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怕丢,不用赔

2017-02-10李悦徐玲玲

大学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书林文华文库

李悦+徐玲玲

文华公书林的诞生与拆除

1900年,美国人韦棣华来到中国探望武昌昙华林的弟弟韦德生,后来进入文华书院教书。韦棣华在教学中发现,学校书籍极为缺乏,她觉得应该建立一所图书馆来解决学生的课外阅读。于是,韦棣华在讲课之余将校园一间叫做“八角亭”的小屋发展成藏书室,形成了最初的馆藏。

至1903年已扩大到两大间,取名为 Boone College Library(文华书院藏书室)。藏书室在文华校园内大受欢迎,韦棣华发现“在全中国没有一所可以正确地称为公共图书馆的设置”,这又使她产生了发展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念头。1906年底韦棣华再次回到美国,一方面进入纽约的普拉特学院学习图书馆知识,另一方面积极筹集社会捐款、书籍以建造新图书馆。

1908年,韦棣华返回武昌,她用所得的捐款在文华书院附近购得一块地皮并开工建设。 1909年5月,文华书院正式更名为文华大学, 1910年文华大学图书馆正式建成,命名为“文华公书林”。

1922年扩充改造竣工,改造扩充之后的文华公书林比原来扩大了三分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武汉沦陷后,文华公书林被日寇所占,馆舍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1950年后期华中师范学院从昙华林迁出,原址移交给湖北中医学院。 1990年代文华公书林旧址被拆除了。

“公”就不能怕丢,只怕不来借

“文华公书林”,即民众化之公开图书馆,这个文雅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公”字,强调“公共、开放、共享”的意义。而在了解文华公书林历史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公书林之“公”字实施起来实属不易。现在我们对公共图书馆并不陌生,但在文华公书林建成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公众对它并不了解,学生也缺乏在图书馆钻研求学的习惯,以至于文华公书林成立之初,每天到馆阅览的人寥寥无几。为了吸引读者,韦棣华带领文华公书林的工作人员在校内外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号召人们前来利用,并给来馆借阅者以周到的服务。韦棣华除了访问武汉各中学校长,希望他们给予支持外,还在公书林推出了春秋两季演讲会,以这种形式吸引学生、读者和听众。

在馆内实行开架借阅,给读者较大的自由选书空间,使读者可以在阅览室内通过直接接触书本和翻阅书本来确定借阅书籍,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没有先例的,在欧美也只有少数图书馆试行。

采取开架阅读制度虽好,但难免有图书损坏和丢失,韦棣华认为“公开制虽不免有书籍损失的事,可是对于阅者的利益要大”。当时文华大学许多人极力反对韦棣华的做法,他主张闭库,严格限制校外人员出入公书林。但韦棣华认为,对损坏图书的人要全面告诫,加强教育,使他们及早纠正不良习惯,但不能因少数人的不良习惯拒绝社会公众的读书需求,闭库与限制人员的做法违背了文华公书林的初衷。校方不能改变韦棣华的做法,便在经费上多方克扣,进行刁难,但韦棣华依旧毅然决然地实行了开架借阅制度,独立支持公书林。后来继任文华大学校长克尔曼在开架阅览制度上支持韦棣华,公书林才恢复原有的事业。

更为可贵的是文华公书林的开放程度,它是完全对外开放的。文华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凡武汉地区,各机关、学校及一般民众均可使用。当时还是私人藏书的中国,只有一些教会大学可以对外开放,但大多数教会大学图书馆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如圣约翰大学图书馆规定,除了学校师生外,同学会中以及校外人士经特别介绍而认可者,都可来馆借阅,但仅限于白天。

由于读者很快增多,公书林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到武汉三镇。为了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韦棣华又采取了巡回文库的措施。所谓巡回文库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图书运到馆外的固定地点以便借阅或者直接送书上门的一种服务方式,也被称为“流动图书馆”。

由于文华公书林地处武昌城东北隅,读者往来不便,韦棣华于 1914年“兴巡回文库,将各种适用书籍,每五十册至一百册,装箱分送各欲借书学校机关陈列,以便就近阅览。”不仅如此,每隔几周还会对书籍进行更换。

虽然韦棣华的初衷甚好,但是一开始想要借书的单位并不敢借,怕有损坏,要赔偿。韦棣华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说如果不是有心损坏,不需要赔偿,这样借阅的人才多起来。1926年,巡回文库的服务范围有 23处,不仅有武昌城内学校,还有附近地方的学校、团体。到 1932年巡回文库的借户已经增加到 57处了。

我在一份 1932~1933年巡回文库的调查表中发现,文华公书林巡回文库的借阅范围广泛,借阅登记的不仅有学校、个人,还有各类商铺、医院、政府部门,比如“协和药房”“熊万舆银楼”“李新茂煤栈”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效果正是对“公”字做出的最好佐证。

无法再见的遗憾

对文华公书林了解得越多,就越想看看那是怎样的一座图书馆,遗憾的是昙华林再也寻不到文华公书林的旧址,所幸我在周洪宇先生写的《不朽的文华》中找到了公书林当年的风貌,书中这样记载:“公书林以书库为中心,居大厅中央。长长的大厅内一排排双面架上陈列着按杜威法分编的精装图书;侧面靠窗设有阅鉴座,读者座厢前后也是靠背双面书架,排列成套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经典巨著,琳琅满目,书背上的金字从窗玻璃上透过的阳光下闪烁可见,给人一种宁静之感。”

责任编辑:徐玲玲

更为可贵的是文华公书林的开放程度,它是完全对外开放的。

文华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凡武汉地区,各机关、学校及一般民众均可使用。

华中师范大学新老图书馆交接之处的文华公书林长廊,介绍了文华公书林的历史

参考文献:

彭敏惠,张迪,《文华公书林建筑考》

梁建洲,梁如,《我国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教育的摇篮——记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沈祖荣,《在文华公书林过去十九年经验》

周洪宇,《不朽的文华》

猜你喜欢

书林文华文库
专家文库
心跟祖国在一起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填 数
陈文华
专家文库
倪文华 作品
书林穿梭
叶德辉与《书林清话》
《书林掇英》整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