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尤劲健 如铸铁成
——耶律楚材书法印象

2017-02-10□李

老年教育 2017年1期

□李 佳

画尤劲健 如铸铁成
——耶律楚材书法印象

□李 佳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以疆域辽阔和武力治国而闻名。曾有史学家认为,蒙古军“崖山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古典意义上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正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是也。而谈到元代的书法史,似乎便是近于赵孟

一家独大的局面。元代虽介于宋、明之间,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甚明显。若以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和创变格局而论,其略显尴尬的处境是不言而喻的。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三点:第一,元代国祚不足百年,在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很难涌现出大批有足够水准的艺术大家;第二,统治阶级本是游牧民族,其自身有限的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钳制了汉文化的发展,科举制度的不健全及表面化,更使得士人不可能有过高的热情投入其中;第三,赵孟 在汉人中独有的政治地位与出众的艺术才华,大大提升了他的影响力,从而掩盖了他人之光芒。

然而,在赵孟 之前,蒙古国尚未一统南方之时,耶律楚材在国家治国方略的汉化进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他和全真教丘处机对成吉思汗的谏言,曾拯救过数以百万汉人的生命,可被称为“蒙古第一儒臣”。而作为书法家的他,同样是出色的。明初宋濂评之:“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会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张 峰 薛惠锋 史志伟(60)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效果优于CT检查,在选择诊断方法时,医生要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本着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发挥核磁共振与CT的最大价值。

耶律楚材本是辽国宗室,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其父辈在大辽灭亡后效力于金,故而成长于金国的他,从未享过皇亲贵胄的富贵荣华。至26岁时,成吉思汗攻破金都,耶律楚材遂仕蒙古国近三十年,经太祖、太宗两朝,官至中书令。尽管他是一个遗民,而且是辽金的双重遗民,但这恰恰使他在改朝换代之后并没有过多的亡国之痛。其谙熟儒家典籍,精通天文、术数、占卜之道。在汉族正统文化的多年熏陶下,耶律楚材在学养和人文思想上已无异于中原士族。

书法作为“六艺”之一,是儒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艺。除整饬美观之外,借书以写情抒怀,也是历代文人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正所谓“书为心画”,无论身处何境,若能散逸怀抱,畅然作书,将心中之感怀、喜乐挥洒其间,自是人生快事。观古贤大作,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睹字而思人,感受到人书合一的妙境。耶律楚材一生居于北国,他的书风也颇有雄强朴茂之气度,点画沉劲刚毅、苍涩丰厚,行笔间的顿挫使转彰显出线条的张力。这其中自然有取法的缘故,但他坚忍倔强的性格才是形成作品风格的主导。清人梁 曾云:“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赵孟 书法华丽温润的笔法、悠然姿媚的体态确如此评,这也正是赵氏一生所崇尚的恢复“晋人古韵”的体现。反观耶律氏唯一的传世手迹《送刘满诗卷》,却反映出与之完全相异的唐宋韵度及六朝金石气,堪为北方书风之典范。放眼整个元代,这种有别于赵氏风雅的创作范式,尽管未能形成巨大的风潮,其所处年代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划归到元代,但由于统治阶级的一脉相承,后世学者往往习惯性地将此一特殊时期也列入元代书法的研究范围。这样一来,耶律楚材自然就成了赵孟 之前元代最有造诣的书家,他奇伟宏博的艺术风貌自然成为一道引人关注的亮丽风景线。

或许由于耶律楚材的外族身份,其书法作品并未受到后世的宝重。但他这唯一的传世之作,仍然能传达给我们诸多信息,使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其艺术审美取向。《送刘满诗卷》作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耶律楚材时年51岁,故此作属其晚年手笔。此时,金民新附,法亦尚未健全,民众多有逃亡者。诗中对刘满出仕抚民之能力颇为赞赏。此作长逾八尺,字大若拳,用笔含蓄古宕,明显是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其笔法精神,正与《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相契合,“之”“独(獨)”等字的捺画、转折,与颜字几无二致。颜书于“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唐代审美而言,可谓开一新格。这具体表现在笔法上,即通过学习六朝石刻而使笔下流露出浓郁的篆隶古法。由此,其作品的整体面貌也必然雄伟排、撼人心魄。耶律楚材于思想上崇尚汉学,其人生选择乃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且在政治生涯前期收到了不俗的成效。奈何他晚岁失意,受到蒙古贵族排挤,忿忿难平,“嗟呼世路声利人,不知曾忆渊明否”(《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正是他此刻心境;用颜体之雄浑苍遒来作书散怀,颇能显其怀才不遇、高志难舒的境遇。这从他结字拘束、中宫紧收的特点,上也可窥得一二。值得注意的是,在撇捺的处理上,他取黄庭坚奔放舒展之态,以打破原本的拘谨。这也使得作品能够借此调整字势,盘活全局。但与黄书相比,耶律楚材的字则缺少峭拔摇曳的悠然,多了些严肃整饬。这是主观人文心性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样反映出他对于世事纷争的厌倦与无可奈何,也是作为蒙古王朝“汉化”文治先驱孤独感的真实写照。

如果从技法上加以分析,他最大的缺陷是笔势的僵直乏韵。尤其是长画的撇捺,难见弧线与波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字形内部的空间美感。而长撇后半段的空乏以及收笔处的尖锐,也影响了作品的格调。耶律楚材所生活的时代,与南宋名家张即之相同,只是二人分处南北而已。张即之于南宋诸家中独以大字擅长,其取法亦有颜鲁公之意。此二家若从作品上相比较,反而耶律楚材在文人的书写性和作品精神上更有诗境,张氏之作则显得有些荒率苍白了。看来,在艺术上,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与性情的无碍传达才是首要的。

《送刘满诗卷》 元·耶律楚材 36.8cm×283.8cm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