,发展水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水利经济体系建设。“两江四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充分利用长江、沱江沿岸的滩涂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建设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群落,提升滨岸带生态多样性。纳溪区引进社会资金2亿元,对清溪河实施综合治理,并与白酒酒庄文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深度融合,成功打造“花田酒地”水利风景区,实现了“最美生态环境小流域、最美生态旅游小流域、最美生态农业小流域”的规划目标;依托黄桷坝水库,积极招商引资1.5亿元,对上马河实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其供水、灌溉、防洪、发电及水生态旅游的综合功能。叙永县引入社会资金3 000万元,积极打造何家沟水生态旅游项目,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3 000元,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

7.开展水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水文明程度

水文化是泸州文化发展的根,也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灵魂。泸州的航运文化、城市文化、酿酒文化均以水文化为起源,长江、沱江扮演了泸州城市发展建设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两千年来泸州人民兴水利、避水害,也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文化遗产。泸州市重视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依托湿地公园、水源地、节水型企业等建设水情教育基地,积极弘扬传统水文化精神,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围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题,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内容内涵和水法律法规。在各主流媒体、网站、论坛开辟专栏,发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动态及经验,宣传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以“保护水生态,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传递到每一个家庭,推启全社会关心水、珍惜水、节约水的自觉行动。

泸州花田酒地小流域治理

三、措施建议

1.完善法规体系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防洪、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完善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及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法处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制定长期规划

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整体性、长期性的发展战略,全面谋划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布局。同时,全面推进防洪排涝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工程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落实,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3.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和相关工程的资金投入,水资源费、水利建设基金等资金,要对水生态文明试点创建、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及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资金筹措上,整合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擎、社会融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积极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试点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饮用水、污水处理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

4.强化科技支撑

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成立技术咨询委员会,为泸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建立借助“外脑”的智力支持机制,联合国家、省有关重点科研单位和高校,就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组织开展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关的建设内容、评价标准、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升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同时,做好自我人才培养,抓好水务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水务人才教育培训,树立科技兴水思想,总结提炼泸州市的特色水务科技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引进水务先进技术,加强水务科技管理。

5.推动社会宣传

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宣传和微博论坛等主流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目标、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学校,加强水生态教育工作,水生态文明从学生抓起。在公众层面,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公开揭露违法违规行为,引导社会各界献计出力、广泛参与,推动全社会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的认知度,改善文明行为方式。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反映社会各界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呼声,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培育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水生态文明观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营造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泸州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着力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水资源配置、防洪和供水安全、水环境修复以及水文化与水景观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由于泸州水利基础设施基础条件差、底子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量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需水结构上,生活及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增加,农业用水降幅不大;在需水空间上有向城市、工业聚集区集中的趋势。在“十三五”期间,泸州要继续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主线,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城市建设生态化以线带面,全力打造“山清水秀、人水和谐、景态自然、醉美泸州”品牌,推动泸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

[2]詹卫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实施举措探讨[J].中国水利,2015(22).

[3]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3(15).

责任编辑 张金慧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in Luzhou City//

Li Qin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Luzhou has placed a focus on implementation of string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optimized water allocation,flood control and safeguarding of water supply,rest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water culture and landscape upgrading.Water projects, such as river course improvement,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reservoirs,have been constructed for bettering off eco-environment in Luzhou.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water security;water environment;water culture;Luzhou

TV+X171.4

:B文章编号:1000-1123(2017)01-0031-04

2016-07-25

李琴,工程师。

猜你喜欢

泸州市泸州文明城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老窖
文明城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文明城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文明城市
泸州油纸伞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对泸州市游泳池安全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