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017-02-09谌雨农
谌雨农
摘 要:时代的进步让计算机智能化成为了制造业的主流,流水线的高效作业代替了人工,快速、安全成为了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主题。机械自动化是打破传统的重要步骤,具有现代化机械制造的所有特征,为企业提高效益、减少成本、优化结构建立了基本条件。我国的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惊人,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全面实行自动化和推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就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和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机械自动化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而铺平道路。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智能科技;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大量的国外资本进入市场,全球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给我国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制造企业在自动化的浪潮中,要么被淹没,要么就转型。机械自动化不仅改变了我国许多企业的生产理念和方式,也让企业的产业架构获得了新的灵感。企业不在被劳动力所牵制,还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满足了快速生产,为一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带来了生机。近年来,机械自动化已经成功的在我国的制造行业中扎根立足,逐渐适应了企业,而企业也适应了自动化技术,甚至已经离不开自动化。
1 机械自动化发展政策导向
在工业发展中,机械自动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导着现代化支柱企业的发展,在高新尖技术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在“十二五”产业规划中就已明确指出,而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支持该技术领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比如国务院 2011年12月30日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 2012年7月9日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月4日印发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之“专栏6:机械行业重点工艺和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等等,这些条例中都明确了机械自动化行业发展重要地位,并且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示,为该技术的指明了方向。
2 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在我国,自动化真正被完全应用于机械制造应该是从2010年开始的,智能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而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现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企业开始接受机械自动化、相信自动化生产带来的效益。数据表明,2011年用于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共销售了2.26万台,2013年接近3.5万台,2014年销售量为5.6万台,其中特别是汽车和电子产业带动着整个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据专家分析到2018年还会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虽然我国应用机械自动化进行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智能科技最发达的日本相比,自动化企业的占比仍然相距甚远,无论是行业的自动化机械的占有率,还是企业本身的机械化覆盖率,都远远不如韩国、美国、德国等老牌的自动化生产国。
3 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瓶颈
我国机械自动化起步晚,但已经成为了全球四大自动化生产国之一,但是自动化发展仍然与前几个国家有一段差距,不只是生产速度和规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械自动化的覆盖率和涉及面存在着问题。作为学生来说,在学习机械自动化时,能够学习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少(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涉及、电子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机械制造工艺以及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等),作为专业的设置来说,比较单一、枯燥,并且所学的知识很难再实践中得到应用。而所涉及到的行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为钢铁厂、机械制造厂、电工厂等等化工行业,就业的范围相对狭窄,很难给自己创造和发挥的空间。而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自动化企业本身就在减少劳动力成本,使得不少毕业生更无法获得展示自我的平台,迫使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入了还没有开源就已经被节流的窘境。
而发展机械自动化往往要改变现有的企业模式,调整生产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管理往往不愿意摒弃现有的稳定,更不用说去引进新的设备和机械。而要重新建立一套完善的自动化体系,也需要一定的试验阶段和投资,还要聘用一些技术人才来进行管理和指导,对于我国传统观念比较牢固的企业,原则上都是尽量避免的,不少老的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本身就都以年纪较大的管理者为主,创新的思想和技术很难被接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政府盲目的推行政策,虽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也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的优惠,但应该对企业进行一些实际的考察和分析,不能盲目的让企业直接照搬模式,否则将适得其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机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要点
4.1 紧跟国际市场动向
企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要时刻了解国际市场,明晰全球经济动向,及时把握尖端信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快思想意识的提高,学习先进的自动化理念,努力实现全面自动化的进程。企业可以安排管理人员去国外进行考察,熟悉行业内部的机械自动化原理,工作流程,技术要求,操作规范等等,准确掌握适合自己企业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参照国外先进的生产方式,努力提升企业的员工的技术水平,逐渐由上而下的提高各个部门的自动化认识,从内部企业逐步改变,积极掌握市场信息和动向,更好地迎合市场。
4.2 引进人才指导技术
光靠企业自身的改变是不够的,多进行高新尖技术人才,能够带动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让员工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迅速认识和学习自动化的应用。企业要抓紧做好培训的工作,使得员工能够迅速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能,从而熟练对各种自动化设备进行操控。经常安排技术交流,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比拼,认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采用绩效考核来优胜劣汰,让员工能够自己不断的努力进取,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该领域的自动化行业的突破和创新。
4.3 绿色环保是主打理念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不少企业中陈旧的设备和繁琐的技术工艺仍然存在。企业应该摒弃一些累赘的操作,添加自动化数控设备的同时逐步淘汰原来的机械设备,让自动化管理能够有序进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际上,经过比较发现,传统的设备不仅在工作效率上不如自动化设备,而且还会给行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能源的安排。在这个提倡节能减排的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于企业的生产,对于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是一种背离。而这也是目前机械自动化的整体发展方向,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价值,完成企业生产结构的转型,更好的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只有让企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与企业生产形势和方式充分相结合,才能使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4.4 高智能科技主导发展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接和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智能化自动产品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学生,对与高新自动化科技的掌握能力更强,在不少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始普及机械自动化教育,让更低年龄层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实践,从基础上为机械自动化的理论铺平道路。现在年轻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的主要力量,是科学技术的生力军。对于未来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一定是能够满足高智能的尖端技术,能够符合未来生产的要求,而这些从目前来看都离不开高级计算机程序和发达的网络技术。
总之,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朝绿色、高效、智能以及基础的方向进行,只有让企业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能符合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机械自动化的整体转型,同时结合先进的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等,使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彻底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词.浅谈自动化技术助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4,03:161.
[2]葛文博.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和要点分析[J].行业热点研究,2016,01:146-147.