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库,17载寻亲300家

2017-02-13■阿

莫愁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因库雅芳孤儿

■阿 友

基因库,17载寻亲300家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发生最严重的粮食短缺。困难时期,3岁的妹妹被母亲无奈舍弃。17年来,她执著寻找妹妹,机缘巧合中开设了寻亲驿站,举办寻亲大会,设立DNA比对基因库,先后帮助三百多个家庭团聚……

妹妹成了5万“上海孤儿”之一

1950年,吕顺芳出生于江苏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她上小学三年级时,正逢饥荒。树皮、草根都快被剥光吃净,只能吃田里的青草,吕顺芳的因为草吃得多,得了青紫病。

1960年春节刚过完,母亲谢秀妹决定,把3岁的小女儿吕雅芳送人。那天一早,谢秀妹抱着小女儿离开家门,坐上了中转前往上海的轮船。在上海火车站旁一个单位门口,她将小女儿往台阶上一放,掏出预先备好的烧饼,“你坐在这吃,妈再去给你买一个。”因为营养不良,吕雅芳一直不会走路。

当时走得坚决,但泪雨滂沱的谢秀妹一到家就后悔了。等她次日再返原地,却被附近的人告知“孩子当天就被送往北方了”。

改革开放后,吕家日子好起来。特别是吕顺芳头脑活络,1985年开始承包工程当老板,积累了丰厚家业。可那个送出去的孩子,依然是吕家人心头的伤疤。

吕顺芳见父母终日内疚自责,责任感油然涌上心头:趁父母健在,把妹妹找回来。工程不做了,她决定用10年时间寻找妹妹,若无果,也问心无愧不用再找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她和家人开始辗转寻找妹妹,却如同大海捞针,没有任何头绪。

2000年5月,上海电视台播报一条新闻,说唐山的一批孤儿回上海寻亲。通过那期节目,吕顺芳知道,当年将孩子送走的并非他们一家。困难时期,江南尤其是农村地区,有不少孩子因亲人无力抚养,被远送他乡。上海交通发达且相对富裕,被送往这里的孩子尤其多。由于弃儿数量严重超出上海承受能力,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至少有5万孤儿坐上北上列车,被送到了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地,他们被称为“上海孤儿”。

吕顺芳全家感慨万千,也萌生了希望。他们觉得,节目中提到一个名叫郑兰芬的人,特像吕雅芳。当年8月,吕家人和郑兰芬相约做了亲子鉴定,但结果显示,郑兰芬不是吕雅芳。

这次寻亲没成功,但吕顺芳结识了很多朋友。许多人寻亲的迫切、坚韧的信念,深深触动了她。她想,一个家庭再安逸富有,亲人的缺席、心灵上的缺憾也无法弥补。何不趁寻亲的机会,帮那些家庭寻找离散的儿女?

寻亲网寻亲会,一个人的轰轰烈烈

2002年5月,内蒙古赤峰“草原寻亲团”一行七人慕名来到宜兴。吕顺芳带着他们连续七天从早到晚走了好几个乡镇,一点线索也不放过。

辛苦奔波下来,有两位孤儿找到了亲生父母。看着他们团聚后欣喜若狂的场面,吕顺芳也陪着一起欢笑,一起落泪。到这年年底,吕顺芳采取实地过筛子探访的方式,帮助数十名孤儿找到了家,但自己的妹妹一直音讯全无。

2003年元旦刚过,吕顺芳母亲突发疾病,经一番抢救仍无力回天。弥留之际,她合上眼几分钟后又睁开,如此三四次。肝肠寸断的吕顺芳明白,母亲还在等一个人,遂上前承诺:“你把眼睛合上吧,我一定把妹妹找回来。”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吕顺芳剪下母亲的一缕头发,留待将来某天与妹妹进行DNA配对。

2006年年初,在志愿者的技术支持下,“吕大姐寻亲网”应运而生。网站将寻亲的上海孤儿,以及当年送走孩子家庭的近千份资料信息分门别类,放在寻人登记、失踪人员查询、网上留言、论坛等栏目上,便于大家免费查询、交流。时年57岁的吕顺芳开始学习打字和聊QQ,不到两个月就熟练掌握了要领。

吕顺芳还把网址印在名片上,利用一切机会做好寻亲网的推广。随着网站声名传播,她的“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市的几千名寻亲者。

她不厌其烦地收集每一个寻亲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征等资料上传,并与相关公益机构保持联系,信息共享,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寻亲者多一份可能。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让吕顺芳更加忙碌,每天早上7点,她准时坐到电脑前,晚上零点之后才关机。除了吃饭睡觉,她全天都在书桌前,时间一长落下了胃病。老伴没办法,只好加倍用心呵护她的衣食起居。三年后,在吕顺芳家中,寻亲者的照片、资料摆满了好几个柜子。

应大伙的强烈要求,2007年“五一”期间,吕顺芳在江苏宜兴官林镇举办首届寻亲大会。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500余名自然灾害期间遭遗弃的孤儿,与当地近千名寻亲者相互找认。虽然一些人通过长相、体貌特征、胎记等发现了疑似目标,但随后一做DNA鉴定,绝大多数人失望而归。

有了首次办会经验,在次年的寻亲大会上,吕顺芳在专业人士建议下,几经比较,邀请到北京一家权威司法物证鉴定中心基因数据库的工作人员,免费采集了500例寻亲人员的血样后,建立DNA数据库。此后,寻亲者不需要东奔西跑,只要把自己的DNA样品、个人情况邮寄到鉴定中心入库,数据库便会自动寻找相同基因。若当事人为父母子女这样的直系血亲,准确率为100%。若为兄弟姐妹等旁系血亲,准确率也在95%以上。

吕顺芳在寻亲会上

加速奔跑,扭转一个个终生遗憾

为推广基因寻亲,扩容寻亲数据库,此后稍有空闲,吕顺芳便跟着志愿者全国各地跑。在偏远闭塞的村落里,她四处问有没有谁家丢过孩子,一旦发现目标,便用随身携带的采血针、纱布采集基因信息。

目前,吕顺芳已经采集了超过3000人的基因数据。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她几乎年年都组织大规模寻亲见面会。每次办会,她总是跑前跑后,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方便。她家里常住着一些经济拮据的寻亲者,她不仅免费提供吃住,有时还买好票把他们送上车。每次组织活动,无数电话接得吕顺芳喉咙嘶哑,晚上十点多才能吃上晚饭,深更半夜还会被电话铃声惊醒。多年来,她为寻亲者牵线搭桥,每年光电话费支出就有数千元,加上招待寻亲者,几年中她花光了积蓄。

为便于和大家沟通,她甚至学会了十多个地方的方言,有的外地寻亲者方言口音重,电话、网络实在沟通不了,吕顺芳就通过书信联络。

苦心人天不负。2012年,经吕顺芳牵线,宜兴一位80岁的朱姓老人找到了离别四十多年的亲生女儿。老人邀请吕顺芳去家里吃团圆饭,吕顺芳盛情难却,买了一只大蛋糕前去庆贺。席间,老人的儿子悄悄掏出2000元钱塞给她,吕顺芳不肯收,“我要收钱这事就变味儿了。”2014年10月,通过网络基因库,河南安阳的白爱琴在时隔54年后,找到了远在江苏的亲生父母,而白母当时已96岁,这是迄今为止,吕顺芳帮助的寻亲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随着年龄增长,吕顺芳感觉精力越来越差。虽然她有点灰心,父母都已过世也未能兑现找到妹妹的承诺。但一想到弃儿们最小的都已六十来岁,望眼欲穿的父母们实在拖不起了,再找不到亲人将成终生遗憾,她又跋涉在寻亲路上。

吕顺芳现在还有个担忧:寻亲难就难在亲子鉴定费上,合作的那家寻亲基因库经她多番沟通,虽然给出的旁系血亲爱心检测价为每人1500元,但事实上,许多人由于经济困窘,根本拿不出这笔费用。吕顺芳呼吁,“如果有哪个爱心企业能赞助这些鉴定费,或者有关部门能够出一部分钱,规定80岁以上的父母,找50岁以上的亲人可以免费鉴定,我们就会做得很好。”

17载付出终不悔。吕顺芳始终理解自己的父母并非不爱孩子,当时的情形下,他们就算背一辈子的骂名,也要让孩子找条活路。而老天虽一直没有眷顾她,但她追寻的心坚如磐石……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基因库雅芳孤儿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④ 库丽塔与孤儿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小情绪
清单
关乎非遗的蚕种“基因库”
赵氏孤儿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开始运营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