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02-10马帅邓娟

文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都市女性沈从文

马帅+邓娟

内容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独立意识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对于女性的探讨是其作品的主题之一。纵观沈从文的作品,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包含美丽纯情的少女,如翠翠、三三等;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如萧萧、三翠;沦落到生活底层的妓女,如《柏子》中的妓女、老七;勤劳踏实的寡妇,如黑猫等。另一类是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如:《绅士的太太》中的绅士太太们。两类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构建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上焕发出熠熠光彩。

关键词:沈从文 自然女性 都市女性

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的创作中主要是以人性的尺子去审视和剖析人生,讴歌美好的人性。其小说的主题主要是致力于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在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沈从文在他的笔端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每当我们阅读沈从文的作品时,都会被他所刻画的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所感动,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沈从文对女性有一种独特的理解、认识和感悟。

一.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

沈从文对故土湘西世界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以湘西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其湘西小说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自然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美丽纯情的少女形象,如:《边城》中的翠翠、《三三》中的三三;第二类是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形象,如:《萧萧》中的萧萧、《一个女人》中的三翠;第三类是沦落在生活底层的妓女形象,如:《柏子》中的妓女、《丈夫》中的老七;第四类是勤劳踏实的寡妇形象,如:《旅店》中的黑猫等。

1.美丽纯情的少女

沈从文往往以赞美、欣赏的笔调塑造了美丽纯情的少女形象,她们美丽、活泼、纯净、健康、自然、温柔,集人情美和人性美于一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边城》。主人公翠翠,天性善良、温柔、忠贞、纯洁、乖巧、伶俐,“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是作者笔下善与美的理想化身。

翠翠与爷爷几十年里如一日地就这样相依为命,乐于助人,无私的奉献,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而又纯朴的人性美、人情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翠翠慢慢成熟长大,已初成一个美丽的少女,有了少女的心事,开始了对爱情产生憧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翠翠偶遇了因划船比赛中奖的船总的二儿子傩送,从此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了火花。由于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唯独只爱傩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于是外出闯滩,不幸遇险而死。傩送因哥哥的死悲痛不已,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从此无心留恋儿女之情,抛下翠翠,驾船外出。后来,爷爷也死了,翠翠带着亲情和爱情,带着苦涩与心酸独自守着渡船,最后翘首以盼地、痴痴地等着傩送的归来,尽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与傩送之间虽然没有山盟海誓的诺言、没有豪情壮语的约定,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三》中的三三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三三与母亲在碾坊里相依为命。三三每天都会到溪边去看别人钓鱼,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时,她就大喊大叫地警告人家,这鱼是她家鱼潭里养的,不许在这里钓鱼,并告诉她妈妈,要她妈妈来折断人家的竿子;若遇到是熟人时,就会搬张小小木凳子坐在旁边看鱼上钩,并且告诉这人,别人把钓竿折断的故事。在三三满十五岁的时候,结识了一位从城里来穿着白裤白鞋的白脸少爷。从白脸少爷对三三无限的赞美中,三三对白脸少爷也有了难以言表的感觉。当三三朦朦胧胧的爱意有所期盼时,忽然白脸少爷病逝了,这一切似乎击碎了三三的梦——希望能够嫁到从来都没有去过的城市。美丽的梦破碎了,三三从希望到失望,最终还是留在碾坊继续生活。

翠翠、三三等这些湘西少女都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徜徉在自由自在地青山绿水之间,翠翠纯洁、三三单纯,都保留着最为朴实和真实的天性。她们面对爱情都是懵懂而朦胧的,所追求的是一种以少女情怀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期盼,只想简简单单的爱,无掺杂任何杂质,不受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真挚而坚贞,但往往事与愿违,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2.身世凄苦的童养媳

另一类形象是童养媳形象,童养媳是封建制度下婚姻悲剧的产物。《萧萧》中的主人公萧萧是一个渴望爱情、勇于追求幸福的女孩。年仅十二岁时,就被沦为童养媳,嫁给了一个断奶还不多久,比她年少九岁,年纪还不到三岁的“丈夫”,而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抱着所谓的“丈夫”到村前柳树下前玩,到溪边去玩,饿了,要喂他吃东西;哭了,就要哄他。

“风里雨里过日子,象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増茂盛。这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渐渐地萧萧长大到十五岁,终于有一日,被二十三岁的花狗把她的心窍子唱开,失去了贞洁,变成了妇人,有了孩子。在当时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面临的是沉潭或发卖等死罪。肚子渐渐大起来了,手足无措的萧萧想到了城里的“自由”,但是花狗却胆小地选择了逃走,只留下萧萧独自一人承受这一切的痛苦和责任。当萧萧也准备像花狗那样逃走,预备跟女学生走的那条路的时候,还未动身,却被家里人发觉了,事情败露以后,原本是要受到惩罚,但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最终,萧萧生下了儿子,继续留在了丈夫家生活。

《一个女人》中的三翠,她的命运和萧萧一样,也是婚姻悲剧下的结果,十三岁就成为了童养媳,只是比萧萧稍微不同的是,她的丈夫苗哥比她大五岁。三翠白皙,有着年青的绯色的、逗人心宽的圆脸,能做事,治家,乐观向上。

三翠每天的事情几乎都是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着,烧水、做饭,除此她还会绩麻、纺棉纱、纳鞋、缝袜子等。就这样,十五岁那年,三翠生了一个儿子。后因时代变化,地方变动,老爹死了,三翠的丈夫苗哥外出当兵,之后就一直杳无音讯,留下三翠独自在家,一边要抚养孩子长大,一边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干妈。“三翠就是在这样凄凉的梦境中生活,劳动。从一个童养媳,转而成为一个年轻的活寡妇,这就是她的命运,她的人生。”②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在别人看来,这是很不幸的,但三翠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勤俭持家地生活着,克服着一切困难,期盼着丈夫早日归来。尽管等待是那样的遥遥无期,但三翠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沈从文选择以童养媳为题材,描绘了湘西世界的婚俗生活,反映了农村婚姻生活的悲剧。作品中的萧萧、三翠,从小没有读过书,不懂得婚姻制度,更是意识不到婚姻的悲剧性,只好忍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命运任由摆布,被无情地吞噬着青春和幸福,终究成为那个时代剥削制度下的畸形产物。从平静冷淡的叙述中,还展示了萧萧、三翠等湘西女子勤劳、无邪、天真、直率的自然人性。

3.沦落在生活底层的妓女

沈从文笔下还塑造了一些下层女子形象,她们是被人鄙弃的妓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非人的生活,每天受欺凌、侮辱和蹂躏,尊严受到践踏,但是她们并不是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作为妓女只是她们维持生计的一种职业而已。“她们对于这种生命状态是一种纯然接受的态度,因而表现出一种自然、坦然、纯朴、明净。因此,她们拥有真挚的感情,并对感情持有率真的态度,对相好的水手们抱有一种淳朴的爱情。”③

《柏子》里的柏子家境贫寒,只能将自己的爱情寄托在妓女身上,而文中的女性是被生活所迫,住在狭小的吊脚楼里,为了生活出卖她们的肉体当作一种职业。柏子与妓女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相遇后在短暂的时间里,两颗同病相怜的心就这样碰撞在一起产生了火花。柏子对妓女忠贞不渝、情投意合;妓女对柏子感情专一。他们之间的爱是在人生夹缝中生成的苦涩的爱,于柏子而言,这种爱“抵得过一个月的一切劳苦,抵得过船只来去路上的风雨太阳,抵得过打牌输钱的损失,抵得过......”;于妓女而言,这种爱能够支撑起她的精神世界。两人相依为命,彼此之间能够得到互相的慰藉,这份温情在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思念,处处也体现着人情美和人性美。

《丈夫》中的老七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在苦难生活的折磨下,选择了卖身来维持生计,尊严与人格全部丧失。“许多年青的丈夫,在娶妻以后,把妻送出来,自己留在家中耕用地安分过日子,也竟是极其平常的事。”这样的陋习究其原因就是社会的黑暗、社会阶级的压迫和经济的剥削,“地方实在太穷了,一点点收成照例要被上面的人拿去一大半,手足贴地的乡下人,任你如何勤奋勤劳的干做,一年中四分之一时间,即或用红薯叶子拌和糠灰充饥,总还不容易对付下去。”最终导致像老七这样的农村妇女只能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作为赚钱的工具来维持家庭的生活。年轻的丈夫惦记妻子,千里迢迢来到妻子所谓“做生意”的地方探望她,耳闻目睹了妻子的生活,亲眼所见妻子受到践踏与侮辱,却无力庇护,终于忍无可忍,带着妻子回家了。

“乡下妇人外出到船上靠‘一技之长谋生,出卖肉体乃至灵魂,这是乡下人维持生计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更是对女性的摧残,这是陋习压抑女性的极致,女性也由此而异化为金钱的奴隶。”④尽管如此,沈从文笔下的妓女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她们正直、率真、坦白、善良、自信,展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她们的内心世界里,仍然是纯朴与自然。

4.勤劳踏实的寡妇

勤劳、踏实是寡妇这类形象所特有的品性。为了生活,一个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整个家庭。《旅店》中的黑猫,就是寡妇形象中的一个代表。

《旅店》中的黑猫,二十七岁,年轻貌美,肌肤微黑,有着结实光滑的身体、身体健壮。大约在三年前,丈夫死后,在山脚下独自经营着一家小旅店。虽然雇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驼背人帮忙,但是她还是事事亲力亲为,自己能够做的事,不轻易找人帮忙。黑猫拥有一颗健全多感的心,从来都是与男女事无关、与爱情无分的她,三年的坚守后,有一天有点不同于往常,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欲望,想要思索找寻有所亲近的人,打破过去的矜持。十个月过去之后,旅店里多了一个小黑猫,为了避讳暧昧的流言,驼子成为了黑猫的丈夫,小黑猫的爸爸。黑猫能干、精明、机警、热情、勇敢,敢爱敢做,不刻意掩饰自己,向心仪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选择,在顽强的生活的同时充分展示了自我的个性,是一个有着完善人格,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女人。

再来说说,《三三》中三三的母亲杨太太、《菜园》中少琛的母亲玉太太、《泥涂》中的四容妈等等,这些女性也都是寡妇,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所具有的特质:勤俭、耐劳、宽厚、善良、坚忍。虽然失去了丈夫的依靠,但是她们依然坚强的活着,用自己并不宽广的臂膀支撑起整个家,而且生活得井井有条。“沈从文所塑造与描写的这一群寡妇,也是处于一种最自然的人性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沈从文笔下的这群寡妇,身上所显示出来的人格美,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味道与特性。”⑤

二.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沈从文的笔下除了赞美自然美的女性以外,还有是对都市女性虚伪生活的揭露,展现一个病态的世界。这一类是以虚伪丑陋的城市妇人为代表,最具代表性的是《绅士的太太》。在作品的一开篇就写道:“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的石头打他的妇人,我是为你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这实际上是为城市知识阶级题材小说的一个总的序言,是上流社会家庭丑恶的一面镜子。整部作品没有具体的人物名字,大都是以绅士、绅士太太、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大少爷、大小姐、瘫子等笼统的方式来称呼。

作品主要是写都市生活里的人们,生活在上流社会,表面看似高尚,但实际精神糜烂堕落。绅士与别的女人发生暧昧,“太太从绅士的马褂袋子里发现了一条女人用的小小手巾,从朋友处听到了点谣言,从娘姨告诉中知道了些秘密,从汽车夫处知道了些秘密”,妻子发现丈夫偷情后,只要丈夫送点小礼物、塞点钱就可以安抚她,立刻烟消云散。之后,当她发现另一个绅士家的三姨太与大少爷有私情时,在物质的诱惑下,帮他们隐瞒了这个秘密。最后,在利益物质的驱使下,自己也与少爷有了私情。当听到大少爷要结婚的消息时,“全身忽然软弱起来,发着抖......非常伤心的哭了”。而后的生活继续和丈夫说着谎话,互相敷衍着、生活着。她们的生活几乎都是打牌、赌钱、偷情、窥探别人的隐私等等,婚姻生活都是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她们享受着男人的虚情假意,过着自欺欺人、醉生梦死的生活。”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沈从文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爱”与“美”的象征,她们都洋溢着青春美,都对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爱情充满向往。无论是美丽纯情的少女,还是身世凄苦的童养媳,或是沦落在生活底层的妓女,他们都拥有自然所赋予的天性,任情而动,具有饱满的人物性格是那样的极其相似,乖巧执着的翠翠、纯净美丽的三三、单纯自然的萧萧、贤惠勤劳的三翠、痴情专一的妓女、勤俭持家的老七……这一群都是一个个丰满的形象,充满着生命活力,散发着质朴、纯美的气息,是人情美与人性美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她们的身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①沈从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从文自传[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7)

②王翠云.湘西世界的“小人物”——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瞥[J].池州师专学报,2002(02)

③武磊.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④刘香吉,刘吉美.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

⑤顾伟凡.灿如野花 幽然怒放——沈从文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J].怀化学院学报,2010(12)

⑥陈莉灵.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视角及其美学意义[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视角研究》[编号:16jsxm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马帅,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师;邓娟,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都市女性沈从文
利落人生
极端视角
浅析王安忆《白茅岭纪事》中的劳改女性形象
沈从文曾言必自称“老子”,后因见到一“宝书”,才知道了自己的肤浅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对抗城市污染,还原纯净美肌
理智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