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岛《回答》:理性姿态的思考,掷地有声的回答

2017-02-10叶舒阳

文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朦胧诗北岛理性

内容摘要: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北岛的诗歌风格以深沉、冷峻、凝重著称,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代表作《回答》以其贯穿始终的理性批判精神、深沉的历史哲学意识和强大的语言艺术张力,引发了新一代青年对使命、对抱负的追问与思考。

关键词:北岛 《回答》 朦胧诗 迷惘 理性 批判精神

北岛的名作《回答》一诗,写于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中,政治色彩浓厚,表达了作者对“文革”时期黑暗、荒谬的现实社会的痛恨和挑战,表明了自己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坚定决心。铿锵有力的四个字“我不相信”,不仅奏响了那一时代的“最强音”,也成为从迷惘走向觉醒的一代青年对现实最严肃的“回答”。作者通过诗歌的“起承转合”,巧妙凭借“冷抒情”的笔法,构建了一个“悖论式”的逻辑空间和一个独立、却又完整的“自我”形象,宣告了自己将同已逝的历史时代彻底诀别,并在摧毁现存世界的基础上,迎接更多不可知的挑战,从“未来意识”之中捕捉希望与转机。

诚然,对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而言,《回答》一诗仍旧具有超越时代的穿透力和感召力。作品以其贯穿始终的理性批判精神、深沉的历史哲学意识和强大的语言艺术张力,深深震撼着、感染着千千万万读者,引发他们对新一代青年使命和抱负的理性思考。

初读此诗,诗人的英雄气概、悲壮精神如积蓄已久、喷薄而出的血泪,一字一句打在读者心头,意欲鸣响时代的最强音。诗中自然流露的激越愤慨却又不失庄严凝重的诗意氛围更是令读者心潮澎湃,极具振聋发聩的力量。

结合时代背景细细品味,十年动乱中一代人曾经备尝的迷惘和痛苦,“文革”后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和声嘶力竭的呐喊,都像过电影般历历在目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正如北岛自己所说,他自青少年时代起,便生活在“迷失”之中,而通过写作寻找“方向”则是自己生活的唯一动力。很明显,这种方向不是明确不变的,它是一种信念,对“不信”的信念。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即便在绝望的迷惘之后,北岛仍能写出这样发人深省的字句。“通行证”控诉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则表明高尚者被摧残的命运。“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倒影”则喻指死者的冤屈。这一反一正的意象组合,这截然相反的命运归宿,在“公正”的天平之上,作者似已道出了玄机。“冰川纪已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连续的反问再次道出了作者心中的质疑: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文革”时期已经过去,为何社会依然险恶丛生、矛盾重重?为何人们的内心依旧充满阴影?新时代的曙光已开始召唤年轻的心灵,然而个体终究渺小,民族再生之路究竟何时才能冲破消极变通的束缚,拨开往日伤痛的阴霾?于是,一个“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的坚定的声音来了:我——不——相——信!一字一顿,似是不屈的呐喊,又像无畏的挑战,俨然一部誓与荒谬时代彻底决裂的“宣言书”!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作者甘愿成为“第一千零一名”挑战者,更是将自己不屈的决心和同旧时代势不两立的勇气抒写得淋漓尽致。

诗人又是叛逆的。他质疑暴力世界,怀疑一切形式的虚妄和浮夸。具体而言,他不相信“天是蓝的”;不相信“雷的回声”;不相信“梦是假的”;不相信“死无报应”。一连串气势非凡的排比不仅彰显了他清醒的思辨和否定怀疑精神,同时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将具体的自然万物和模糊的理性情感完美结合,运用意象化、象征化手法,模糊勾勒,大胆想象,在政治抒情的同时,开启了朦胧诗的兴象之美,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到来。

然而,诗人并未将个体情感局限于批判和怀疑之上,在直面苦难的同时,他也愿意主动承担未来的重托,承担自身肩负的责任:“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这是怎样一种英勇的情怀和毫不犹豫的担当!前两句虚怀若谷,书写个人理想;后两句居高临下,观照生命意识。这样浓郁的人文关怀和醇厚的艺术容量,谁还能说婉转低回的朦胧诗只书写小我悲辛,不顾及家国理想!北岛,正是他,“前无古人”地开创了朦胧诗的先河,又“后无来者”地将朦胧的艺术手法与政治抒情的理想主题完美融合,这样的精神素质和艺术诗情怎能不让每个读者为之震撼,为之动容!

理性姿态的思考,不仅包括批判、质疑和责任的担当,还要传达对未来的企望。诗的最后一节,“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强大的再生力,也体现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救赎意识以及对美好未来、光明前程的无限向往。

至此,诗歌结束,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北岛诗作深沉、冷峻、凝重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现代主义特征,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悲壮宏阔、史诗一般的画面,令读者的心绪久久难以平复。那炽热的时代精神和对广义人生、大我追求的诗性思考,不仅迸发着“迷惘一代人”沸腾燃烧的青春热血,也终将历久弥新,“守得云开见月明”,召唤当代青年以一种更精微、更理性的方式把握时代脉搏,关怀现世人生。

纵观全诗,诗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国运兴衰的忧患意识,充分显示出以诗人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群体已逐渐从“顶礼膜拜、盲从苟合、随波逐流”的朦胧状态中挣脱出来,在激荡人心的怀疑、否定与批判中回归清醒的现实,以深沉冷静的头脑、智慧与心态,去迎接不可预知的未来与更加多样的挑战。难怪著名文化学者杨景龙会评价《回答》一诗“成为现今流行的几个朦胧诗本压卷第一篇,是当之无愧非其莫属的”。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

2010(精编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张桃洲.重读北岛的《回答》[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3-16.

[3]全秀.穿越历史的回答——解读北岛诗歌《回答》[J].青年作家,2014,16:80.

(作者介绍:叶舒阳,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6级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与汉语教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在《语言文字周报》《安徽农业科学》《语文学刊》《大众文艺》《海外华文教育动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猜你喜欢

朦胧诗北岛理性
我眼中的北岛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睡吧,山谷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朦胧诗的多向表达与解构
浅谈朦胧诗语言的空灵性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远和近
一颗温润明亮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