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线的特征

2017-02-10于钧如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骨法用笔中国画

于钧如

线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语言符号,是中国绘画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线,作为中国绘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线造型。在中国画的表现过程中,线是落实意象唯一的造型手段。中国画的造型能力也就是指用线来表现物象、落实意象的能力。二、线的书写性。书法中线与绘画中线有着同样的审美标准。三、线能抒发画者情感,即在描绘线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对线的粗细、疏密、轻重、缓急的勾勒来宣泄情感、抒发个人的志向。

一、线是中国画的造型之骨

中国画运用线直接在所描绘事物的结构中找出他们的客观原型,表现出所绘事物形体状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并运用线的各种变化表现事物的各种特殊状态;运用线在人们视觉上的差异,表现事物的质感;运用线的不同结构方式产生不同张力,表现事物的量感;运用线的不同造型和浓淡干湿变化,表现事物的层次与深度;运用线的穿插、重叠、疏密、虚实,表现节奏与韵律等。

南朝的谢赫“六法”中有“骨法用笔”这一种理论。李泽厚指出:“‘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功能和传统,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简历起来:‘骨法用笔(线条表现)比‘应物象形(再现对象)、‘随类赋彩(赋予色彩)、‘经营位置(空间构图)、‘转移模写(模拟仿制)居于远为重要的地位”[1]。“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命脉。在绘画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气韵生动”,最重要就在于 “骨法用笔”。而“骨法用笔”着重强调的是线,即所谓“骨线”,它“不单是纯粹的轮廓线,它既是骨架子,支撑画面的骨线,同时又是物色形体的结构线”[2]。

在《簪花仕女图》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周昉对骨法用笔的运用和理解。首先,作者从整体画面考虑,根据整个构图和造型的需要,画面中的线会呈现出不同的用笔方式,线更多干脆利落的转折,在使用长线时,往往也在追求‘一波三折的效果。“在线的运用上,突出了线性能的各种特点:在描绘仕女面部和手指时,下笔稳重准确,力求均匀,刻画生动。而眉眼线粗细有变,用笔有实有虚,自然洒脱且顾盼生姿。长裙上的图案和衣纹上的用笔,信笔而成,自然顺畅,而转折处若断若续,赋予了它们灵巧、生动的活力”[3]。对于图卷中第一位贵妇的勾法是骨法用笔的集中表现:每条线条都经过起笔、运笔、收笔,即“一波三折”,中锋用笔的线,不仅行笔果断、而且稳健,特别突出表现白色衬裙上精细洒脱的花卉图案的勾法以及赭色纱衫劲挺流畅,用含蓄的线描是骨法用笔的又一体现。其次,从画面的背景中可以看到,对于辛夷花和假山石的用笔上不像人物那么工整细致,而是用重墨、比较写意的线条勾出假山和辛夷花的枝干,并用小笔触皴出山石上的凹凸关系,用稍淡的墨线勾出辛夷花和花叶。线条勾勒的饱满、圆润与花干的苍劲、老辣形成强烈的对比。对于尾部的勾勒,则是用笔谨慎,虚笔虚收,两头细,中间稍宽,每笔之间都有余地以免连成一片,重点为了突出羽毛的蓬松之感。而在刻画小狗时候,用重墨勾勒黑色毛皮部分,白色毛皮部分则用淡墨勾线,用笔虚实有变,两头细、中间粗,使线条之间均匀有序。周昉运用不同的用笔方式来描绘不同的事物,以确保形象塑造的准确性,生动性。

周昉灵活运用骨法造型,塑造出来的仕女形象,具有那个时代的美感,“线描细劲流畅而富有韵律,很好地表达出贵族妇女浓丽丰肥之态和细腻柔嫩的肌肤特点以及高级丝织品细柔透明的质感”[4]。用笔的长短、粗细、轻重、虚实、快慢、顿挫、穿插等所构成美感都直接影响着绘画作品中的画面表现。这为确定线在中国绘画技法中发挥巨大作用而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画中线的书写性

在文人画中以书入画之所以得到极大的发展,主要有两点原因:一,在宋朝,文人画家几乎都的是书法家,如苏轼兄弟、米蒂父子、徐渭、八大山人乃至“扬州八怪”等人,他们在书法上的精深造诣和成就使得其对绘画中线的表现技法更加娴熟。这些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把书法线从技术到精神、从形质到神采运用到绘画当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二,到唐朝,书法体系的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时期,特别是楷书。“颜筋柳骨”的出现,使书法之“法”达到一定高度,无法再纵向发展,这就使得宋代文人在“唐书尚法”之外寻找新的突破。于是,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首的文人们自觉的肩负起这一使命,开辟了书法的另一种形式——“尚意”书风。

三、中国画中线具有寄托画家情愫和展现自身审美情趣的作用

中国画用的毛笔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在用线表现客观内容的同时,往往通过线不同的用笔方式,从而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性格和主观感情。线的组织编排、线的构成位置、线的自身转折起伏中必然都包含了画家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

不同画家,有着不同性格、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同样,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不相同的,正是由于这些个不同才构成了每位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线,作为画家呈现在纸上的表现形式,不仅表现出对事物的感受,而且与画家性格和主观意志相符。画家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线的表现形式,使之在画面上呈现出画家的喜怒哀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用什么样的线来表达。常言说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我们也可以说—线如其人。

线,由始至终体现在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中国画的精髓是––线所构成的生命。线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事物的外在形体,同时也表达画家的内在心灵。所以说,中国绘画艺术中,线不仅仅有表达“应物象形”的作用,而且具有表达事物的内在本质的特征。因而,中国画家们也将其自身修养、性格、学识等都融合于线的表现当中,给予了线在中国画中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得历程,见《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103.

[2]叶尚青.潘天寿论画笔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125.

[3]《古画·临摹·实技》许身玉前言.

[4]陈聿东.名画鉴赏[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第一次版.

猜你喜欢

骨法用笔中国画
找不同
浅议谢赫“六法”之“骨法用笔”
中国画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骨法用筆 繼承傳統——梁贵臣人物画赏析
“骨法用笔”新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