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2017-02-11孙昭甜胡杨峰
耿 林 孙昭甜 胡杨峰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耿 林**孙昭甜**胡杨峰*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调查了300名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并对不同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不同的对策研究,以缓解就业心理问题,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心理与社会需求脱节,焦虑、急躁、从众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如何解决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就业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李会勤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2016年大学毕业生超过770万人,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基本趋于同一水平,学历不再是单位招聘的首要因素,反而对大学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知识转化率低和创造力弱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毕业生家庭条件的好坏也是影响就业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郭薇在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中指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就业心理特征,但也有个别情况出现不积极状态[2]。了解毕业生的家庭背景有助于分析解决其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2015年12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300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结果显示:61%毕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46%的毕业生存在从众心理,约30%的毕业生存在急躁心理,另外还有约5%的毕业生存在自卑心理,个别毕业生存在抑郁、偏执、自负等不良心理状态。
针对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毕业生自身是否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为此,我们对就业心理调整情况和自我调整效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8%的毕业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调整就业心理,其中效果显著的占16.33%,效果一般的占19.33%,效果不明显的占64.33%,就业心理调整情况见图2,自我调整效果情况见图3: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的300名同学存在多种就业心理问题,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毕业生能够通过自我管理得到较显著的改善,大部分同学在面对就业心理问题上显得非常茫然,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图1 就业心理问题情况
图2 就业心理调整情况调查
图3 自我调整效果情况
二、加强教育,正确认识就业是改善焦虑、急躁心理的根本措施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急躁,有各种不必要的担心,精神上高度紧张,烦躁不安,甚至出现失眠的现象,行为主要表现在不知所措、手忙脚乱。造成焦虑与急躁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的认识就业。
针对焦虑和急躁心理,学校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通过讲授《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让同学们明白就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就业是我们从大学走向社会的必要途径,就业难的问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走进社会。就业并不可怕,它是我们学习到达一定层次,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追求十全十美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建立一条先择业,后就业,再创业的道路。另外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期望值不要太高,重点关注自己适合的职业,平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未来求职时才有更多胜算。最后,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办公室,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够从心理层面对有就业焦虑与急躁的毕业生加以专业的辅导,能够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改善焦虑和急躁心理。
三、树立典型、明确目标是缓解择业从众心理的有效措施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己的判断、认知上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俗称“随大流”,李雪[3]在研究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调控指出,大学生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我们要利用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指的是择业从众心理,根据河北农业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以及毕业生离校半年调查,超过30%的毕业生有意愿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就业地点成为了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在渤海新区工作。后续调查显示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满意程度。
如何解决择业从众心理,一方面利用毕业生从众心理,树立择业典型,选取就业意向强烈、有明确择业目标的毕业生以及专业的就业创业教师组成择业智库团,深入到其他同学当中,宣传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做符合自身条件的选择,不盲从。另外,建立长期的择业反馈机制,选取典型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为准毕业生做择业指导,从实际出发,讲授职场经验,为同学们提供就业典型模范。另一方面,随着学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考研意向,但当毕业季来临之际,原本考研的心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冲击,会怀疑考研是不是必要的,会发生动摇,乱了方寸,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多场考研经验交流会,让有考研意向的同学明确、深化目标,坚持不懈;另外,有些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中间徘徊不定,目标难以确定,抉择困难,对此,我们组织同学们对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进行了测评,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做出最佳选择。
四、正确定位、合理期望是改善毕业生自卑心理的主要途径
毕业生产生就业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付萍[4]在研究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与对策中指出产生自卑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分别是个人原
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对此,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对策,逐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自卑心理。
针对毕业生就业自卑心理,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研究,针对大学生心理不成熟,认识分析问题能力不强造成的个人原因方面,我们主要采用的措施是心理疏导以及就业培训,主要通过学校的就业课教师对毕业生就业认知方面进行培训,使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工作,避免能力不足而又眼高手低。根据人职匹配原则,找符合自身条件的工作。
另一方面,增加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了解毕业生是否存在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个人与家庭期望有差异而造成就业自卑心理的出现,通过协调,将个人与家庭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因此类原因造成的心理自卑。
再者,学校方面可能造成学生产生就业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包括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和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不细致,针对这一情况,校区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增加了就业实践活动室,宣讲室,职场模拟室供学生们利用。另外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为了应对毕业生简历中存在的问题专门成立了简历诊室;还开办了多场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就业自卑心理,我们做的是以疏导为主,努力做到让毕业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害怕就业就是因为不了解就业,不了解自己,当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适应它。
最后针对个别毕业生存在的抑郁、偏执、自负等就业心理问题,我们采用个别了解、单独辅导、积极与家人沟通等多种方式,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近年来,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如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04):34-38.
[2]郭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112-115.
[3]李雪.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调控[J].黑龙江教育,2008(Z1):57-58.
[4]付萍.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与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2016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研究样本(课题编号:JRSHZ-2016-01013);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创新能力培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SK201621-3)。
G
A
**作者简介:耿林(1987-),男,汉族,河北黄骅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学工办就业办公室,科员,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孙昭甜(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学工办学生管理科,科员,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胡杨峰(1982-),男,汉族,河北怀来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