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仓,享受时光的馈赠
2017-02-13依江宁
■依江宁
旧物仓,享受时光的馈赠
杨函憬
爱淘旧物的达人不少,但“旧物君”杨函憬已到一定段位。他用十二年时间收集“破烂”,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古厨房和生活美术馆。
与厦门许多年轻人一样,杨函憬喜欢充满创造力的工作、不给别人打工的自由、具有美感的生活方式。
将他这些喜好融合的,是一间开在老别墅里的咖啡馆。装修布置中,为配合别墅原有的怀旧风格,他四处找寻百年来的老物件:龇牙咧嘴的柜子、各种材质的老衣箱、大大小小的鸡公碗碟……几年后,咖啡馆关张,他的“破烂”倒积攒了不少。
2012年7月,他找到一个一千多平方米的仓库,用了30辆卡车,才把旧物集结到此。旧物仓慢慢成了一个开放的博物馆。有人来追忆童年,有人来淘宝寻物,有人纯粹好奇来看看“旧物君”。
“这个我小时候玩过”“这个我外婆家也有”,访客们总是这样说,触动了杨函憬的心。不久,他开设了实体店“goodone旧物仓”,客户在第一年以厦门的店主、设计师为主,第二年即扩展至全国,现每年有80万至1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淘宝店也同期开设,进行大量的衍生品生产。
杨函憬主推的产品,是上世纪普遍使用的旧花砖。这些地砖、墙砖在民国老别墅中已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流行过。它们接近中国传统审美,颜色多是黄绿白相间,四块拼出一朵花。
2014年,厦门开建地铁,在老城区的挖土机轮下,花砖们等待着消亡的命运。杨函憬自此收集花砖,现已持有近5万块。
在杨函憬看来,厦门花砖源自南洋,保持了最好的工艺传承。一块砖的制作,要经历制模、注浆、注色、晾晒、打蜡等许多工序,在颜色、花纹上富有独特性,“超越了大家对水泥的想象”。
他的团队把老花砖做成精致胸针,嵌进桌子,做成冰箱贴,印上棉布缝制环保袋……这些小物件受到广泛热爱,唤起了更多人心底对老厦门以及复古美学的追忆。
杨函憬在团队内设了一个城市记忆工作组,其工作,是把物件分类整理、拍摄,并去探求消失的故事,最后集结出版、展示。这个展已连续做好几年了。
最近,杨函憬还在筹建生活美学馆,里面有一座花砖的体验式再现工厂,有旧物仓、杂货学,还向公众开放,传授一些消失的老工艺。
2016年6月,旧物仓浩浩荡荡搬了一回家。新址在一个改造过的老卷烟厂里,近8米的挑高,很气派。当旧食器越积越多时,杨函憬就想象出一个从前厨房的模样。是否能让它们重回人间烟火?
旧床板、老抽屉、老窗架、老碗器,一个带着理想味的中古厨房诞生了。杨函憬兴奋地想:有了从前的厨房,那从前的料理又在哪里呢?他打电话问故乡小镇上的妈妈,从前的一个水稻品种还有没有。妈妈说没有了,连种子都找不到了。
杨函憬挺震惊,原来老食材跟旧物一样,也在逐渐流失。他决定去探寻国内一个个小产区的原生风物,团队中也慢慢有了专业的风物猎人、风物评测师、料理创作人等等。中古厨房因此成为国内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食材评测中心。
一切准备好后,杨函憬开放了小场的中古家宴。家宴上,有团队寻觅了很久的传统稻米,有武夷山野生的红菇,有古法熏制的腊肉,有归乡自酿的甜米酒,有高原上的小土豆,还有妈妈们秘传的私房食方……
越来越多的人聚在中古厨房,包括美食家欧阳应霁、艺术家王小慧、创意大咖李欣频、五星级大厨大刚先生、把食物写入人心的编剧作家柏邦妮……他们被称为“中古来客”。几个月间,中古厨房的粉丝达到数万人。
在即将开放的2.0版的中古厨房中,杨函憬将集开放厨房体验、中古家宴预约、风物集成小店以及美食课程、美食聚会、美食主题书店等经营内容为一体,甚至共同相约一场风物旅,跟着食材去旅行。
从时光里自然生长起来的事物,必须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杨函憬说:“一切不设限,我们可以一起来,从现在开始想象并营造。”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赵莹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