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郓城方言探微

2017-02-10宫文文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声调韵母声母

宫文文

摘要:本文在搜集大量郓城方言的基础上,着重从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对比分析郓城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以期揭示郓城方言的一些特色。

关键词:郓城方言;声母;韵母;声调

山东郓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中原官话的一种,既然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那么郓城方言与普通话就会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方言与普通话也是有差别的,在钱曾怡先生对山东方言区的划分中,郓城方言属于西区西鲁片。下面从语音的三个方面探讨郓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从语音方面看郓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郓城方言中的声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差异

1.普通话有22个声母,郓城方言有23个声母。

郓城方言比普通话多一个[v]声母,因为有些人把合口呼零声母发成了[v]音。

普通话 b[p] p[p'] m[m] f[f] d[t] t[t'] n[n] l[l] g[k] k[k'] h[x] j[?]

q[t??] x[?]

zh[t?] ch[t??] sh[?] r[?] z[ts] c[ts?] s[s] (零声母)

郓城方言 b[p] p[p'] m[m] f[f] d[t] t[t'] n[n] l[l] g[k] k[k'] h[x] j[?]

q[t??] x[?]

zh[t?] ch[t??] sh[?] r[?] z[ts] c[ts?] s[s](零声母) v

例如:“语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为[ yǔ wén ],在郓城方言里就变成了[ yú věi ]。

2.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作零声母的字,很多在郓城方言中变成了有声母字。情况大致如下:

(1)合口呼零声母音节在郓城方言中读成了[v]声母。

例如上面所举例的“语文” [yú věi]等。

(2)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零声母“er”音节,在郓城方言中读成 [l?]或者近似[ l? ],

例如:“二、洱、珥”等字,在普通话中为[ er ]。在郓城方言中读成了[l?]。

因此郓城方言中零声母字比普通话少很多。

3.在普通话中发音为舌尖后擦音的sh[?],在郓城方言中一部分读为sh[?],一部分读为f[f]。这一点也是郓城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为明显的一点。例如:

例字 刷牙 看书 喝水 沙发 谁

普通话读音 Shuā yá Kàn shū Hē shǔi Shā fa Shúi

郓城方言读音 Fā ya(24) Kǎn fū Hē fēi Shá fa Shéi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系中声母[ sh[?]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普通话相同的的声母

例如:“谁 [Shúi]、芳香[Fāng xiāng]、沙发[Shā fa]”等。

另一类则是变为唇齿音f[f]声母。例如:大树[Dǎ fu(213)]、刷牙[ Fāya(24)]、喝水[Hē fēi]等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在郓城方言中与合口呼韵母[u]相拼的声母sh[?],变读为唇齿擦音[f]声母;韵母除了单韵母[u]声母不变外,其他都丢掉[u]声母,变成相应的开口呼韵母。当不与合口呼韵母[u] 相拼合时声母sh[?]保持不变。

sh[?]声母的这点变化也是郓城方言中非常明显的一点,因此在分析郓城方言sh[?]声母时要注意按普通话分为声母f[f]、sh[?]两组声母。

我们知道普通话中声母f[f]是由中古重唇音“帮”组声母与合口三等相拼分化出轻唇音“非敷奉微”的,随着语言的发展,轻唇音“非敷奉微”逐渐合流,就演变成现在的唇齿音f[f]声母。

在菏泽方言中关于声母sh[?] 唇齿化形成的原因,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张世芳在《中原官话知系字读唇齿音声母的形成与分布》(2004)中提出sh[?]声母唇齿化是因为[u]介音与声母sh[?] 的强摩擦化而形成的。[u]介音是舌面后高元圆唇元音,它的发音方式为:发音时,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后缩,使舌面接近软腭。而声母sh[?] 是舌尖后擦音,它的发音方式为: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因此当二者相拼合是就会产生摩擦,摩擦的发音负担可能由双唇或唇齿分担,结果就是使声母sh[?]的发音逐渐淡化,进而形成新的声母f[f]。而[u]介音是声母sh[?]演化为f[f]声母必不可少的条件。

另外有人认为[ u ]介音本身的发音会对声母产生圆唇化的影响,发音时舌根上台,唇齿之间的轻微接触,使声母sh[?]前化为唇齿擦音声母[f],这是语音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鉴于郓城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外在因素,它的语言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不管哪种说法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郓城方言中这种演变并没有形成系统,只是部分舌尖后擦音唇齿化,细心观察这些变读的基本为一些日常生活用语。郓城处在知系合口呼字唇齿化现象的过渡带上,新派普通话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唇齿化现象或许越来越弱化最终以致消失。

4.与大多数中原地区一样,菏泽很多地区的方言在读音上都受到中原官话音韵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郓城县。菏泽作为戏曲之乡(民间流行山东梆子、大平调、两夹弦、等等),因此在方言白话口音中至今仍保留有中州韵“尖团字”和“上口字”等。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j、q、x的出现是语音史上比较近晚的事情,分别是从“精”组(z、c、s)和“见”组(g、k、h)分化过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音j、q、x在郓城方言中读作两套,即所谓的“分尖团”,一套读作z 、c、s,叫做“尖音” ;一套读作j 、q、 x ,叫做“团音”。

下面是“分尖团”的代表字:

尖音字:精(jing)zing、清(qing)cing、心(xin)sin、邪(xie)sie、鸡(ji)zi、天津(zing)

团音字:斤(jin)、金(jin)、紧(jin)、尽(jin)、禁(jin)

应该说明的是这种“分尖团”并不是每个说郓城方言的人都这样发音,这种现象大都是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因为他们的方言发音受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影响不明显,因此保留了比较纯正原始发音。

(二)郓城方言中的韵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韵母差异

1.普通话有39个韵母。郓城方言有38个声母。

在普通话中“weng”能自成音节,不需要与其他声母相拼。在郓城方言中没有“weng”韵母,凡是读“weng”声的一律读为“ong”。例如: 翁 嗡 瓮 蓊 滃等。

2.普通话中部分拼“ai”韵母在郓城方言中与双唇音“b、p、m”或者“zh、ch”声母相拼时读为“ei”韵母。 例如:

白、呗、百、伯、掰:bei 拆:Chei 摘、宅、窄、 斋:zhei

普通话中部分拼“e”的韵母在与“z、c、s”相拼时,在郓城方言中读作“ei”,且“z、c、s”有时读为“zh、ch、sh”。例如:泽:普通话中读音:ze 郓城方言读音:zhei。测:普通话中读音:ce 郓城方言读音:chei。塞:普通话中读音:se 郓城方言读音:sei。

另外,普通话中少量舌尖中音与舌根音在与“e”相拼时读为“ei” 。

例如:“得到”读为“dei dao”;“特大”读为“ tei da”;“勒索”读为“lei suo”;等。

3.普通话音系中双唇声母“b、p、m”与舌面元音“i”相拼时,在郓城方言中读为“ei”。

例如:笔:普通话中读音:bi郓城方言中读音:bei。披:普通话中读音:pi 郓城方言中读音:mei。

谜:普通话中读音:mi 郓城方言中读音:mei。

当唇齿音“f”与韵母“ei”相拼时,在郓城方言中有的字读为“fi”,明显丢掉了韵腹。

例如:飞、费、肺、肥,普通话中的读音为“fei”,在郓城方言中读为“fi”。

郓城方言的韵母系统中细微复杂的变化以及特征仍有很多,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探明。

(三)郓城方言中的声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调差异

郓城方言的声调有四个,在调类上与普通话是一致的,且调类名称也相同,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们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调值上。

例字:

山: 阴平 普通话调值:55 郓城方言调值:214。

明: 阳平 普通话调值:35 郓城方言调值:52。

水: 上声 普通话调值:214 郓城方言调值:55。

秀: 去声 普通话调值:51 郓城方言调值:412 。

整体来说,郓城方言声调系统的调值与普通话调值相去甚远。当然这只是郓城方言声调系统的一般规律,还有很多读音并不完全遵循这个规律,这也是鲁西南地区人们发音的独特表现。

二、结语

郓城方言是郓城人民通用的交际工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方言也在不停的变化。但是郓城所属的鲁西南地区内部的方言发展变化情况并不是一致的,这使得鲁西南方言日益丰富多彩。本文仅从郓城方言的语音方面着手分析了郓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因能力有限今后还需继续努力,把自己家乡的语言做进一步阐释,使其他地区的民众更多的了解郓城方言。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声调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声调符号位置歌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