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相关研究*
2017-02-10陈俊国
幸 欣,陈俊国
(第三军医大学:1.训练部研究生处;2.医学教育研究室,重庆 400038)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相关研究*
幸 欣1,陈俊国2△
(第三军医大学:1.训练部研究生处;2.医学教育研究室,重庆 400038)
非现役文职教员(以下简称文职教员)是指取得规定的资格、获得相应的职务、主要从事军队院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文职人员[1]。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主要是指面对学员授课的胜任力,包括教学态度、敬业精神、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作风纪律等。文职人员制度是各国军队合理优化现役军人编配数量,将现役军人更加集中编配于作战指挥岗位,有效增强军队效能的通用做法。当前,在国家裁军30万的大背景下,文职人员必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我军整体军力的重要组成,作用愈加重要。开展军队院校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可以为引进、培养和建设高素质文职教员队伍提供有力依据,为深化改革文职人员制度调整提供理论借鉴,对于盘活军队院校人力资源、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驻渝3所军队院校50名管理人员、军人教员和300名文职教员。
1.2 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有关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文献资料,借鉴相关成熟评价指标,初步设计编制《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访谈提纲》和《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
1.2.2 访谈法 随机对驻渝3所军队院校50名管理人员和军人教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军队院校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具体要求,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状与存在问题。
1.2.3 问卷调查法 采取访谈与发放开放式调查问卷方式收集问卷相关项目,通过预测实现对问卷项目的评估,最终形成《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采用自制问卷,以驻渝3所军队院校300名文职教员为个案,选取样本进行调查,获取数据。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1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95.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
2.1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认可情况 调查对象认为文职教员在军队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动教学方式创新、拓宽学员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认为文职教员具有良好学业背景和年龄优势(82%),专业理论扎实(72%),精力充沛、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72%),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宽(64%),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法(62%),认可度均大于或等于60%,见表1。
表1 文职教员作用发挥情况调查[n(%),n=50]
续表1 文职教员作用发挥情况调查[n(%),n=50]
2.2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与军队院校高度军事化、正规化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 调查对象认为文职教员在教学理念、业务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认为文职教员军魂意识不强(52%)、防间保密知识掌握不够(52%)、警惕性不高(46%)、缺乏主人翁意识(46%)、缺乏纪律观念(42%)、聘用观念强(42%)、授课内容结合军事热点和敏感问题不紧(40%),认可度均在40%以上,见表2。
表3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问卷情况调查[n(%),n=287]
续表3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问卷情况调查[n(%),n=287]
2.3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不足探源情况 调查对象认为脱产攻读学位必须先解聘不合理(89.2%),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应设立补偿性津贴项目(88.2%),认可度均高达85%以上;认为单位缺乏持续培养整体规划(69.0%),单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方法单一、效果不好(61.3%),单位在评功授奖、经费投入等方面对文职教员做得不够(55.4%),认可度均在50.0%以上,见表3。
3 讨 论
我军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调整改革军队力量构成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伴随规模的逐步扩大,文职人员能力素质将直接影响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新时期如何提高军队院校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已成为亟待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3.1 在个人层面上,着力提升个体政治与文化素养 调查发现,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与军队院校高度军事化、正规化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总体处于一个中间偏高的水平。导致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个别文职教员思想观念存有偏差。作为文职教员自身:(1)加快从老百姓到军队院校教育者的角色转变,铸牢使命意识,积极适应军队院校生活,主动了解教员职业特点,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和自身优势[2]。(2)积极尝试教学方法创新,努力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下苦功夫学习研究军事教育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力争做到扬长避短,敢于把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崭新教学理念引入课堂[3],打破学员以教员马首是瞻的心理惯势,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3)强化表率意识,争做为人师表。要具备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胸怀教书育人责任感、使命感,用正直人品教育感召学员,用人格魅力教化感染学员,塑造良好师表形象。(4)熟悉军事知识和教育背景,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4]。自觉加强对军队院校受教育对象特点研究,熟悉掌握军队院校系统学科发展前沿,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贴近学员专业需求和职业发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真正学有所用。
3.2 在院校层面上,努力做好岗位培训与岗位指导 调查发现,认为文职教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归属感和忠诚感,防间保密知识掌握不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军队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强化文职教员政治素养。要加强信念教育,激发爱岗敬业、建功军营意志,强化组织归属感,打牢为军队服务、为军队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根基[5];要加强保密教育,教育文职教员充分认清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自律性,自觉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密规定和制度;要加强职能教育,激发文职教员积极履行军队职责的使命感,引导确立献身国防事业的价值取向。
调查发现,认为文职教员课堂节奏掌控能力不强,身体素质较差,未将文职教员视作“自己人”,处于一个中等水平。文职教员处于军队教育事业一线,承担着军事人才培养重任,是实现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一环。军队院校要适应现代军事人才培养需求,紧抓文职教员业务指导,锤炼教学科研能力[6]。要督导授课质量,不定期抽查授课情况,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文职教员提高授课水平;要做到知人善任,尽可能多给文职教员提供施展才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和舞台,为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创造条件,增强为军队院校服务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要常态化组织开展军事训练,锤炼顽强刚毅的思想作风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为全面提升军事课程教学能力打好基础。
调查发现,文职教员认为脱产攻读学位必须先解聘不合理,单位缺乏持续培养整体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方法单一,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军队院校要注重打造全维度培训体系,实现军事人才可持续发展。要重视岗前培训,量身制定培训方案,突出教学实践和军事训练科目,努力实现军事专业素养和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同步提升;要强化在职培训,提供必要经费保障,鼓励文职教员参加学习进修,在职攻读高级学位,开拓思路,吸收前沿先进知识理论、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能力;要提倡赴部队“代职锻炼”,参考军人教员代职锻炼规定,有选择、有计划地安排文职教员到基层部队代职锻炼,体验部队集体生活,增强部队认知,了解部队现实需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工作针对性[7]。
3.3 在政策方面,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与激励机制 调查发现,文职教员认为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应设立补偿性津贴项目;单位在评功授奖、经费投入等方面对文职教员做得不够;经常会因为在薪酬、住房等方面不能与军人教员享受同等待遇表示失落,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建立、健全军队院校文职教员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和具体运行机制,是文职教员稳步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保证。(1)科学调整薪酬制度。薪酬制度要体现权利义务的统一,在相对统一的基本工资标准基础上,按学历、岗位、业绩等方面分层级细化、健全薪酬制度,力求全面体现工作成效;要实现岗位绩效差异,充分反映技术含量和岗位特点,优化工资结构,实现多劳多得;要完善福利保障机制,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设立补偿性津贴项目,满足文职教员合理物质需求。(2)逐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严格审查应聘对象的政治背景、工作业绩和思想政治水平,确保专业对口、能力突出,实现招聘岗位与学科专业精准对接,减少后续岗位培训压力。要加强过程监督,建立考评小组,实行招聘、答辩、考评结果信息全公开,确保招聘全过程公开透明。要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力求文职教员队伍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3)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是促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考评方法针对性,适当借鉴地方和外军先进考评方法,实现运用自评、互评与上级评价相结合,平时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全方位考评方法,客观公正评价文职教员工作绩效;要全面设置考评指标,参照“德、能、勤、绩、廉、体”6个方面绩效考评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区分学科、专业和层次,设定不同的权重系数,保证绩效考核科学性和说服力;要抓好考核结果运用,通过制定配套制度将考评结果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调整、奖惩和解(续)聘等工作挂钩,建立良好的政策导向[8],真正发挥好绩效考评正向激励作用。
[1]黄魏,范炜.浅析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38-40.
[2]陈春梅,房秀峰,屈娜.浅谈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1):67-68.
[3]王志敏,闫文军,董玉才.提高军队院校文职人员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5,5(15):283-284.
[4]张云,李建增,左宪章.关于提升文职人员业务能力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23):151-152.
[5]王娟.浅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9):46-47.
[6]张瑶.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4):39-42.
[7]徐婷,涂群章,刘斌.军校非现役文职教员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J].科教导刊,2012,4(19):156-157.
[8]郭琳达.军民融合视角下中国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的配置优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34):146-149.
�生管理·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1.035
重庆市社科基金(2014SK0102)。
幸欣(1987-),助教,硕士,从事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研究。△
G-471.7
B
1671-8348(2017)01-0128-03
2016-07-10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